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翔


這是一組讓商用車行業頗感沮喪的數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半年數據顯示,上半年,客車產銷19.80萬輛和19.77萬輛,同比增長9.42%和3.56%;貨車產銷134.39萬輛和138.47萬輛,同比下降5.81%和6.96%。
基于中國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的狀況,中國的商用車行業比乘用車行業更快的感受到了冬天。不過,也有逆市朝上者,出于對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的持續看好,一些商用車大鱷也對中國市場的行情繼續看多,并開始新一輪的布局。
新版本
已經在中國市場失敗過一次的沃爾沃一直在準備卷土重來,不過,這個對于沃爾沃來說頗為重要的新合資公司,并非選址先前媒體廣泛傳播的杭州,而依然是在東風商用車的大本營:十堰。
《汽車觀察》獲悉,日前,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童東城及公司其他高層會晤了十堰市委書記周霽,童東城向對方通報了東風沃爾沃合資情況。根據現場人員透露,東風沃爾沃合資公司將于2013年1月成立,總部定于湖北十堰市。與此同時,童東城還請求十堰市在項目落地上給予充分支持,需要支持的內容包括東風商用車聯合工廠、動力總成項目的土地使用證辦理,東風商用車新廠區專家樓、醫院等配套設施建設。
不過,對于東風汽車來說,在與沃爾沃的合資項目最終敲定之前,還有一系列的運作程序必須完成,而首當其沖的便是日產汽車從東風商用車公司撤出,將其50%的股份轉讓給東風汽車。
事實上,讓商用車回歸東風汽車,一直是東風主導的市場戰略的體現。而在合資9年之后,東風汽車已經實現了蛻變,并在與合資方的合作中逐漸獲得了主導地位。在商用車全面回歸之后,一系列變化將隨之在東風內部發生。
按照計劃,東風商用車將拿出一部分資產與沃爾沃卡車在十堰正式合資;與此同時,東風有限旗下的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也將正式分拆出來,升級為東風汽車旗下與其他合資公司平級的公司;作為對日產汽車撤出東風商用車的回報,東風汽車將全力支持雷諾汽車本地化生產和英菲尼迪本地化生產的落地;而最大的變化是,東風有限這個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公司,在主要業務板塊分拆出去之后,也將結束其歷史使命。
資料顯示,成立于九年之前的東風有限是東風汽車和日產汽車的合資公司,涵蓋了商用車、乘用車、零部件和汽車裝備,是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家全系列產品的合資公司。而東風商用車和東風日產汽車,都是東風有限旗下的子公司。
眾所周知,東風商用車所在的中重卡領域并非是雷諾-日產聯盟的強項。日產旗下的卡車制造商日產柴在雷諾-日產聯盟形成后,成為了這兩家企業共同擁有的子公司。2000年,雷諾旗下的雷諾卡車和馬克卡車被沃爾沃卡車收入囊中。2006年,沃爾沃集團成功收購日產柴13%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由此,中重型卡車領域已經不再是雷諾-日產聯盟的戰略重點。
而在中國市場,東風商用車7萬人所貢獻的規模和效益遠比不上不到1萬人的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無論從銷售規模還是效益上來說,剝離商用車對日產汽車來說都算不上傷筋動骨。
但對于東風來說,商用車的地位卻無可取代。在“十二五”期間,東風提出了“大商用車”戰略,東風商用車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同時,在東風汽車的海外戰略中,商用車也是重要的內容。東風商用車在取得市場領先地位的過程中,日產汽車的精益管理功不可沒,但是東風汽車認為,要想進一步鞏固其在領先地位,實現其發展目標,必須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這個目標,最終鎖定在了沃爾沃身上。
據悉,在日產汽車撤出商用車之后,東風商用車將成為東風汽車的一級子公司。東風汽車將以東風商用車的一部分資產為基礎,與沃爾沃卡車實現合資,合資公司的生產基地將會放在東風汽車的老基地十堰。而此前,東風汽車與沃爾沃已經經過了8年的合資談判。
日產的退出也并非沒有回報,在理順股權關系后,東風汽車將支持雷諾-日產整合其乘用車業務。在日產承諾退出東風商用車之后,雷諾汽車的本地化生產和英菲尼迪的本地化生產也正式浮出水面。截止到目前,英菲尼迪的本地化生產已經花落襄陽,東風日產大連基地也正式開工建設。而一度受到阻礙和擱置的東風雷諾國產項目,在得到東風全力支持和配合的基礎下,也正在全速推進之中。
