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宇
“我將利用好每一次與人民群眾零距離接觸的機會,知民情、順民意、解民憂,絕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切實履行‘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職責!”這是在2010年4月靜安區市、區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啟動儀式上一位代表擲地有聲的表態發言,他就是市人大代表、民建靜安區委原主任委員劉興宗。
作為“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一代人,劉興宗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上世紀70年代初,16歲的劉興宗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到大山深處的江西會昌插隊落戶,一干就是八年,這段人生經歷不僅磨煉了他的意志,更培養了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1978年回滬后,劉興宗進入區屬企業工作,憑著勤奮和才干,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企業負責人。90年代中期,面對國企困境,他勇挑重擔,銳意進取,瀕臨倒閉的企業扭虧為盈。此后,劉興宗從企業崗位調任公務員,并于2006年被推選為民建靜安區委主任委員。從一個學生到知青,從一個工人到企業領導,從一個會外人士到民建基層負責人,雖無華麗的轉身,但劉興宗的步履邁得堅實沉穩。2007年12月,劉興宗由靜安區選舉為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面對更為廣闊的履職平臺,他倍感責任重大:“代表要把履職放在第一位,人民既然賦予我們權力,我們就要盡心竭力,對得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立足社區平臺,密切聯系群眾,突出一個“實”字
自2010年4月開始,在全市的統一部署下,靜安區組織開展市、區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聯系社區活動。根據統一安排,劉興宗被劃分在石門二路街道代表組,對口聯系該街道東斯文光明居民區和三位區人大代表,并擔任代表聯合工作小組的召集人。在今年6月全市社區(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工作經驗交流推進會上,劉興宗以代表身份介紹了自己的社區履職經驗。
無論本職工作多忙,只要一有代表聯系社區的活動,劉興宗總是義不容辭,安排時間參加。如果時間上錯不開,他就利用節假日主動進社區搜集情況信息,一方面,是為了獲取第一手的社情民意,積累代表履職素材,另一方面,也是盡代表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在一次走訪聯系的過程中,一位居民反映其所居住的小區住宅樓底層上方的架空層有滲水現象,問題涉及385戶居民。實地了解情況后,在通過代表意見反饋渠道予以反映的同時,劉興宗積極奔走,幾次召集多方聯席會議,協調房管部門、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形成一致意見,落實整治維修方案,最終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通過幾年的社區履職經歷,劉興宗對社區的情況如數家珍,加上他親民務實的作風,很容易就和社區群眾打成一片,化解了不少基層矛盾。比如,東斯文光明居民區的動遷訴求十分強烈,針對這一情況,劉興宗利用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每月的社區代表接待日等平臺,一方面傾聽群眾意見,積極向有關部門予以反映,另一方面向群眾宣講政策,思想上耐心疏導,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認可。
聚焦產業發展,注重深入調研,突出一個“精”字
在靜安民建區委工作期間,他著力發揮民建經濟界會員的專業優勢,組織并親自參與多項專題調研,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和智力支持。參政議政的履職經歷,使劉興宗對如何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有了更深的思考,這為日后執行市人大代表職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市十三屆人大代表任內,劉興宗更是從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出發,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在細致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先后提出代表議案和書面意見40余件,這些意見建議聚焦上海產業發展,思路新穎,前瞻性強。
2009年下半年,在民建區委調研現代服務業過程中,劉興宗萌發了打造中心城區航空服務聚集區的思路,經過縝密的調研,在深化完善該思路的基礎上,進而在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開發上海城市航站樓功能的建議》,包括引入航空旗艦店、重塑航站樓新形象、恢復航站樓功能等一系列具體措施,該書面意見得到市、區有關領導的肯定和重視。
2011年1月,在上海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劉興宗經過精心準備和大量前期調研,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汽車再制造業發展的建議》,就汽車再制造產業發展提出了“資源—產品—廢舊產品—再制造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并就進一步深化對本市汽車制造業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工作提出了對策建議,相關措施具有較強操作性,得到市有關部門的解決采納。
拓展履職平臺,注重學習積累,突出一個“勤”字
劉興宗常說:“學習就像養料,缺少了它,人的眼睛就會短視,思想就會‘短路”。在同事眼里,劉主委對學習的熱愛近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看書、查閱、筆記已經成為他的標志性動作。無論是對待本職工作,還是代表履職,劉興宗都是勤于思考,潛心鉆研。從2008年開始,劉興宗被選任為上海市檢察機關人民監督員,參與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評議監督。面對檢察監督這一全新的領域,劉興宗努力提升知識結構、學習了大量司法文獻,除了認真閱讀檢察機關定期寄送的工作通報、簡報信息外,他還積極參加庭審評議、座談交流等活動,每次發言評議,他都能提出獨到的見解。從擔任人民監督員至今,他共參與各類座談、案件庭審、檢務公開等活動30余場,對20余件區級檢察院擬撤銷案件、擬作不起訴的職務犯罪案件進行評議。在履行代表職責之余,他還積極參加上海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和內務司法委的工作,參與上海市多部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工作,針對城市管理、環境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見。
在不同的崗位上,劉興宗榮獲國家、市、區各級各類榮譽,但在眾多榮譽面前,他顯得十分坦然:“我是個普通人,只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來做應該做的事。”時至今日,劉興宗仍舊與自己當初插隊時的“師傅”及其家人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逢年過節就會帶著錢物再回到當地,捎給諸位父老鄉親一份禮物、一份心意和一份自己由衷的感念。正是懷著這份“飲水思源”的感恩之心,劉興宗把“人大代表”這四個字的分量看得很重。相信,帶著這份厚重,他前行的腳步將會邁得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