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佳 郝喬麗
【摘要】對新聞事業的社會控制與新聞事業的發展相輔相成,新聞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控制的改善,社會控制的改善為新聞事業發展提供了保障。本文試從社會控制的原因、措施及效果上,結合新近發生的事例探討新聞事業的社會控制,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社會控制新聞事業上層建筑
對新聞事業的社會控制,是社會上的利益集團、思想觀點、文化傳統等對新聞事業所施加的影響,目的在于約束和限制新聞傳播活動,使傳播內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
一、社會控制的原因
新聞的屬性和功能決定了它離不開社會控制,為了保護公眾權利和國家利益,就必須對新聞自由實行進行有效的社會控制。社會控制的主要原因包括:
1、新聞自由本身的要求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新聞自由也是如此,沒有約束的新聞自由是不會長久的。如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在商業利益的誘導下,黃色新聞泛濫,利益吞噬了良心,最終導致報業的信任危機。可見,絕對的新聞自由是不存在的,要想確保新聞自由的正常行駛,必須對新聞自由進行控制,使新聞自由在不損害他人利益,不影響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上行使。
2、新聞事業作為上層建筑的根本要求
新聞事業具有雙重屬性,一是作為上層建筑層面的思想性;二是作為經濟工具的經濟性。但是,新聞的根本屬性是思想性。新聞事業必須站在人民和國家的立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由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方面制度都很不完善,必須對新聞進行社會控制,防止濫用新聞自由和只顧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行為。
3、現代社會正常運行的必然趨勢
現代社會是網絡社會,信息已逐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新聞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如微博問政,公民的“微權利”等。然而,網絡社會發達的副產物則是假新聞泛濫,不僅影響了媒介的權威,也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金庸被死亡”等虛假新聞擾亂了人們的視線,影響了媒介的信譽,導致人們對媒介的“信任危機”,甚至影響了社會的正常生活。要想確保社會的正常運行,必須確保社會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個人信息權利的提高,可以增加社會信息系統的互動與反饋,但是過度的新聞自由,則會對社會的運行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社會控制的措施
社會控制部門是國家的相關部門,社會控制在社會實踐中逐步豐富和完善,社會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
1、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主要是指:對媒體的工作人員進行馬列主義的新聞思想宣傳與教育,如各媒體設立黨支部,定期對媒體工作人員中的黨員進行馬列主義思想培訓,確保新聞媒體的黨性;引導媒體宣傳國家的大政方針;對媒體的內容進行政治審查,確保新聞宣傳的內容與國家的大政方針一致。
2、經濟控制
對新聞自由的經濟控制按照主體可分為:政府部門和經濟組織。
政府部門的經濟控制主要是媒體的成立須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媒體尤其我國的媒體,控股權掌握在國家手中,從而確保媒體的宣傳方向及文化屬性。一些稅收政策、財政政策的實施,也是國家對媒體控制的有效保證,確保新聞自由的實現。
經濟組織對媒體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廣告投放、股票購買等經濟手段影響媒體,為自己集團的利益服務。媒體的經濟屬性使媒體在一定的情況下考慮到廣告商及股東的利益。
3、文化控制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凝聚人心,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新聞媒體可以傳遞文化信息,弘揚文化精神,因此新聞在文化建設、文化保護、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4、民族控制
民族控制主要是以保護我國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為出發點,提升少數民族的生活質量為目的,同時抵御外來信息的侵蝕以保護本民族文化。如一些電視臺開設民族語言的頻道,以民族風情、民族地域為基礎制作欄目,通過本民族語言的使用增強民族地區人民的歸屬感,保護了本民族的文化,方便了民族內部的溝通。
三、社會控制的效果
1、積極效果
理論上說社會控制會確保新聞自由更好地施行,激發廣大民眾的對新聞自由的擁護與執行,引導正確的、健康的新聞輿論,從而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服務。實踐中由于實施社會控制的主體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西方,社會控制的實施主要實現了西方新聞自由體系的自我調節與修正,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認識到新聞自由是相對而非絕對的
社會責任新聞思潮的出現,打破了西方的傳統認識。社會責任論認為,新聞界負有滿足公眾需求,維護公民權利,提供平等言論機會的責任,而新聞自由只能以一種可以問責的自由而繼續存在,其精神權利(社會認可)以它對這種問責性的接受程度來確定,如果情況良好的話,其法定權利(法律保障)將維持。
(2)理性對待與媒體與政府之間的關系
社會責任論主張,政府不能只允許自由,還必須促進自由。表面上看,社會責任理論的提法符合傳統自由主義新聞理論的一貫思維,申明并堅定地維護新聞自由權,但事實上,它是在巧妙地為媒體和政府設立新的契約。一方面,政府依舊必須保障新聞界正當的、基本的新聞自由權,表現在延續現有憲法或法律對新聞自由的認定和保護,并禁止通過政府行為出臺與這些原有法律相悖或會導致原有法律效果削弱的新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適當地通過一些干預方式,如引導、制定法律和行業規范、作出評價等,幫助新聞界完成社會使命,使新聞界發展日臻完善,其中也包括當私人權利迅速變得強大而不負責任,新聞界無法擔負社會責任,政府權力將可被用來迫使它確保能夠在社會的各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①
(3)規范新聞職業道德和改進新聞工作
在我國,廣大媒體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積極健康的社會輿論,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消極效果
過分的或者不適當的強調社會責任,甚至政府等相關部門介入新聞,不僅不會對新聞自由的行駛起到保障作用,反而會影響新聞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如:2003年2月,廣東地方媒體對SARS采取了較為積極的態度,進行了一定數量的報道。廣東省宣傳管理部門隨后對此進行了嚴格的管制,《南方都市報》因為報道SARS受到內部批評。嚴格的新聞管制會造成新聞自由的喪失,一是使讓人民不能全面的了解社會動態;二是使媒體的公信力下降。
四、關于社會控制的相關建議
在我國,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從根本上決定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國家的社會控制措施是為了更好地維護人民利益。我國新聞事業起步晚,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僅束縛了經濟的發展,也制約了人民的民主意識。在新聞法律法規制定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存在很大差距。若一味強調“民主”,宣揚新聞自由,不僅不會對我國的信息產業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產生帶動作用,反而會影響國家穩定,阻礙經濟發展。
筆者認為社會控制應該根據國情,實施有利于國家輿論乃至整個國家局面穩定、健康發展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本國國情
新聞事業屬于上層建筑,要想使新聞自由更好的行使必須適應所在的土壤,具體包括:國家機構及相關部門的完善情況、法律法規的健全情況、人民民主意識的水平等。新聞自由的行使需要社會系統各方面的健全與配合。只有國家各部門單位、相關機構統一配合才能確保新聞自由健康的行使,任何一個部門責任的缺失,都可能導致新聞自由的行使走向歧路。如政府宣傳部門的思想引導,國家新聞出版部門的業務審查,國家工商部門的廣告審查,只有這些相關部門協調運作,才能確保新聞媒體正常運行。
2、國際環境
國際環境也是影響新聞自由行使的一個重要因素。戰時的新聞管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戰爭時期,國家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確保國家安全。動亂的環境會影響人們新聞自由的行使,要使人們更多的享有新聞自由必須確保穩定的國際環境。當然,信息公開是這個時代的趨勢,各相關機構應該花大力氣,進行公關活動的研究,防止因信息不透明產生的混亂局面。我國新聞界要堅定不移地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來指導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實踐,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反映、引導社會生活,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①姚文華,《論社會主義新聞自由規律》,《新聞知識》,2001(7)
(作者:均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1級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