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茂密的森林中,桉樹爭奪不到太多的陽光,但大火過后,桉樹因為保留了樹干,當雨水降臨,桉樹便開始瘋長。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中,強者生存是一種真理,但有時候也是一種謬誤。往往是那些機巧的,不甚起眼的東西,有著難以令人相信的自然智慧,到最后弱者反而成了最后的贏家。
在澳大利亞的原始森林中,桉樹的比例越來越高。在澳洲南部,桉樹索性主宰了整個森林。桉樹與其他樹種相比,生命力并不頑強。它的根系扎入泥土并不深,枝干生長也緩慢。但在原始森林,作為弱者的桉樹能夠在萬木中勝出,實在令人驚訝。澳洲植物學家研究了桉樹的生長需要的土壤、水分、環境等因素,沒有得出很好的解釋。最后,有一種被人忽視的因素進入了植物學家眼中,那就是火災。
植物學家發現,凡是桉樹瘋長,最后在森林中占了絕對優勢的地方,以前都發生過森林火災,每一次火災都使它們更快速地生長。這個發現令人驚訝。但謎底很快被揭開了。桉樹的樹態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它的樹枝不像其他樹木一樣沿著樹干慢慢向上生長的,桉樹的樹干下面幾乎沒有樹枝,一直到達樹梢后,才長出長長的樹枝,然后緩緩垂向地面,將樹干包圍在里面。當火災發生時,火焰只能沿著垂于地面的樹枝向上蔓延,卻無法焚燒樹干。而其他樹木就沒那么幸運了,因為這些樹木從下到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樹枝,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樹干被樹枝燃起的熊熊大火烤焦,失去了重新復蘇的機會。
桉樹的生存之道讓植物學家嘆為觀止。在茂密的森林中,桉樹爭奪不到太多的陽光,但大火過后,桉樹因為保留了樹干,當雨水降臨,桉樹便開始瘋長。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中,強者生存是一種真理,但有時候也是一種謬誤。往往是那些機巧的,不甚起眼的東西,有著難以令人相信的自然智慧,到最后弱者反而成了最后的贏家。
桉樹喜歡火災,因為一待雨季來臨,每一次火災反成為最好的“營養”,使它們更快速地生長。可見危機更是機會。當然,生存是基礎,這個問題不解決,其它一切都無從談起。澳洲的森林平均每十年發生一次火災,在不斷面臨可怕的火災威脅下如何生存,是森林植物壓倒一切的首要目標。為此,桉樹的選擇是舍枝葉,固根本,“強干弱枝”。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知道,建立于內有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外有遼、金、西夏、吐蕃并立的宋朝,之所以在惡劣的環境下穩住政局,國祚綿延三百年,社會經濟發展甚至高于漢唐(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有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其主要即得益于制定并推行了包括“強干弱枝”在內的一系列符合實際的制度和政策。
處于危機之世,一要生存,二要發展。首先要能生存下來,這是最直接的;保護核心能力,這是最關鍵的。比如,對于企業來說,什么是你生存下來的核心能力?如果答案是人才,那么裁員顯然是不智之舉;如果答案是財務,那么手中就應該永遠攥著現金;如果答案是品牌,那么就要提前精心打造形象……總之,要根據各自的特性所在,提升自保能力,而后才能發展得既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