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興聰
摘 要 本文就高職學校非統計專業統計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從提高學生興趣、深化學生對統計學的認識、實踐教學及改革考核模式等方面得出了改進的思路。
關鍵詞 非統計專業 統計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Thinking on Vocational Statistics Teaching of Non-statistical Professional
DUAN Xingcong
(La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Lanzhou, Gansu 730021)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 which occurs in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he process of non-statistic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on statistics. Also by means of analyzing reasons from some respects, such as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the author comes to the ideas for improvement in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ests, deepen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tatistics, practicing teaching and reforming assessment mode.
Key words non-statistical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teaching
統計學作為財經及管理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于培養學生如何從數量角度認識現象,挖掘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碰到很多的數字,統計學作為一門研究如何從數量方面認識事物的方法的學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非統計專業學生在學習統計學及教師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 學生對統計學的認識和看法
首先,對統計學的認識不清。大部分學生認為統計學與本專業聯系不大,對學習本專業并無幫助,不能認識到統計學是一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重要工具,因而學生僅僅是為了考試成績來學習本課程。其次,認為學習統計學的難度太大。目前財經類及管理類學生招生主要以文科生為主,相對而言對數學基礎較差。且對數學的興趣較低,碰到統計學這樣有大量數字及公式的課程,很難有學習的欲望。造成大部分學生感覺到統計難學。基于以上兩個原因,非統計專業學生對統計學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的主動性差,造成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效果差,不能達到學習統計學應有的目的。
2 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教學內容。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首先表現為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不夠緊密。如在例題的選擇上,各專業無實質差別。另外,不同專業對對本門課程有不同的要求。以我院開設的會計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為例,會計專業對統計學要求的重點在于如何通過對資料的深入的分析,從而能深入了解本單位的資金運行情況及規律;而物流管理專業應加強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從資料的收集來看,兩個專業要求也大不相同。會計工作本身就是一個信息系統,也就是說它本身就是資料的收集過程,因而一般不需要額外進行資料的收集,或者說對資料收集的要求不高;而物流管理工作本身卻需要詳實的資料來完成,因而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要求較高。這種工作需要的不同,決定了兩個專業對統計學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為教學內容的高度一致,沒有考慮不同專業的具體需要還以資料的收集為例,不同行業的資料收集方式千差萬別,而目前統計學僅僅是把資料的收集的一般性問題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另外增加市場調查的內容,但與各專業的實際需要差距很大。
(2)實踐性教學內容少。統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研究的方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實踐性教學環節,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無感性認識,不能深刻體會所學方法的實質。更重要的是學生無法將理論學習的內容與實踐相結合,既影響了學習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學習的興趣。
(3)教學手段單一。目前教學仍以理論教學為主,還基本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老師預設資料、提出要求,然后學生按部就班完成的過程,不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因而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目前,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地使用,使得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大大地豐富了,但仍沒有脫離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沒有脫離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
(4)分析工具的使用。目前,隨著計算技術的進步,人們在日常工作中有了越來越多的工具來提高效率。在統計工作中也是如此。但大多數統計軟件專業性極強,很難廣泛采用,尤其是對于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講,學習和使用這些軟件的成本高而實際使用率很低。
3 對改進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的思考
(1)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傳統統計教學過程強調的專業的廣泛適用性而忽視了專業的針對性。一方面,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盡可能地突出專業特點。當然這要求老師應盡可能多地了解相關專業、相關行業的特點和需要。另一方面在安排實踐性教學時,也盡可能地考慮與專業或行業相關。這樣,既增強了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加強實踐環節教學。讓學生從資料的收集開始,針對具體工作環節,完成統計工作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專業,確定適合本專業的課題,然后由學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老師指導為輔。可采取分組協助的方式。通過實踐,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
(3)教學組織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進一步學習討論來解決問題。理論的講授應以實踐活動為核心,重在解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為下一個實踐環境作準備。充分發揮老師作為學習的中介者、組織者和問題的發現者的角色。
(4)教學過程中淡化計算的技巧、公式等內容,更多地從統計的原理、概念出發,灌輸統計思想,提高學生對統計認識的高度,使其上升為認識觀。由于計算技術的進行,計算公式、計算過程等都可以由計算機來完成,所以計算本身已經不是重點內容,關鍵是原理,即關鍵是認識“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至于具體計算過程則交給計算機即可。
(5)在學生掌握統計學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學生灌輸統計學思想,通過對統計學思想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認識統計學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
(6)改革考試模式。從單純的筆試轉變到包括實踐考核的綜合性考核,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習勤.關于統計教育創新的思考[J].中國統計,2002.1.
[2] 白日榮,蘇永明.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的改革與創新[J].統計教育,2007.12.
[3] 孫占學,周林圖.高校特色實踐教學體系之構建[J].教育評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