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左右人生
有這樣一個寓言:
一位富豪臨終前將一大筆遺產贈送給自己的一位遠房親戚——一個常年靠乞討為生的乞丐。在接受遺產后,這位乞丐親戚身價立變,成了百萬富翁。新聞記者隨訊趕來采訪這位幸運的乞丐,問他道:“在繼承了遺產之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大家都以為這位乞丐會說些如何享受富裕生活的話,但他的回答令周圍的人大跌眼鏡,他說:“我要買一只好一點的碗和一根結實的木棍,這樣我以后出去討飯時會方便一些。”原來,長期做乞丐的經歷,使乞討已成為他的生存習慣,如何花錢也是從乞討角度來考量、決策了。
【啟示】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同一個動作,重復3周(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動作,3個月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而穩定的習慣一經形成,就會長期左右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影響我們做事的決策、效率和成敗。因此,我們要想在事業上、生活上持續成功,在思想和行為上養成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而且,由于我們所處的世界、環境等都在不斷變化,要適應外在的變化,我們還需要培養善于與時俱進的學習和創新的好習慣,并要使之成為常態,讓創新成為習慣性的創新。
金夢難成,另覓“真金”
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發現了金礦,消息傳開后,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打點行囊,蜂擁而至。加州的每一寸土地很快就被淘金者光顧了,金子是越來越難淘。加上當地氣候異常干燥,幾乎找不到水源,許多淘金者不但沒挖到金子,生活也變得愈來愈苦,一些人甚至命喪此地。一個名叫菲利浦·亞默爾的17歲農家小伙子,也為了發財夢不辭辛苦趕到了加州,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辛勤搜索,他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發現金子,反而為饑渴所折磨。一天,筋疲力盡的亞默爾又沒水喝了,喉頭如同著了火,四周充斥著人們對缺水的抱怨,那聲音比對金子的詛咒更甚。亞默爾突發奇想:淘金發財看來是不太現實了,要是在這里賣水反倒肯定能發財!想做就做,亞默爾立即改變計劃,開始挖水渠,很快他就將遠方的河水引入水池,用細沙過濾成干凈清涼的飲用水,然后再將水裝進一個大桶里,挑到有淘金人的地方,一壺壺地賣給他們。同來的伙伴們紛紛嘲諷他,說他沒出息,竟干起這種蠅頭小利的生意,但亞默爾不為所動,心想:“哪里有這樣零成本的商品?哪里有這樣好的市場啊?”最后,大多數淘金者都空手而歸,而亞默爾卻在很短時間里靠賣水賺到了6千美元。回家后他用這第一桶金做起了肥皂生意,由此踏上巨富之路。
【啟示】淘金的目標是要發財,因為金子是稀缺資源,但淘金過程中嚴重缺水,水自然也就成了稀缺產品,能想到這一點就是發現商機,這也就是創新思維。若能基于這類機遇善加利用,改弦易轍,往往就會實現新的價值目標,同樣賺得到“真金”。
如何敬老,孩子效仿
有位孩子家長嫌自己年邁體弱的老父親邋遢、啰嗦,總是讓他獨自在一個小木槽里吃飯,而不是和家人在一起。一天,家長發現自己的小兒子在用小木板拼什么東西,就問他在干什么,兒子說:“在做木槽,是準備將來給爸爸媽媽用的。”一句童稚的話語聲音不高,卻如晴空霹靂一般令家長內心深深震驚、愧疚不已……很快,下次吃飯時,家長的老父就出現在飯桌旁了。
【啟示】要讓自己的孩子懂得感恩報恩,家長首先應以身作則,做出表率,否則,自己都不懂不會孝敬長輩,又怎能指望孩子將來孝敬自己呢!這一問題對企業管理者也是重要的啟示,要期望90后的一代新人懂得感恩報恩,企業應始終如一地以感恩的精神對待員工,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從物質、精神的各個層面切實滿足他們的需求,尊重關懷,如是因生如是果,必會贏得廣大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和感恩。
80年后的一封信
武漢市鄱陽街有座名為“景明大樓”的6層洋樓,在1988年的一天,此樓收到了一封發自英國一建筑事務所的信件,信中寫到:景明大樓是本事務所于1917年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安全。并聲明此后出現任何安全事故都與該所無關。該設計所遠在萬里之外,設計者早已去世,針對82年前設計的樓房,可他們還在恪守職業準則,惦記著80年前交工大樓的安危,如此高度負責、講究信用的敬業精神,實在令人不得不欽佩、贊嘆。
