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勝為
【摘要】寫出好的報道,抓到鮮活的新聞是記者之所求。做好這些,就需要在文章中見人見事見精神,就需要記者與基層“零距離”,深入群眾,深入現場,以扎實的工作作風,體會新聞現場的震撼和感動,寫出更好的新聞作品。
【關鍵詞】零距離鮮活新聞深入基層
一、深入基層,錘煉扎實作風
當下的新聞宣傳工作,對新聞隊伍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工作作風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強素質教育、加強能力培養、加強實踐鍛煉,成為新形勢下新聞隊伍建設的緊迫要求。
一線記者,由于長年忙于各類新聞報道,東奔西走是家常便飯,有時候為了完成任務,采訪不扎實,寫作不太認真,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實踐中增進對現實的了解,才能在與群眾的交流交往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在艱苦環境的磨煉中鍛造頑強的品質和過硬的作風。
“泥巴沾滿褲腿”、“將筆尖插進土壤里”形象地傳遞著記者走基層的情景,雖然走基層不一定次次如此,但是和受訪者交心,了解基層的人和事,才能更準確地表達出受訪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實地反映事情背后的精神。所以通過走基層,扎實采訪,掌握更多細節,才能寫出有公信力、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新聞作品。
二、深入基層,體會“興奮點”“閃光點”
實踐是新聞報道的源頭活水,在深入基層中,很多新聞現場會帶來“震撼”和“感動”,在這種心靈共鳴下,有助于記者把握“興奮點”和“閃光點”,找到創作的著力點。
合肥南環線工程是滬漢蓉快速鐵路通道的組成部分,也是合肥鐵路樞紐的重要部分,東起合寧鐵路的肥東站,西至合武鐵路的長安集站,線路全長39.626公里。該鐵路未來不僅連通合寧、合武鐵路,讓東西向的動車組通過合肥可比現在節省13.5分鐘,還將串聯合蚌與合福鐵路,大大提高合肥鐵路樞紐地位。
這項備受關注的工程施工進展如何?在“走轉改”活動中,筆者和同事一起深入到合肥南環線工程施工現場。39.626公里的施工線路,我們走訪了2/3的路程,并深入經開區230米鋼桁梁柔性拱特大橋施工現場、肥東撮鎮附件南環線跨南淝河特大橋高墩群、合肥南站施工現場。每到一處,放眼望去是壯觀的施工場面,與工人交流感受到精益求精的作業精神,從項目負責人那里又采訪了解到高科技的運用、施工的進度。
“見識有著336個輪胎的運梁車”、“大跨度施工難度在國內同行業屈指可數的柔性拱、系桿拱”、“26米空中架橋的精細作業”等等,也只有在深入基層采訪中,在現場看,在現場聽,才能了解到不少鐵路環線施工中的細節,抓住這些“興奮點”、“閃光點”。如果不是深入點上采訪,僅是坐在會議室里聽,或者網上看,我們就不可能采出現場細節,寫出鮮活的文字。
去年臘月初五上午,大別山腹地,六安市裕安區獅子崗鄉順河村楊店小學,一場“文化下鄉”演出開演。雖然氣溫只有零下三度,筆者站在現場卻感受到“文化下鄉”的奉獻與震撼:臺上不少演員光著膀子,臺下觀眾聚精會神地觀看。演藝公司負責人說:“這還不算太冷,有一次漫天大雪,演員們照樣穿著薄薄的戲服演出。”一位年輕女演員說:“看到臺下父老鄉親專注的神情和開心的樣子,我們就不感覺冷了?!焙涞奶鞖?,文化惠民的“熱力”在現場形成鮮明對比,成為本次報道的一個“閃光點”。也只有到現場,才能真切感受到“冷”和“熱”,進而在報道中鮮活呈現。
三、深入基層,更好助力創作突破
通過深入基層采訪,接觸來自于生活、來自于最基層的人、事、語言,將這些場景、語言運用到稿件創作上,能生動鮮活地表達新聞事實,能提升語言的層次感,對于稿件創作是突破,也是改文風的具體實踐。
“帥呆了,簡直無法比喻了?!彪p簧表演一登場,兩位演員連珠妙語就引笑全場?!八拿米訂眩z茶去嘍……”“好唻……”《鋤茶稞》唱響起來。六安市“文化下鄉”的這篇稿件中,就多處引用了演出臺詞,讓整篇報道鮮活起來。
今年大年初一,無為新春書畫展開展,現場看,現場聽,才能通過文字生動展現畫作精彩?!斑@幅國畫《梅》運用滿畫幅構圖的形式,枝干穿插,梅花在畫中‘怒放,生機勃勃。這幅水彩畫《繡溪春色》,作者利用了水和色在紙上充分流淌的痕跡,表現家鄉公園楊柳依依、水波蕩漾、游人如織的景象,繁榮、歡樂的節日氣氛躍然紙上?!?、“國畫《堤上行》里,蜿蜒而上的無為大堤一邊是長江一邊是水鄉,一棵棵柳樹點綴其間,和農舍、小船交相輝映。大堤岸邊寧靜、和諧的田園風光展現在觀眾眼前?!睂I人士對畫作的評析運用到稿件中,也為報道增色添彩。
見人見事見精神,也只有深入采訪,才能將基層見聞寫活。我省12個試點縣去年年底陸續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如何讓孩子們吃得安全吃得好?筆者探訪了試點學校宿松縣九姑小學,并采寫《為營養餐撐起“安全傘”》。其中一段:記者來到通風條件較好、位于教學樓4樓的營養餐儲存室,半間教室大的儲存室里,一邊是冷藏柜和3個大電飯煲,一邊是一排周轉箱,墻上醒目地張貼著“營養餐供餐管理流程示意圖”、“發放制度”、“應急預案”等圖表。很快就要開餐了,教導處主任兼營養餐保管員孫朝把雞蛋從冷藏柜里小心取出,分批放入電飯煲加熱?!笆熘箅u蛋是真空包裝,漏氣的不能給學生吃,我要一個個檢查,到分發時還要再檢查一次。”孫朝說。與此同時,4位值班老師搬著在廚房加熱好的牛奶來到儲存室,一邊檢查熱乎乎的雞蛋和牛奶的包裝,一邊分別放入每個班級的周轉箱。稿件通過描寫現場見聞,讓報道生動起來。
一次集體采訪,當地有關負責人看到每位記者深入扎實采訪,也頗有感觸,并引用一句話說,蜜蜂辛勤采集才能釀出甜美的蜜,記者深入基層扎實采訪能寫出好文章。受訪者的肯定讓記者欣慰,一次次深入現場的采訪讓記者也感到充實,惟有這樣才能采“活新聞”寫“好報道”。□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社)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