吳萍
摘 要 本文從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點入手,在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系統分析了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成因進行深入剖析,最后嘗試在內容、形式、手段等方面提出相應改進對策,進一步探索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生教育管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WU Ping
(Tianjin Radio and Television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in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regarded as research breakthrough point. she has put forward new approaches and creative solutions in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olution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想要卓有成效地開展育人工作,增強教育管理工作實效,就必須深入認識和把握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點,了解當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而這也是創新與改進高職教育方式方法,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前提與保證。
1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點
1.1 明確的職業性
高職教育是一種旨在培養多層次、多樣化技能型人才的就業教育。當下,就業是廣大高校學生尤其是高職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應圍繞著就業這個主題展開,在解決高職學生個人就業問題的同時為社會培養并輸送高素質、多技能的新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應與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相適應,教育管理內容應具有十分明確的職業性特點。重視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強調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操守等方面的教育,鼓勵學生聯系未來工作崗位實際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等職業精神。最終通過這種內容明確的職業性教育,培養“三學三會”的高職學生,讓他們“學知識,會動腦,學技能,會動手,學生存,會做人”,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1.2 特殊的復雜性
與其它類型的高等教育相比較,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對象有著特殊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身”“心”兩個層面上:一方面,高職學生生源組成復雜,學生自身素質參差不齊,這是由于高職院校招生渠道廣而造成的。高職學生入學前所受教育不同,他們對高職階段學習的期望值也不一樣;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比較復雜。當今社會普遍流行一種“重本科輕高職”的用人現象,對求職者設立的學歷門檻也是越來越高,不少的高職學生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產生自卑感。此外,高職學生的思想具有獨立性,其表現出來的選擇性、差異性較大,價值觀念也趨于多樣化,更容易面臨多元選擇的困惑,從而加大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難度。
1.3 靈活多元的開放性
高職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其人才培養模式呈現出“非連續學程,往復式學習,工學交替,終身造就”的特點。這種教育辦學模式開放,辦學體制靈活,尤其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具體落實到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則表現為采取多元開放的管理模式,在教師、學校這些傳統管理者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專家、學者與企業的共同參與,采用更加靈活的學籍管理和學生管理制度。
2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原因
2.1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問題
近幾年,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然而,筆者在工作中發現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理念、教育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面均存在著與學生實際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問題如下:(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沒有把握好復雜性特點;(2)教育管理方法過于簡單,不適應新的形勢;(3)技術手段落后,師資力量薄弱。
2.2 原因分析
(1)學校因素。一方面,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體系還存在著一定缺陷,不少院校未設立體制完整的教育管理組織機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缺少直接、專門的領導。另一方面,學校將教書和育人兩個職能完全割裂開來,導致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
(2)教師因素。從客觀上看,高職院校“兩課”教師不少是兼職,其本身是學校行政人員,本來就承擔了許多日常行政事務,缺乏足夠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來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教育管理。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有限,卻又不認真備課,教育內容理論與實際聯系不夠緊密,教學又往往停留在簡單說教上,無法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學,課堂缺乏感染力,學生于是便沒了學習的熱情,教育管理的效果不甚理想。
(3)學生因素。首先,部分高職學生三觀不正,在社會公德方面存在著“知行不一”的現象。不少高職學生由于諸多因素導致的自卑感較重,對個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奮斗目標,學習各項知識和技能也缺乏足夠動力。
3 改進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對策
(1)齊抓共管,完善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體系。高職院校應努力構建多元化、多層面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體系,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管理組織機構,多方面協調,進行統一管理。高職院校要從多層面來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通過政治理論、社會道德、生活指導等渠道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社會認知、人生理想等。
(2)把握特色,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高職教育是一種以就業為主要目標的教育。學校應同企業加強聯系,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強調職業道德、行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致力于培養一大批具備合乎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崗位要求的知識素質和道德修養的高水平的高職學生。
(3)發散思維,開辟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徑。在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中,校內和校外兩塊陣地都要抓得好、抓得硬。一方面,牢牢把握住校內管理這塊主陣地。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還要發散思維,開辟教育管理的新途徑、新渠道。鼓勵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提倡深入社會,走向生活。
(4)重視溝通,加強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安排學校專門人員組成專門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系統地教育學生,引導他們樹立自我救護意識,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5)與時俱進,引入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新手段。網絡是把雙刃劍,它會對高職學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是學校和教師卻不能忽視它潛在的教育管理功能。學校要樹立利用網絡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首先,搭建網絡平臺,通過網絡的公平、宣傳、交互功能,樹立學校和教師在學生網絡世界中的良好形象。
總之,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僅僅對于學生成長和學校工作具有導向作用、推動作用和保證作用,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樹超,郭揚.關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戰略及對策思考[J].職教論壇,2008(1).
[2] 王建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