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解決不良貸款問題一直是我國商業銀行的難題,本文通過分析運用資產證券化方式化解不良貸款的優勢和缺點,說明實行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雖然是一個化解不良貸款的有效方式,但同時應該注重創新不良貸款清理模式,同時不斷改革國內經濟社會環境,以適應未來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誕生不久的新型融資方式,加速了發達國家的經濟繁榮速度,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金融市場最搶眼的金融產品之一。資產證券化簡單說就是講具有未來現金流效益但是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通過一系列方式轉換成為可以自由買賣的具有較大流動性的資產的行為。這項新的融資技術雖然才產生五十年,但是產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發達國家更是利用這項技術促使經濟高速發展,如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等大額貸款,很大程度上都運用了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目前的現狀下,銀行缺乏資金放貸且不良貸款率很高,企業缺乏資金運營的現象十分嚴重,而不良貸款證券化恰好能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引入并且完善不良資產證券化對于中國金融環境有相當的必要性。
一、資產證券化是化解不良貸款的有效路徑
資產證券化有利于化解不良貸款問題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有利于緩解我國銀行資金需求壓力
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資金仍然是一種稀缺資源,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資金充足與否有時會決定企業的命運,資產證券化最基本的功能是提高資產的流動性。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將貸款出售獲得現金, 在不增加負債的前提下獲得資金, 促進了資金的周轉, 提高了資本的利用效率。因此,發展資產證券化有利于引進多元化的融資工具。通過商業銀行對不良資產進行證券化,聚集閑散資金,擴大了銀行的融資渠道,有助于緩解銀行資金壓力,同時也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有利于降低銀行負債率降低流動性風險
我國銀行目前以吸收短期存款為主,而貸款往往以長期貸款為主,這就造成了短存長貸的現象,很容易增加銀行負債率并提升銀行經營風險,特別是一部分貸款成為呆賬壞賬后,也會極大影響銀行資產流動性。如果銀行能夠將不良貸款證券化,這就能在不增加負債的情況下,大大增加銀行資產流動性,銀行獲得流動資金進行進一步的資產運作。
(三)有利于催化中國經濟市場
資產證券化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投資選擇,資產證券化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品種。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新的投融資技術,能夠帶來廣泛的金融創新和改革,可以衍生出大量新的金融產品,從而產生乘數效應,帶來巨大的利潤空間。這就像一劑猛烈的催化劑,會極大的催化中國的經濟市場蓬勃發展。
二、中國的不良貸款與資產證券化現狀與問題
(一)我國不良貸款與資產證券化的現狀
我國當前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同時有著通貨膨脹加劇的壓力,經濟結構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再加上前幾年的信貸大投放,有可能會產生大量新的不良貸款,銀行信貸面臨新的嚴峻考驗。房地產價格上升勢頭迅猛,按揭貸款成為銀行一項重要貸款業務,占到銀行總貸款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部分銀行的貸款總量接近或者達到國際上公認的警戒線,大大增加了貸款風險因此資產證券化在國內引起熱烈反響,資產證券化呼聲越來越高。但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之后,引發了人們對于作為這次金融危機重要原因之一的資產證券化的審慎思考。筆者認為在我國化解不良資產的途徑,一方面應該積極探索各種化解不良資產的方法,一方面要努力創造適合發展資產證券化的經濟金融和社會環境,為未來更好的發展資產證券化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中國發展資產證券化化解不良貸款的不足
1.我國證券市場不規范
我國證券市場比起國外的證券市場,畢竟起步晚,發展較為落后,進入和退出機制不夠健全,證券行業弊病多,證券監管不嚴格。上市公司財務不透明,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披露機制不健全,甚至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利或者信息優勢,操縱證券市場,致使證券交易市場的基本功能的缺失。發展不良貸款證券化,完善我國證券市場是擺在面前的第一只攔路虎。
2.我國缺乏完善的中介服務機構
