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翔

在北京限購政策實行不到兩年之后,一直對擔心有城市效仿北京而忐忑不安的汽車行業終于迎來了另外一紙“限牌令”。
6月30日21時,廣州市政府即時新聞發布會通報:廣州市將于2012年7月1日零時起,對全市中小客車試行總量適度調控管理。在為期一年的試行期內,全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這樣一紙出乎意料的“限牌令”,隨即在羊城車市引發“車震”,其架勢一點不亞于2010年年末的北京。只不過,這一次留給廣州市民的時間只有三個小時。
當日晚,廣州絕大多數經銷商通宵加班賣車,不僅清空店內庫存,甚至有4S店將展車也賣了。廣州“車震”迅速波及周邊城市,深圳、東莞等地車市隨即升溫。在羊城限牌的“蝴蝶效應”下,周邊城市新一輪的購車狂潮也讓廠商在車市暗淡的夏天玩了一把“逆襲”。
對于廣州的“限牌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反對聲音最為激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在其官方博客上發表文章,對廣州“限牌令”進行了質疑。
董揚認為,廣州限購與中央穩增長、促內需的方針不符。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廣州市此時推出汽車限購政策,是只顧地方不顧國民經濟全局的做法。去年北京市汽車限購大約減少50萬輛車銷售,約影響車市增速2.5至3個百分點,這次廣州市限購,也將可能影響0.5至1個百分點。他還表示,限購不利于節能減排,不利于自主品牌車企的發展。上海和北京的教訓已表明,無論是拍賣還是搖號,都會引導消費者買豪華車、大排量車、外資品牌車。
其實,對于代表汽車行業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來說,最為擔心的恐怕是廣州“限牌令”之后的效仿效應。對于這一點,全國乘聯會秘書長饒達在一次公開演講中也表達了類似觀念:“如果只有廣州限購,其他堵車嚴重的城市,可能出現恐慌心理的購車,對車市影響不大。如果全國都搞限購,市場又會是怎樣。”
對廣州的做法,交通運輸部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在7月的例行發布會上稱,從國際經驗來看,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最有效的措施。在采取限行、搖號這些措施的時候,應該更致力于發展公共交通。只有當一個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采取這些措施才會更加有效。
更多的網友評論也道出了自己的擔心,“我們社會進步、物質文明提高后,每個公民都有享受汽車的權力。不能為了保障已經擁有汽車者的便利,就限制其他人擁有汽車的權力,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們這種魯莽的行政決定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將有一場違憲的官司好打。”上述觀點不乏普遍性。
不過,面對廣泛的質疑,廣州市的決心顯然已經下定。7月10日,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試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實施細則公布,公示日期至7月29日,如果一切順利,8月就將付諸實施,顯然一切進入了快車道,擁堵已經讓廣州市政府失去了耐心。
在對廣州的做法進行了質疑之后,現在的焦點是 ,誰是下一個?在北京、上海、貴陽和廣州之后,“限牌令”將落在哪個城市頭上,這是一個讓人忐忑和糾結的問題,但卻必須面對。而在廣州宣布汽車限購之后,杭州、深圳成為下一個熱門候選城市。
對此,杭州市發展研究中心城市發展研究處副主任何利松強調,杭州短期內不會實行汽車限購,但杭州也已經開始實施號牌輪換上路。而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劉鳳俊則明確表示,深圳將以柔性手段來治理交通擁堵以及尾氣污染,限購這樣的政策將不予以考慮。
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就在公布“限牌令”不久,廣州市發改委先后公布了今年4個汽車類的重點建設項目,分別是廣汽乘用車工廠產能擴建項目、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花都工廠乘用車產能擴建項目(含電動汽車項目)、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增城工廠產能擴大建設項目、廣州新能源客車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等,上述四個項目投資合計14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