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忠 張朋
【摘要】本文認為,從新聞的審美視角審視導語寫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觀察導語成功與否的框架,為記者成功的寫作導語提供了可供學習的范式。
【關鍵詞】新聞審美導語寫作
有人把新聞導語比作敲門磚,沒有得力的敲門磚,是不可能敲開讀者的大門的。也有人把新聞寫作比作“鳳頭”,比作吸鐵石或釣餌,它能夠把讀者緊緊地吸引住或釣住,使讀者愿意看下去。導語的成敗決定整篇新聞的成敗,這已是新聞學者和記者們公認的。目前新聞學界關于新聞導語方面的研究比較多,然而縱觀此類研究大多集中在兩個方面,即新聞導語如何選擇事實,選擇的事實如何加以表現。本文則從新聞審美視角探討新聞導語的寫作。
一、真——新聞審美的生命
1、作為新聞審美特征的“真”
真一般是指客觀世界自身的變化、發展規律。真理,就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筆者認為,這里的真是從存在論角度來說的,真就是指客觀的世界自身,以及這個客觀世界所發生的變化發展規律。真理則是從認識論角度來說的,是對真的反映,是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在主觀中的反映,并且這個反映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是正確的反映。
“真”是新信息、新情況的基礎,也是新信息、新情況傳遞的基礎。只有在“真”的基礎上,新聞報道才能帶來實際效用,也只有在真的基礎上,新聞事業才能立足于社會總系統之中,完成其職能,實現其價值。
新聞報道的“真”要求我們在新聞報道中做到兩點,一是事實之真,“即確有其事、確有其人,因為新聞本身就是事實的信息”,這是從真的存在論角度講的,一篇報道要做到真,其基礎是內容之真。一篇新聞報道必須包含對客觀世界某一方面發展變化的信息。二是反映之真,“也就是所報道的新聞不應比事實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边@里是從真的認識論層面,即真理的角度來談,新聞報道歸根結底是一種精神產品,是主觀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反映之真就是要求新聞報道以一種盡可能客觀的語言、表達方式反映本來世界的面貌,傳達值得傳達的信息。
2、抓住新聞的本質和精華——導語寫作中 “真”的審美要求
新聞報道的審美生命是“真”,即報道要反映外部世界的真實情況,并揭示其中規律性東西,才能稱之為“美”。導語是選擇事實的藝術,新聞報道審美的這一特征對導語的寫作要求主要體現在選擇事實方面,就是要注意選擇那些能夠揭示新聞本質特征的事實,這樣的事實是整篇新聞報道的精華之處。
二、新——新聞報道審美的特性
1、作為新聞審美特性的“新”
我們說“新”是新聞報道審美的特性,是指報道作為一種精神產品與歷史文獻等相比所呈現出的與眾不同之處。其實,新聞報道和歷史文獻一樣都存在一個現實時間(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傳播時間的距離問題,所不同的是新聞報道是對當下發生的事件的反映,而歷史文獻則是對過去的歷史進程的記錄。二者有區別,也有聯系,可以說,新聞是明天的歷史。
新聞報道的“新”的特性同樣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新聞報道所包含的事實要新鮮?!笆聦嵵?,既包括事實的新近發生,新近變動,也包括事實發展過程中的之新近進展、新近結果。”其二,新聞報道要迅速,也就是要求新聞報道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傳遞新鮮的事實,如果傳播不及時,即使事實最新,最終也會變“新聞”為“舊聞”。新聞報道如何才能迅速傳播呢?筆者認為,第一,對于新近發生的新聞,需要從業人員迅速發現,迅速寫作成篇;第二,對于已經發生一段時間的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因種種緣由一直沒有機會發布,或者是未及時發現的新聞事實,只要有個好的新聞由頭,同樣也能給人以“新”的感覺。
2、傳遞最新事實,降低閱讀費力程度——新聞報道“新”的審美要求
“新”是新聞報道審美的特性,是新聞報道審美區別于其他精神產品的獨特屬性。作為新聞報道的導語,理所應當符合新聞報道審美“新”的需要。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導語中應包含最新鮮的事實、最新鮮的材料。最新鮮的事實就是指剛剛發生、新近出現的,新聞報道“新”的審美要求我們將最新的事實和材料在導語中展示出來,不要將其淹沒于一般性的事實之中,這不僅是新聞審美的需要,也是降低受眾費力程度的需要。其二,如果新聞報道中的事實并不是最新鮮的,而是因種種緣由一直沒有機會發布、或者是未及時發現的新聞事實,此時關于該篇新聞報道的新聞由頭就十分重要,要注意在導語中呈現最新的新聞由頭。
