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生 王茜 王玉婷


【摘要】香港刑偵劇是深受觀眾喜愛的以查案破案為主要內容的電視劇,隨著娛樂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成為香港刑偵劇宣傳的必要手段,針對熱播電視劇的網絡輿情誕生,并帶有明顯的娛樂化特點,網絡輿情代表著觀眾的興趣點,因此,香港刑偵劇的片頭畫面也呈現出明顯的娛樂化趨勢:娛樂明星成為時代偶像,地位凸顯;片頭信息碎片化,主角介紹多視窗、全方位,配角也有了介紹鏡頭。
【關鍵詞】網絡輿情;娛樂化;電視劇;片頭;香港刑偵劇
這是一個崇尚娛樂的時代,正如著名的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所說,“在這里,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1]在整個文化娛樂化大潮的裹挾下,網絡輿情呈現出明顯的娛樂化趨勢,滿足著人們對于娛樂的無盡欲望,也影響了電視劇片頭畫面的發展趨勢。
網絡輿情娛樂化
網絡輿情是由于各種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互聯網傳播的人們對于該事件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原初表露,[2]是一種零散的、非體系化的東西,不需要得到多數人認同,是多種不同意見的簡單集合。目前,學術界對網絡輿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新聞中,如個別政府官員的違法亂紀行為、涉及司法系統法制建設的社會事件、群眾最關心的衣食住行等民生問題和企業輿情熱點事件等。但是,對熱播影視劇引發的網絡輿情研究不足,熱播影視劇可以成為網民追捧的對象和談論的焦點,如TVB2011年的收視之冠《法證先鋒3》全劇平均收視率33點,觀眾人數約211萬,而據新華網報道,2011年香港人口數為710.81萬人,也就是說,在香港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人收看了該劇,內地觀眾通過網絡觀看該劇,僅奇藝一家視頻網站的播放次數就達到88889779次,評論有300多頁,百度貼吧中的“法證先鋒3吧”發帖數有249088篇,百度搜索“法證先鋒3”可找到相關結果約2120000個,而搜索2010年熱門社會事件“藥家鑫”時可找到的相關結果是1730000個。由此可見,熱播影視劇可以在網絡上引發大范圍的關注與討論,網民的參與度甚至要高于最熱點的社會新聞,因此,對熱播影視劇引發的網絡輿情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香港刑偵劇是一類具有濃郁香港味道的職業劇,多為香港TVB公司出品,講述從事警察、法證、法醫、律師等職業的人,逐一偵破案件、緝獲兇手、維護正義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發生在各個角色間的情感經歷、生活故事。香港刑偵劇在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涌現出了很多部受觀眾歡迎的作品,如《壹號皇庭1、2、3、4、5》《刑事偵緝檔案1、2、3、4》《鑒證實錄1、2》《古靈精探1、2》《陀槍師姐1、2、3、4》《法證先鋒1、2、3》《掃黃先鋒》《學警出更》《學警狙擊》《原來愛上賊》《談情說案》《讀心神探》《囧探查過界》《怒火街頭》《真相》《潛行狙擊》等等。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成為香港刑偵劇宣傳的必要手段,各類貼吧、論壇、博客、公共主頁、微博等,成為刑偵劇粉絲們聚集討論、暢所欲言的地方,也是網絡輿情的誕生地。僅在人人網就有近十個以TVB命名的公共主頁,如TVB經典劇、TVB警匪劇、TVB警察劇、TVB劇、TVB發燒友等,其中,部分公共主頁擁有粉絲數近20萬。
網民對于刑偵劇的討論帶有明顯的娛樂化特點,幕后、八卦、惡搞、預測獲獎名單、盤點經典角色、尋找好看造型、匯總經典對白、改寫悲慘結局等,對劇中演員的評論要多于對劇情的關注,毫不起眼的配角也遭到網民的大范圍搜索,越來越注重角色的長相和畫面的美感。網民的這些興趣點對電視劇片頭的制作產生影響,片頭是一部電視劇的開場,要起到吸引觀眾眼球、引起觀眾興趣的作用,那么,觀眾的興趣點是什么呢?其實,熱播影視劇的網絡輿情就體現出了觀眾的興趣點,觀眾喜歡談論的東西就是觀眾最感興趣的方面,娛樂化的網絡輿情使電視劇的片頭畫面也產生了明顯的娛樂化趨勢。