資產證券化過程必須有完善的中介系統,其中包括資產評估機構、信用增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而目前中國的中介服務系統還亟待完善。一些中介機構缺乏行業誠信,為了獲取最大利益,制造虛假信息,甚至受賄索要額外利益。缺乏行業規范,一些不符合中介機構標準的中介公司擾亂了中介機構市場。再者,對中介機構的監管機制混亂,監管方式滯后,監管對象單一的問題也廣泛存在。
3.發展資產證券化的其他負面影響
由次貸危機可以想到,隨著資產證券化的快速發展,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能力大大增強,有可能引起房地產的價格不斷上漲,形成巨大的資產價格泡沫,由此引起經濟過熱。但當央行意識到經濟過熱導致通貨膨脹抬頭時就會采取緊縮政策,由此刺破價格泡沫。房價的下跌導致主要以房產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的價格和評級下降,證券化產品擴大流動性的功能就會驟停,流動危機就會爆發。
三、中國化解不良貸款與發展資產證券化的建議思路
如上所述,在銀行當中實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確實有眾多優勢,有利于緩解我國銀行資金需求壓力,有利于催化中國經濟市場等,但是銀行部門應當注意運用資產證券化這個催化劑的分寸,在利用這個催化劑優勢同時,應該極力避免它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一方面是不能為了賺取高額利潤,過度側重將不能產生現金流的不良資產證券化;另一方面就是應當借鑒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防止不良資產證券化產生的衍生工具過多,最終完全導致脫離實際資產。應當根據中國當前經濟金融環境,優化資產組合方式,自主創新不良資產轉換為良性資產的方式,探索不了資產證券化在中國的發展模式,同時不斷改革國內經濟社會環境,以適應未來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一)健全證券行業法規,著力解決實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政策障礙
首先和最應當做的是健全證券行業法律,整肅法規,借鑒國外系統性的證券法律法規,形成帶有中國特色的完善的證券行業法律法規,通過形成一個良好的大環境,為實行不良資產證券化打下良好基礎;其次是通過不斷的摸索總結,在實踐當中逐漸完善和推廣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應用范圍;再次是對于特殊情況特殊案例,應當研究制定不良資產證券化特殊法條例,以備不時之需。
(二)大力加強中介機構建設,加強信用評級和信息披露管理
中介機構作為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必不可少的步驟,必須大力完善中介機構建設。首先要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倘若中介機構監管不嚴,使得一部分人能夠渾水摸魚,那么就無法保證整個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性;其次要加強中介機構在整個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影響,使得中介機構能夠深入了解過程,全程監控;再次進一步加強信用評級和信息披露管理,信用評級要能真實準確的反應不良資產和證券公司的信用狀況,加大信用披露范圍和時間,并實行定期發布持續跟蹤評級報告。
(三)擴大不良資產證券化經營范圍,提高投資者對其的了解程度,活躍資產證券化市場
要發揮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優勢,首先要有投資者投資,這就需要投資者加深對資產證券化的了解程度。部分投資者對不良資產證券化有著片面的了解,比如有的人認為不良資產就是呆賬壞賬,這種資產是沒有投資價值的,實際上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是將流動性低下的有未來可以預期現金流的資產證券化,是具有投資價值的證券品種。其次要大力擴大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經營范圍,并且以此金融工具為基礎,大力創新新的有安全保障的金融衍生工具。我們在大膽開拓業務的同時,還須對業務風險進行針對性防范,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成功的實踐經驗,立足我國現狀,不盲目、不冒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金融市場的健康運行,才能切實保護投融資雙方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張衛強.不良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新思路[J]. 經濟論壇, 2009,1(13) .
[2] 李天懋.不良資產證券化思考[J]. 農村金融研究, 2005(10).
[3] 李佳.資產證券化對金融體系運行的影響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 2011(01).
[4] 張恒斌.金融資產證券化法律架構及中國法環境淺析[D].中國政法大學, 2003.
作者簡介:賈麗武(1986-),男,漢,湖北黃石,遼寧師范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