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金融市場化的發展,個人銀行業務正在蓬勃興起。如何建立防范機制,使個人銀行業務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應引起理論界關注和思考。
農業銀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農業合作銀行。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農業銀行相繼經歷了國家專業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等不同發展階段。2009年1月15日,農業銀行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15日和16日,農業銀行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完成了向公眾持股銀行的跨越。
農業銀行憑借全面的業務組合、龐大的分銷網絡和領先的技術平臺,向最廣大客戶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自營及代客資金業務。截至2010年末,農業銀行總資產103,374.06億元,各項存款88,879.05億元,各項貸款49,567.41億元,資本充足率11.59%,不良貸款率2.03%,全年實現凈利潤949.07億元。
自從農業銀行開立了個人銀行業務服務以來,不斷的增長了農行的個人銀行存款, 并有著一部分相當穩定的客戶群體, 同時,農行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多層次的金融服務,比如支付結算、貸款融資、綜合理財等,同時,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我行個人銀行業務發展的現狀。目前,相比一些國外的商業銀行,我們的個人銀行業務也只處于起步階段,對市場的研究,及對產品的管理創新、營銷服務上還遠遠比不上國外的優秀銀行。而比如市場的條件是我們的能力改變不了的,但是銀行自身的一些如對產品的管理創新、營銷服務,我們是可以改善的。這就需要我們仔細探討自身的一些不足,借鑒其他一些成功的銀行的經驗,取其利,避其弊。對自己銀行的個人銀行業務服務做到盡心盡責,使其茁壯發展。
一、個人銀行業務存在的風險分析
個人銀行業務存在風險多樣性,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信貸風險, 信貸風險的形成是一個從萌芽、積累直至發生的漸進過程。在還款期限屆滿之前,借款人財務商務狀況的重大不利變化很有可能影響其履約能力,貸款人除了可以通過約定一般性的違約條款、設定擔保等方式來確保債權; 二是政策風險,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臺,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三是運作風險,指的是證券公司從業人員的行為風險,它包括主管人員的決策行為到經紀人的銷售行為,以及交易員的執行為等,它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四是法律風險, 指的是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活動或各類交易應當遵守相關的商業準則和法律原則。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無法滿足或違反法律要求,導致商業銀行不能履行合同發生爭議/訴訟或其他法律糾紛,而可能給商業銀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目前,中國的商業銀行和居民之間的,事實上存在廣泛的信息不對稱,如銀行對了解的居民個人收入和信貸的信息是有限的,居民個人對當前和未來的收入和支出的信息的不完整。申請消費信貸,個人收入水平,財產,責任,狀態變量,和不良的信用歷史的存在,來決定個人信用信息的決策是非常重要的,但銀行不容易充分知悉,即使通過調查研究知悉信息,但搜索信息的成本過于昂貴。如果這種借記卡或信用卡的持有人,一旦發生低收入或失業而導致償債能力下降,難以歸還銀行貸款時就產生了信用風險。
在中國,缺乏一個完整的個人銀行業務的法律,法規和指導,在實踐中有許多法律漏洞。例如,貸款人申請貸款時,銀行無法確定其合法性的來源,如果貸款人的資金從舞弊或非法收入將使銀行債權面臨落空的風險,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銀行可能面臨執行上的困難,因為如果銀行要求貸款人交出抵押的住房,可能會遭到政府的干預,致使銀行的債權難以達到目的。
二、個人銀行業務風險防范措施
(一)控制風險
個人銀行業務的特點,決定了銀行工作人員對風險的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把隱患的苗頭扼殺在萌發中。事前控制不但要求加強銀行的大堂助理有著很好的素質和狀態,還要求銀行的主辦會計通過實時監督業務控制及對重要業務的授權控制,來及時的防范業務風險的發生。事中控制主要是銀行應該時刻掌握個人銀行業務的交易,并及時的識別風險。利用先進的科技建立交易的監測系統,實時監督交易,監測人員應從眾多的交易中識別出業務存在的風險,不斷的研究,分析以往發生過的操作風險案例,及時的做好對各層人員的風險預警工作。做到上下聯動,最大程度的降低事件發生的風險率。
(二)對產品的不斷創新和管理
市場是不斷變化的, 要想在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銀行只有隨時對各種情況及時做出應對措施。最大的創新是思想創新,產品創新是增強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手段之一,新產品是銀行發展和利潤增長的關鍵。只有不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金融理論,開發適應不同目標客戶需要的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大經濟價值的金融新產品,才能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和增利源泉,加強產品創新管理是實現有效產品創新的重要保障。不然, 今天的輝煌, 明天就可能不在屬于你的了。創新是需要遵循規則的,銀行不能像實業企業那樣,可以有很大空間去創新——銀行創新一定要謹慎,在考慮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進行,金融創新不是銀行自己的事情,一定要接受政府和公眾的監督和評價,創新產品在創造商業價值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銀行的產品多種多樣,對這些豐富的產品做好有效的管理尤為重要。比如在新產品的開發推廣上,在產品銷售人員的培訓指導上,在對客戶的產品反饋進行有效的改善上。在這樣的營銷理念前提下,銷量的大幅度提高指日可待。在營銷管理上,銷售人員一定要根據不同的產品特點,采用如分類營銷、網絡營銷、電話營銷或現場營銷等方式,把產品的銷售工作做到最好。
參考文獻
[1]李相銀,胡希.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與知識轉換[J].貴州大學學報,2004(9).
[2]熊建華.構建個人銀行業務客戶管理和服務機制的思考[J].武漢金融,2003(3).
[3]李恒光.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探討[J].金融與保險,2003(6).
作者簡介:馮超(1974-),男,中級經濟師,中國農業銀行衡水分行,研究方向:銀行業務風險防范。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