對于雷諾-日產聯盟來說,在商用車業務剝離之后,中國市場戰略將完全倒向乘用車。消息人士表示,對于雷諾-日產聯盟來說,在日產汽車撤出商用車業務之后,將考慮如何在東風汽車的合作下,依靠雷諾和日產的合力,全力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上進一步取得突破。有評論便指出,退出商用車,是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戰略的一次大調整,由之前日產的單打獨斗上升為了雷諾-日產聯盟資源的互相配合和支持。同時,也將在中國的生產上升到了豪華車領域。
此外,《汽車觀察》獲悉,之前東風和日產合作的載體東風有限,或許將在東風與沃爾沃的合資項目簽字之時終結其命運。據悉,在日產汽車撤出東風商用車的同時,也將撤出東風有限的“東風零部件”和“東風裝備”,兩大事業部歸東風商用車所有。而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將獲得獨立的地位,和東風商用車一樣,成為東風汽車的一級子公司。目前,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雖然是東風汽車銷量和利潤的最大貢獻者,但并不是獨立的一級法人。未來,雷諾與東風的合資公司也不會再置入東風有限,而是和其他合資板塊一樣。英菲尼迪的本地化生產則已經確定在東風日產的框架之內。
這樣,在撤出商用車業務,以及東風日產獨立之后,東風有限的業務板塊中,就只是剩下了鄭州日產和東風股份等少數業務,東風有限其實就沒有了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性。消息人士表示,東風和日產也有可能重新設立一個類似于投資公司的機構,來管理鄭州日產和東風股份的資產。
“新框架若能成行,將實現三贏的局面。”對于東風在商用車業務板塊的調整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汽車資深分析師鐘師介紹,東風正在發力構建“大商用、大自主”體系,日產則主要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緊追通用和大眾,而沃爾沃是鉚足了勁要盡快打入中國重型商用車市場。
從東風角度來看,由于日產在商用車領域的技術輸入很少,但卻要分享豐厚的分紅,因此東風想尋求一個技術平臺更高的伙伴,在甩掉包袱的同時,打開高端、國際重型商用車市場。“東風與沃爾沃合資后,其品牌認知度將更大提升。”鐘師認為,沃爾沃商用車在技術和品牌建設上十分過硬,正好契合東風當下的需求。
目前,東風已在東南亞、非洲等地打開市場,正在加快出口的進程。東風商用車總經理黃剛曾表示,五年之內,東風中重卡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將占10% 。而反觀沃爾沃方面,一方面,歐洲市場一片低迷,業界預測今年歐洲卡車市場會下降10%。而其主要競爭對手德國曼與中國重汽、奔馳與福田業已完成合資,沃爾沃若不能盡快進入中國市場“避難”,則將面臨很嚴峻的挑戰。
另一方面,未來五年東風計劃在十堰基地的投資將超過140億元,重點發展中重型商用車、客車、輕微型車、零部件和裝備等業務,面對如此大的蛋糕,沃爾沃當然想作為分享者參與其中。而剝離東風商用車股權以后,日產也不會動到“元氣”。雷諾—日產更是想借此機會,將自己旗下的“三駕馬車”全部引入中國市場。
新入者
在老牌的商用車企業東風汽車公司動作頻頻的同時,一個新入者也開始在重卡領域進行著自己的努力。7月6日,重慶產權交易所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長安汽車集團及其大股東兵裝集團已將所持的太原長安重型汽車有限公司共100%股權以掛牌形式出讓,掛牌期由7月6日至8月2日,股權轉讓價為2.7億元人民幣。
顯然,在微車板塊及自主品牌轎車板塊都遭遇現實困境的情況下,長安汽車對于利潤的看重達到前所未有的一個高度。這個時候,利潤豐厚的重卡行業無疑使長安頗為心動。如何打造一個媲美于東風商用車的豐厚利潤板塊,也正式列入長安高層的視野之中。
與東風在商用車板塊上首先利用資本重組掃清障礙一樣,對于長安汽車來說,其打造重卡業務板塊的第一步,也是資本市場上進行操作。根據長安汽車集團及兵裝集團兩個轉讓方開出的相關條件,意向受讓方需是在中國境內注冊并合法存續的上市公司,存續期為5年以上;還需具有商用車制造能力和完善的銷售網絡,且2011年度商用車銷量不低于15萬輛。此外,受讓方注冊資本應不低于8億元,近3年每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5%。
