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主角應是企業和企業家。
許小年
政府在產業升級中應該發揮什么作用?這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走不下去了,而產業轉型升級卻遲遲沒有進展,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瓶頸制約因素,關于這一點已形成共識,但如何促進轉型升級,如何從制造型經濟走向創新型經濟,卻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做法。
關于政府的作用,我認為有五點:
第一是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的保護。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創新,創新需要研發投資,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企業的研發投資就很難完全回收,得不償失,企業就沒有創新的積極性。設想企業投入大量人力、資金進行研發,新產品推向市場時就被抄襲仿制,山寨版降低了創新企業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創新不能帶來經濟效益,以后誰還愿意投資研發呢?所以我們看到,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做得好,哪個國家的創新就處于領先地位。
第二,解除管制,建立多元化的創新金融支持體系。一個以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大型國有保險公司為骨干的金融體系是無法支持創新的,支持創新的是私人投資基金。從早期的天使基金開始,到中期的風險投資也就是VC,再到后期的私人股權基金也就是PE,要形成梯隊,形成一個支持創新的金融產業。發展這樣一個產業,政府應該做什么?應該提供天使基金、風險基金和私人股權基金運作的法律框架,而不是審批和監管。
PE是什么意思?PE是Private?Equity,是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不需要審批,不需要報備,不需要納入監管,都是私人對私人的錢,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無需過度監管。
第三,解除管制,建立和發展要素市場。創新講了好多年了,為什么總是光說不練?政府和企業的日子過得太舒服了。政府管制工業用地價格、(從而間接管制)勞動力價格、資金價格,能源價格,用低成本支撐GDP的高增長,企業賺錢,政府收稅,日子過得很好,干什么要費勁去升級轉型?如果生產要素、能源和資源價格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包括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價格上去了,企業馬上就知道怎么節能,怎么降低成本。現有的低端產品不賺錢了,企業馬上就知道怎樣去升級換代。讓市場機制和價格信號發揮更大的作用,包括利率、人民幣匯率更大的波動空間,用價格引導企業走向高端,走向創新。只有企業轉變了,才能有產業結構的調整,才能有國家經濟的轉型。
第四,官退民進,弘揚企業家精神。中國是一個企業家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這是我們發展經濟的最寶貴資產。但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看到經濟舞臺上,企業家一個接一個地走下去,政府官員一個接一個地走上來。最近參加會議時,我注意到一個現象,10個講話的里面,前9個都是官員,最后上來一個企業家,說前面幾位領導的講話都很重要,我回去好好學習。我們把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關系搞顛倒了,市場經濟要企業來搞,民眾來搞,要企業家來搞,企業家是這個舞臺的主角。現在他們到了臺下,在臺下看著、聽著;臺上一排官員坐著,在那里發命令、做指示。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在衰退,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受到壓抑,大政府、強勢政府壓制了企業家精神,而沒有企業家精神,就沒有創新,就沒有產業的升級換代。
第五,營造自由和開放的思想氛圍。創新是思想的自由創造,如果沒有一個松寬和開放的社會環境,沒有自由的思想氛圍,就不會有創新的精神,政府應該做的就是營造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不再視標新立異為異端邪說,人們不僅鼓勵勇于創新者,回報幸運的成功者,也尊重和理解不幸的創新失敗者。只有這樣的社會文化,才允許對現狀的挑戰和對現有格局的破壞,才能為新模式、新技術和新思想開辟生存的空間。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本文系其在中山大學“首屆嶺南論壇”上的發言,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