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生榮
【摘要】多寫稿,首先,要有主動意識,“主動一步天地寬”。其次,還必須要做到“五勤”,即眼勤、耳勤、腿勤、手勤、“心勤”;寫好稿,需要勤學苦練,功到自然成。快見報,要求具有“搶新聞”的意識,及時采寫、及時投發,并要考慮到媒體的需求和編輯風格等因素。
【關鍵詞】基層通訊員多寫稿寫好稿快見報
筆者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新聞寫作,雖然自己不是在純粹的新聞單位,但無論是在鄉鎮,還是區(縣)委宣傳部,由于工作的需要,還有自己個人的愛好,利用身在基層的優勢,堅持新聞寫作20多年,先后在市、省和國家級報刊發表各種體裁的稿件1500多篇(含詩歌、散文),數十次榮獲省、市、區優秀通訊員、優秀宣傳干部,并有多篇新聞(文學)稿件獲省、市、區獎,有的還被相關叢書收錄編輯出版。回顧自己從事新聞寫作經歷感受很多。現就新聞寫稿、發稿談點個人體會。
一、怎樣多寫稿
作為一名基層通訊員,或者是業余作者,因為受工作崗位的限制,沒有辦法像記者那樣四面八方去采訪,也很少有人或單位主動邀請我們去報道他們的典型事跡、經驗和先進人物。如何走出這種困境?筆者認為:首先,要有主動意識——“主動一步天地寬”。既然我們甘當了通訊員這個光榮(有時也是“尷尬”的)的角色,就不能總是處于畏縮狀態,因此,發揚主動意識比什么都重要。主動一步,就會發現,我們的周圍——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生活,處處存在著新聞,甚至有鮮活的“大魚”。另外,“以小見大”歷來是基層通訊員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所說的主動一步,前提是需要加強自我學習,特別是政治學習,也就是我們要有敏銳的政治觀念,從了解到熟悉,對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或單位的方針、政策,都要吃透、領會,這樣我們的新聞線索就會多起來,就會感到有許多東西可寫、可報道。其次,還必須要做到“四勤”,即眼勤、耳勤、腿勤、手勤。眼勤,就是眼觀四面發現新聞;耳勤,就是耳聽八方獲取新聞;腿勤,就是深入一線了解新聞;手勤,就是快速寫稿發表新聞。但筆者認為,還應在以上“四勤”前加上一“勤”,即“心勤”,此所謂“處處留心皆新聞”。這個“心”的內涵很豐富,有心、留心、上心、用心,如果是這樣,怎么會沒有新聞可寫呢?因為有題材可寫,那么,多寫稿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了。
二、如何寫好稿
這個話題有兩層含義,一個是怎樣寫稿,一個是怎樣出“精品”。如何寫稿?這是一個老話題。筆者認為,要想做到寫好稿,要理解新聞的定義;要掌握新聞所要具備的基本要素,還有新聞的體裁,也就是它的表現手法等等。說來說去,就是一個對新聞業務知識掌握與運用程度的問題,這是通訊員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就像練武的人對武術套路要熟悉一樣,作為一名稱職的通訊員,就必須掌握新聞業務知識,否則,即使做到了“五勤”,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新聞業務知識怎么來?首先,多學習。可多讀一些新聞專業方面的書籍。雖然我們常說新聞也是“文無定法”的,但它基本的規律我們還是要掌握的。前人為我們總結了許許多多的經驗、方法、技巧和表現手法,我們當然要學習。其次,我們也不能被書本上的東西束縛了手腳,一個新聞題材或者說一個新聞線索被掌握到后,我們應該好好地思考一番,不要敷衍下筆,要知道,好的表現方式,會給受眾產生不一樣的感覺或效果。那么,怎樣才能寫好稿、出“精品”呢?毫無疑問,通訊員必須在能寫出稿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新聞業務上的“十八般武藝”去大顯身手,這比較難,或者說很難,多看書、多看報,跟“大家”后面學習等途徑都是可以的。無數個例子告訴我們,功到自然成。
三、怎樣才能快見報
堅持“五勤”寫好稿的落腳點是什么?當然是能夠快見報、多見報,或者說是被相關媒體所采用,發揮它應有的社會效應。如何實現快見報、多見報?筆者認為,首先要有“搶新聞”的意識,其次除了必須多寫稿、寫好稿,就像企業生產的產品必須合格或優質以外,還要根據媒體的需求,編輯的“嗜好”風格,這樣才能容易被采用。如何達到這一步,我的體會是做好以下四點:
1、把握時代脈搏
通訊員要有敏銳的政治意識、時代意識和發展意識,所反映的新聞事實一定要緊跟時代發展的節奏、切住時代跳動的脈搏,反映時代強烈的要求,呼應時代前進的腳步。這樣的稿件不僅好見報,而且容易上頭版甚至是頭條。當然,作為基層通訊員這是很難的,但是,我們不能被困難所嚇倒,而是要積極努力地做,力求有更多優秀的新聞作品問世,不辜負我們這個日新月異發展的好時代。
2、關注社會熱點
這是關鍵問題,各級媒體需要的是什么?自然是社會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這樣的稿件當然深受編輯和受眾的歡迎。如宣州曾經發生的農業稅全免、污染蠶種事件、市區交通整治和鄉鎮、街道辦事處開展的國道省道及城鎮環境衛生整治,還有新農村建設、農村中小學學生接送車輛科學管理等,這些都是熱點問題,如果通訊員能夠及時地把社會各界對上述情況的態度、反應、呼聲,還有當地政府部門正確的做法進行及時采訪報道,就是容易見報的好新聞。
3、反映群眾愿望
我們常說,媒體是喉舌,媒體是橋梁,媒體是紐帶。群眾在基層,他們的愿望有時很難被上面及時了解,因此,決策者們往往要靠媒體來發現最基層的東西。基層通訊員在這個方面有優勢,可以這么說,業記者“正規軍”,有時也比不過我們 “游擊隊”般的通訊員。我們天天在在基層、在廣大群眾中,我們本身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這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群眾的思想、群眾的愿望、群眾的要求、群眾的呼聲,都是我們報道的對象。如采用“來信”的形式、“評論”的形式,或者是調查報告的形式去靈活地反映,這是各級媒體都需要、都搶手的好新聞。
4、結合時令節氣
這就是新聞學上常說的所謂“四季歌”,即到什么季節、到什么時節、到什么節日,就圍繞它們去做什么文章。“元旦”、“春節”、“植樹節”、“清明”、“端午”、“中秋”、“八一建軍節”……哪個編輯不需要類似的稿件?就是文藝類的報紙副刊也不例外。試想,一篇題為《想起兒時雪花飛》的散文或詩歌(包括圖片),在夏天投給編輯好用呢,還是冬季見報快?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作為一名通訊員,也一定要跟緊時令,努力唱好新聞報道的“四季歌”,為實現“見報快”夯實牢靠的基礎。
總之,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新聞寫作水平,我們要擠出時間多多閱讀一些新聞專著和“大腕”記者編輯的好稿、“精品”。只要我們在掌握新聞業務知識的基礎上,堅持做到“五勤”,那么,我們這些身在基層新聞宣傳戰線上的“游擊隊”,照樣能夠勝過那些大報、大臺的“正規軍”。□
(作者單位:中共宣城市宣州區委宣傳部)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