有業內人士認為,上述條件頗具“量身定做”性質,而仔細翻查長安汽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資料便不難發現,這一受讓者其實直指江鈴。江鈴也很快給予了回應,7月18日,江鈴汽車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決議以不超過 2.7 億元的價格收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及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的太原長安重型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收購完成后,長安重汽將成為江鈴汽車全資子公司,從事重型卡車生產和制造。江鈴汽車表示,該公司未來還可能引進福特汽車包括其關聯公司的技術和產品。
《汽車觀察》獲悉,對于長安汽車集團公司來說,長安重汽已經成為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包袱。資料顯示,長安重汽本是長安集團于2007年在重組山西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基礎上設立的全資子公司。重組之初,公司設立的目標是到2012年整車銷售達到1.5萬輛,總體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進入重卡行業前十名。但長安重汽近年的業績卻顯示,截至2011年底,其凈資產僅為2.85億元,且該公司2011年凈利潤虧損3958.41萬元。
在上述局面下,擴大重卡業績、提升盈利能力是長安集團做大做強、縮小與其他汽車大集團差距的重要布局,而把重卡、SUV、高檔品牌林肯等業務引入中國,是福特提升中國業績的戰略舉措。這個時候,長安與福特雙方一拍即合。
不過,長安與福特在重卡領域的合作已經傳聞已久,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這一合作中,江鈴會最終介入。但仔細分析江鈴汽車的股份構成,這個意外便很好理解。目前,福特為江鈴第二大股東,持有29.96%股權,長安方面則是通過江鈴控股(江鈴汽車股份第一大股東)間接持股。在江鈴汽車股份的實際控制方變成江鈴、福特、長安三方后,福特與長安兩方的持股比例已經高于江鈴,將雙方的重卡合資項目放入江鈴汽車股份,也符合雙方的利益。
此外,據長安內部人士透露,此次長安與福特在重卡領域的合作借道江鈴,主要是為避開新增合資項目的政府審批,另一方面也是福特積極推動的結果。多年以來,第二大股東福特在江鈴汽車股份的經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江鈴汽車股份總裁等多名高管都由福特方面派駐,江鈴汽車股份的管理也頗有“美式企業”的風格。
而在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公關及法務部部長丁朝陽看來,江鈴之所以接手長安重汽,則“是基于當下江鈴多元化的發展思路,有必要進一步拓展產品線;基于當下和未來市場的演變,開拓重汽的產品布局”。
此外,除了東風和長安,對于國內其他商用車巨頭來說,近期也是動作頻頻。7月4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美國納威司達(Navistar)合資生產柴油發動機項目近日收到發改委批復。公告顯示,該合資項目投資總額為18億元,項目資本金6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33.3%,其中,江淮汽車以現金及設備等資產出資3億元,占50%,納威司達以現金出資3億元,占50%,項目總投資和資本金之間的差額部分申請貸款解決。項目合資期限25年。
根據協議,該發動機合資公司主要生產江淮汽車HFC4DA1(2.8L)系列柴油發動機和納威司達MaxxForce3.2L柴油發動機、MaxxForce4.8/7.2L柴油發動機,年生產規模可達15萬臺。同時,合資雙方已在商討引進納威司達MaxxForce9.3L及 MaxxForce11/13L等大排量柴油發動機的計劃。2010年9月,江淮汽車與納威司達公司正式簽署《發動機合資項目》協議,并與美國納威司達公司和美國卡特公司的合資公司NC2
Global LLC(簡稱“NC2公司”)簽署《中重卡合資項目》協議。目前,江淮與“NC2公司”的重卡合資公司仍在等待審批。
而在2月份正式成立后,福田戴姆勒汽車公司也于7月正式投入運營,打上“福田戴姆勒”標志的歐曼重卡也開始投產。福田汽車透露,隨著2013年奔馳重型發動機實現本地生產,歐曼重卡將推出搭載奔馳動力的車型,同時,福田正與戴姆勒聯合開發全新平臺的重卡車型,未來有望面向全球市場。
隨著福田戴姆勒正式成立,原福田歐曼分公司將不復存在,福田將其在京的所有中重卡業務并入合資公司,包括兩個重卡工廠和產品線。除整車廠外,福田戴姆勒的發動機工廠將于2013年初開工建設,今后將生產奔馳OM457重型發動機,排放標準和動力分別達到歐V和490馬力。今后,匹配該發動機的歐曼卡車將在車門上標注“梅賽德斯-奔馳動力”字樣,為進軍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繼續看多,不僅僅是一種態度。對于商用車巨頭們來說,調整、蟄伏,為的只是下個周期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