【啟示】講信用、負責任的敬業精神,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僅應當成為員工的自覺追求和道德規范,而且應當貫徹于制度規章之中,由此來確保敬業精神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軟實力,在社會上打造出優質服務、認真負責、恪守信用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機會面前做那只拼命奔跑的兔子
有個老和尚帶著小和尚去山里拾柴火,看到一只狐貍正在追一只兔子。小和尚說:“狐貍跑得更快,兔子恐怕沒命了。”老和尚說:“放心吧,兔子通常都會跑掉。”果然,沒多久狐貍就放棄了追趕,小和尚好奇地問老和尚原因,老和尚說:“狐貍幾乎天天都能看到兔子,這次沒追到,下次還有機會,所以追兔子不會全力以赴。而兔子是在逃命,跑不掉就沒命了,他把每一次逃命都當成最后的機會那樣去拼命,所以一般都會逃之夭夭。”
【啟示】在人生奮斗之路上,我們有時可能會遇到不少機會,若我們以為機會多多而朝三暮四、挑肥揀瘦,或是頻頻跳槽,或是不斷改行,不愿做艱苦的付出,常常就會像狐貍那樣錯過許多機會,難有什么成就。其實,好的機會只對能夠充分利用它的人才有真正的價值。因此,在機會面前我們應當學習那只拼命奔跑的兔子,將接受的每次工作機會都當成最后一次,全身心地投入,要有一種搞不出點名堂絕不罷休的精神,不輕易給自己找什么逃避或退縮的理由,如此堅持,定會有所成就,而且也會逐步領悟到人生的意義和快樂的真諦。
一句斷語植入心,
劣生深信成州長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校長保羅對玩劣生羅爾斯的這句話,改變了后者的人生。羅杰·羅爾斯出生于紐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環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在此生長的孩子從小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后很少有人從事較體面的職業。受環境影響,小羅爾斯也是如此。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校長,上任后他發現這里的孩子不與老師合作,曠課、斗毆,甚至砸爛教室黑板,保羅想了很多辦法來引導鼓勵,均不見效,后來他發現這些窮孩子都很迷信算命,就在上課時靈活插入了一項內容——“看手相”,以此來激勵學生。一天,調皮搗蛋的羅爾斯從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近講臺時,校長保羅將他逮個正著,但校長并沒有批評他,反而說出了上面那句驚人的斷語。當時的小羅爾斯大吃一驚,從小到大只有奶奶令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小船的船長,這一次校長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州長,著實出乎預料。他將這句話深深記在心里,并堅信這是真實的。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在他心里高高飄揚。慢慢地羅爾斯變了,他的衣服不再骯臟不堪,他的語言不再污穢難聽,他的行動不再拖沓散漫。在此后的幾十年間,從考上大學到投身社會,他總是以州長的目標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于如愿以償,成為紐約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在他就職的記者招待會上,與會記者提出了一個共同問題: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長寶座的?羅爾斯對自己的奮斗史只字未提,僅說了一個名字——皮爾·保羅。后來人們才知道,正是保羅校長的那句話,為他的人生樹立起一個值得為之奮斗的目標。
【啟示】確立理想目標對于引導、激勵青少年向上向善可說是特別重要,沒有理想目標,人生就沒有正確的方向,誤入歧途、徘徊迷茫就難以避免。有理想還要自尊自重、有自信心,要堅信每個人都有成圣成賢的可能,自視能夠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正如高爾基所說:“一個做主角的非有天才不可。可是天才在于自信,在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