片頭凸顯娛樂化傾向
影響力較大的熱點明星的重大事件是目前網絡輿情的十大熱點之一,[3]隨著網民的增加和網絡應用的發展,一些網民開始借助互聯網的影響力來制造輿論,爭取“出名”,以各種影視明星或想成為明星的人的自我營銷為主,只有那些受到極大關注的娛樂明星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因此,娛樂明星們因職業需要“主動”制造著各種網絡話題,經網絡推手的炒作成為“紅”人。[4]與此同時,娛樂明星也“被動”地成為人們的關注對象,娛樂明星對有些人來說是信仰與寄托,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把精神全部寄托在了熒屏偶像上,那種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或影視劇中創作出的,或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刻意做給大家看的形象,成為觀眾內心美好的夢想。觀眾關注這些明星偶像的方方面面,臺前、幕后、八卦、緋聞,因為一部電視劇而喜歡上一位明星,也因為一位明星而收看其主演的電視劇。
演員、歌手是娛樂化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職業,娛樂明星們成為這個時代最受關注和追捧的對象:娛樂新聞成為瀏覽量最大的一類新聞,人們的偶像從“魯迅”變成了“周迅”,最受關注的博主是徐靜蕾,姚晨則成為全民力捧的“微博女王”,人們對娛樂明星的崇拜與熱情是前所未有的。觀眾在選擇觀看哪部影視作品時,“參演明星是誰”這一點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如小成本電影《孤島驚魂》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主演楊冪功不可沒,她主演的電視劇《宮》積累的“冪粉”人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帶動作用。同時,網民對一部電視劇的評價不是圍繞劇情、主題、燈光、服裝等專業問題,而是對演員個人的評價。如熱播劇《法證先鋒3》的百度貼吧中,“張可頤笑起來很甜美我喜歡”“吳卓曦怎么開始演打醬油的角色了”“法證3之胡定欣人氣區”“有木有人覺得陳茵薇和蕭正楠在局里面超配”等帖子,清楚地表明娛樂明星成為網民討論的焦點,“誰主演”對于一部電視劇的受關注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娛樂明星的個人號召力對影視收視率的影響空前提高。這使企業在宣傳一部影視作品時,越來越注重凸顯明星個人的地位,不論是電視劇片頭還是電影預告片,對主演明星的介紹甚至要多于對劇情的介紹。
因此,在香港刑偵劇的片頭中,娛樂明星的地位越來越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介紹明星的鏡頭增多,二是明星擺拍鏡頭的出現。舉例來說,20世紀90年代的《鑒證實錄1》、2006年的《法證先鋒1》和最近熱播的《法證先鋒3》都是以法醫、法證為主的電視劇。在《鑒證實錄1》的片頭中,一直到第10秒鐘才出現劇中5位主角的介紹鏡頭(如圖1),且每位主角鏡頭時長一秒鐘,從電視劇主體部分簡單剪輯而來。所謂明星擺拍鏡頭,就是這個鏡頭在電視劇成品中是沒有的,是為了宣傳該劇而專門拍攝的鏡頭,與劇情無關,重點是凸顯參演明星。該劇的明星擺拍鏡頭共有四個,包括3位主角的感情糾葛鏡頭和演員集體鏡頭。在集體鏡頭中(如圖2),劇中演員均身著黑色西裝,成排站立,表情嚴肅冷酷,表現出了這些警務人員的正氣與嚴謹。在《法證先鋒3》的片頭中,從第15秒鐘開始一一介紹8位主角,每位主角時長1秒鐘,鏡頭時長雖然短,但內容豐富,每幀畫面中有四個小視窗(如圖3),大視窗是主角近景,呈靜止狀態,三個輔助的小視窗是包含主角的電視劇片斷,呈運動狀態,一大一小、一靜一動,使畫面內容豐富,主次分明,尤其是近景的主角頭像使觀眾可以非常清晰地辨認出各位參演明星。同時,該劇片頭也有明星擺拍鏡頭,由該劇全體演員在一停車場內拍攝而成,片頭的前15秒鐘,明星擺拍鏡頭與劇情介紹鏡頭交叉剪輯,畫面變化節奏快,視覺沖擊力強。與《法證先鋒1》相比,該劇片頭的娛樂化特點更明顯,表現在:明星擺拍鏡頭時長增加了一倍;明星所穿服裝與劇中角色相符合,不再是統一的黑色西裝,個性化明顯;出現了運動的明星擺拍鏡頭,明星不再只是原地站立不動,開始面朝鏡頭走來,非常有氣勢和震撼力,使得明星的個人魅力更突出。