三、活——新聞報道審美的感性形式
1、作為新聞審美特征的“活”
“活”,是就新聞報道的外在表現層面上說的,是新聞報道的感性形式,指新聞報道表現的生動、活潑、新穎、獨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總是既有內容又有形式,“美也是如此,它都有一定的形式、外殼必須以人在感覺方面的可接受性為前提”。事物的內容與形式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又相互之間存在著區別;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也對內容有著反作用。新聞報道的審美也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新聞報道的內容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報道的美與不美是由它本身所包含的內容決定的,但是新聞報道的表現形式對內容有著反作用。
2、大膽創新,注重修辭和語言表達——新聞報道“活”的審美要求
如上所述,新聞報道審美的“活”就是新聞的表現形式要多樣化、生動化、個性化,具體到導語寫作當中,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勇于創新,避免導語寫作僵化、模式化。我們知道導語是記者展示其才華的“櫥窗”,是新聞報道吸引讀者閱讀的“誘餌”,因此注重其表達形式的創新尤為重要。
具體來說,筆者認為這種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為了更加形象地展示導語內容,增強其表現力,修辭技巧的運用必不可少,導語中的常見修辭手法有:
(1)比喻。恰當的比喻手法運用,能夠加強導語表達的形象性和生動感。(2)擬人。此種修辭手法可使導語中無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之“活”起來。(3)借用。借用就是指用古典詩詞、典故、名言、諺語等來揭示新聞內涵。(4)對比。這種修辭手法要求在導語中呈現兩種截然相反的事實,從而產生的強烈反差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當然導語中可運用的修辭手法遠不止這些,本文只列舉了其中四種最常見、運用最廣泛的修辭手法。
2、錘煉語言,注意語言表達的精確、生動、具體。
新聞導語講究出語不凡,尤其是導語開頭的部分,對于整個導語,乃至整篇新聞都有重大影響,不可等閑視之。那么,導語在錘煉字詞時應當掌握哪些基本原則呢?
其一,簡練直接,注意語言表達的精確和意蘊。新聞導語必須開門見山的將最重要事實展現出來,因此導語用語須直接而又簡潔,不能拖泥帶水,影響閱讀效率。同時,我們要注意到,語言文字的精確表達還能顯示出作者對該新聞事件的認知和態度,文字背后的深刻意蘊可令讀者“一唱三嘆”。
其二,多用具體生動的語言,少用概括抽象的語言。新聞導語中呈現的是事實,事實應該是具體的、生動活潑的,而不是死板的、沒有生命的,因此導語語言的運用應尤其注意少用那些沒有實際意義,引發不了讀者聯想的抽象詞語。
結語
新聞導語寫作對于新聞傳播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新聞審美視角審視新聞導語寫作不失為一個好的角度,新聞審美的“真”要求導語能夠展示新聞本質內涵的事實;新聞審美的“新”要求記者在導語中展現新聞事實的最近點和最新點,降低讀者閱讀的費力程度;新聞審美的“善”要求記者時時將讀者放在心上,選擇新聞事實中具體的內容并用通俗的方式表達;新聞審美的“活”則是在導語表現形式對記者更高的要求,根據具體新聞事實的內涵確定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其實,這四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新聞審美的“真”、“新”、“善”基本上是從內容層面上對導語寫作的要求,而“活”則是在表達形式層面上的要求。一條優秀的導語應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p>
參考文獻
①鄧利平:《審美視野中的新聞傳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②劉明華、徐泓、張征:《新聞寫作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③劉海貴、尹德剛:《新聞采訪與寫作新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④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劉永忠,淮北日報社;張朋,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