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
南水北調關鍵在移民,成敗在水質。為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河南省南陽市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建設中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了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初春的丹江口水庫,一望無際、碧波蕩漾,不時有鳥兒在水面上翻飛。悅耳動聽的鳥鳴聲,撲面而來的濕潤空氣,讓人心曠神怡,彰顯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良好的生態環境……
水質安全大于天
南陽不僅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還是環保任務最重的省轄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點(渠首)、線(干渠)、面(水庫)的核心區域和唯一接合部,南陽在漢丹流域3省7市43個縣市區中處于水源核心位置,也是重要的匯水區域,是水源地最后一道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最為敏感的區域。敏感的區域位置決定了南陽必須肩負保障水質安全的重任,擔負著確保一庫清水送北京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南陽市一直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南水北調工程“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工作方針,本著對群眾、對歷史、對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把丹江口水源區保護工作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來抓,不講條件、不計代價,集全市之智、傾全市之力,積極主動地做好水源保護工作,確保調水水質。
政績融在清水里
把豐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績融在清水里。為保護好這一泓清水,南陽市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方法,樹立大環保的意識,以推進渠首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為載體,以根本解決農村面源污染為目標,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實現農村面源污染資源化利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綜合整治工業污染源,嚴格控制面源污染,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全面推進水源地生態環保工作,確保了庫區水質的達標。
調整結構是前提。“以不排水企業置換排水企業,以生態經濟置換現有傳統工業和農業經濟”已經成為南陽市委、市政府的共識。
提升質量是關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南陽市把“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破壞生態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培育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作為重要指導思想,守住生態的“紅線”,嚴格落實“四個不批”,切實維護生態安全;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生態示范區;發展農業和農產品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無公害農產品,精心組織,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抓好落實,把好事辦好,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控制污染是根本。一方面認真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凡是違反產業政策和違規建設項目,實行環保一票否決。
強化監管是保證。近年來,南陽市投入上億元,全面建設環境自動監控系統,96家國控、省控重點排污企業全部建設自動監控基站,12家污水處理廠全部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在中心城區和11個縣市安裝15個空氣自動監測站……為保障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和諧相處新畫卷
青山隱隱水迢迢,氧吧宜居韻悠悠。目前,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確保了水質安全。
如今,丹江口庫區的四季,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畫卷:在小雨潤如酥的春天,感受小草破土的嫩響;在人皆苦炎熱的夏日,掬一捧甘洌的清水;在橙黃橘綠的晚秋,品嘗野果的芳香;在青竹變瓊枝的寒冬,傾聽水鳥的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