頭信息碎片化
娛樂化時代,媒體傳達給受眾的是零散的、破碎的信息,“它帶給我們的是支離破碎的時間和被割裂的注意力”,信息處于永不停止的流動之中,人們已經習慣了這個碎片拼裝的世界。碎片拼裝的信息形式對網民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以對電視劇的網絡討論為例,影響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網民對人物角色的分析更加多角度、全方位,力求“拼裝”出最為真實的人物;二是開始關注細小的“碎片”即配角,如天涯論壇中關于香港刑偵劇《潛行狙擊》的討論,有對角色的多角度、碎片化分析,網友們支離破碎的個人言論,拼裝組合出一個立體、鮮活的人物形象;還有對劇中配角的關注,網民開始將視角轉向不起眼的配角,對組成整體的各個“碎片”產生興趣。一部電視劇只有滿足了觀眾的興趣才能受到歡迎,而那些熱衷于討論的網民也是電視劇的忠實觀眾,網民的喜好影響了電視劇制作的方向。因此,娛樂化、碎片化的網絡輿情影響了電視劇的片頭畫面制作,使其產生了相似的娛樂化、碎片化趨勢。
以香港刑偵劇的片頭畫面為例,呈現出內容豐富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一是介紹人物角色時采用多視窗;二是介紹配角的鏡頭增多。如從20世紀90年代的《刑事偵緝檔案1》,到2008年的《原來愛上賊》,再發展到2011年的熱播劇《法制先鋒3》。在《刑事偵緝檔案1》的片頭中,幾乎都是單視窗畫面,每幀畫面只能展示人物的一個方面(如圖4),顯得單調、平板,而且片頭只介紹各個正面角色即主角,缺乏對配角的介紹。在《原來愛上賊》的片頭中,對主角的介紹均以3~5個視窗的形式來展示,如對劇中角色長腳蟹(如圖5)的介紹中,用3個小視窗展現了她的三個方面——執行任務時靠美色迷惑敵人、精通槍械射擊、個人愛好是當演員,塑造出了一個全面、鮮活、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同時,片頭對劇中12位主演進行一一介紹,正面的警察、邪惡的犯罪者、眾多人物出場的集體鏡頭,表現角度更加多樣化。在《法制先鋒3》的片頭中,以四視窗的形式介紹了劇中的多位配角,如圖6所示,只有一兩句臺詞的化驗師,殺害丈夫的富家太太,謀害好朋友的夫妻,正在吵架的岳父和女婿,這些只有很少戲份的小角色甚至是反面角色出現在片頭中,拓寬了片頭的敘事視角,使片頭不再局限于表現主角,開始關注眾多的小人物,發揮各位性格迥異、經歷不同的配角的作用,使片頭更加包羅萬象、豐富精彩,創造了更多可以引發網友討論的爭議點。
網絡輿情的娛樂化,代表了觀眾的觀看興趣,促使電視劇片頭畫面朝著娛樂化、碎片化的方向發展,醒目的娛樂明星、碎片化的拼裝畫面,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滿足了網民的興趣,成為熱播影視劇的網絡輿情聚集點。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數字仿真模型的網絡輿論引導規律研究”(項目號:09CXW018)的相關成果]
參考文獻:
[1]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曾潤喜.網絡輿情管控工作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9(18).
[3]百度百科.網絡輿情[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43779.htm.
[4]王子文,馬靜.網絡輿情中的“網絡推手”問題研究[J].政治學研究,2011(2).
(呂德生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媒體技術與藝術系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王茜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媒體技術與藝術系2010級碩士生;王玉婷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媒體技術與藝術系2011級碩士生)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