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眾所周知,擺臂是快速跑技術中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快速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尤其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強調跑動中的擺臂。教師通過不同的途徑、多種手段教學,達到正確擺臂定型,從而形成正確快速跑擺臂動作自動化,為提高快速跑成績奠定了基礎。在實踐中我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學習擺臂方法,將肩繞環、原地踏步等與學習快速跑中的擺臂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特有的低年級快速跑擺臂教學方法,這種特有的教學方法通過如下六個步驟,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快速跑擺臂動作。
步驟一:前后肩繞環
練習方法:兩手臂伸直,同時向前或向后進行肩繞環練習。練習中為增加樂趣也可以一只手臂向前,另一只手臂向后,同時進行繞環,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問學生是哪個關節在運動。
練習目的:通過伸直的手臂同時向前(后)或一前一后的肩繞環練習,使學生知道,哪個關節是肩關節、怎樣找到是以肩關節為軸的活動。
練習效果:通過練習,學生可以順利地找到肩關節,知道了怎樣的運動是以肩關節為軸進行運動。比用語言講解來得更直接,這樣為形成正確的擺臂姿勢奠定了基礎。
步驟二:直臂擺動的原地踏步
練習方法:手臂伸直,以肩關節為軸,手臂前后擺動的原地踏步。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醒學生,手臂是在保證肩不晃動的情況下以肩關節為軸前后擺動。
練習目的:讓學生知道什么叫以肩關節為軸前后擺動,并體會肩關節為軸前后擺動的動作,同時提高原地踏步的質量。
練習效果:通過練習可以產生三種效果。(1)學生手臂的擺動逐步形成了以肩關節為軸的前后擺動,這是解決好快速跑擺臂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2)不需要單獨進行原地踏步練習(很多學校,為了使做操好看,要求學生踏步一致)。(3)讓學生充分體驗如何在肩不晃動的情況下,手臂的擺動是以肩關節為軸的前后擺動。
步驟三:屈肘擺臂踏步
練習方法:先在站立的情況下固定大小臂(夾角略小于90度),然后進行原地踏步,在踏步的過程中教師用語言提示學生逐步屈肘,直至剛才固定的角度。同時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強調手臂的擺動是以肩關節為軸前后擺動。
練習目的:固定大小臂夾角,能在屈肘情況下完成以肩關節為軸前后擺動,同時提高學生屈肘擺動手臂的協調性。
練習效果:由于學生是依據要求,逐漸縮小大小臂夾角來實現屈肘擺臂踏步,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大小臂夾角,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強調手臂是前后擺動,肩不得晃動,進一步完善肩部動作,這時候,學生能協調做出原地的以肩關節為軸,屈肘擺臂踏步動作。
步驟四:完整的快速跑原地擺臂練習
練習方法:學生一只腳在前,另前一只腳在后,形成原地站立。前面的腿稍屈膝,后腿蹬直,身體稍前傾隨教師的口令或節拍聲進行有節奏的原地擺臂練習。
練習目的: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快速跑擺臂概念。
練習效果:學生明白了什么是快速跑的擺臂,并迅速掌握原地擺臂的動作與方法。
步驟五:慢跑中的擺臂練習
練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原地或行進的慢跑練習。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手臂上,不斷地提醒學生,手臂的擺動是以肩關節為軸前后擺動、大小手臂的夾角、肩部不得晃動等。
練習目的:讓學生在運動中體會擺臂的具體動作,為快速跑擺臂建立跑動中的初步定型。
練習效果:學生在慢跑中體會擺臂動作,將擺臂由有意注意變為無意注意,初步形成了跑步中擺臂動作定型。
步驟六:快速跑中的擺臂練習
練習方法:練習方法同30米快速跑,只是要求將注意力集中在擺臂上,淡化速度,同時教師不斷地以語言進行刺激。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注意力集中的點逐步向速度轉移。
練習目的:提高學生擺臂與快速跑其它動作相結合的能力。
練習效果:讓學生在快速跑中體驗擺臂動作,在開始的時候注意力在手臂上,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注意力逐步轉移到速度上,這樣擺臂就會在快速跑的過程中顯得十分協調,就形成了快速跑中正確的擺臂動作定型,形成了快速跑擺臂自動化。形成了快速跑擺臂自動化以后,教師有意強調學生加快擺臂的速度,來帶動跑的速度。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快速擺臂與腳下快頻率的有機結合,繼而提高跑的速度。
低年級學生經過上述快速跑擺臂步驟的學習后,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擺臂動作。對于少部分沒有掌握的同學,教師可以依據快速跑在小學教材中呈螺旋狀的特點,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強調與指導,使得每一位同學在低年級都能正確地掌握快速跑中擺臂動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前三個步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無須將他們放到跑的教材中,教師可以將這些步驟提前安排在一些課的隊列隊形中或者可以作為學習原地踏步的趣味練習方法,等到學生完全掌握了原地踏步擺臂后再進行快速跑擺臂技術學習。在學習快速跑擺臂技術時,就可以將前三個步驟直接作為其中輔助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中,這樣就可以較大提高學習快速跑擺臂的效率。同時,快速跑在小學教材中呈現螺旋狀,在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期,教師可以不斷地對快速跑擺臂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學生在快速跑擺臂技術與快速跑中的其它要素有機地結合,最終提高快速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