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型”,即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長株潭”城市群是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為核心,輻射周邊市區,湖南攸縣為“兩型”社會建設協調區。
2011年10月30日,湖南省攸縣城鄉同治、創新管理的經驗和做法引起領導同志高度重視。11月初,湖南省市州人大城建環資工作第十九次聯席會議在攸縣召開,要求重點推介“攸縣經驗”。這些都有效地證明,攸縣在開展城鄉環境同治工作中,走出了一條促進城鄉統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推進“四化兩型”建設的新路。
在“兩型”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攸縣的經濟飛速發展,城鄉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旅游持續升溫。這些,都使攸縣擁有了無法抗拒的魅力。
今年,攸縣將加快商貿化發展,繼續開展“城鄉同治”,并加大投資旅游業,把攸縣建設成一個集商貿魅力、環境魅力和旅游魅力于一體的新型城市。
18萬攸商盡顯商貿魅力
商貿業的繁榮與否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達水平的重要標志。發展商貿業既可立國,又可富民;既可促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又可加快實現“5年倍增、福民強縣”的戰略目標。在政協攸縣第七屆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中,縣工商聯委員活動組提出議案,將把攸縣打造成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區域性商貿中心。
攸縣居兩省四市交匯之處,素有“湘東門戶”之稱,自古就是商賈云集之地。目前,攸縣已形成“四縱六橫二環”的交通格局,岳汝高速貫穿全境,衡炎、京珠高速已經連接,湘東鐵路、衡茶吉鐵路連接滬昆、京廣、京九大動脈,區位交通優勢十分明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不斷改善的交通條件,將成為攸縣商貿業發展的最大助力。
其次,攸縣商貿人文底蘊深厚。攸縣自古物阜年豐,人們商業意識強,商業氛圍濃厚,清末、民國時期商貿已十分繁榮。改革開放后,攸縣有近18萬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務工經商,其中近4萬人在廣州深圳樹立了“攸縣的哥”的形象,近萬人在長沙發展了600多家超市,近5000人在湘潭創下了布市的輝煌。
創建區域性商貿中心,攸縣在做好規劃布局和運輸、裝卸、信息的同時,將特別做好特別品牌。要與去年香干文化節一樣,長期重視攸縣本土特色產業的扶助和培育,支持攸縣香干、攸縣米粉、攸縣麻鴨、攸縣油茶等地方特色產品叫響全國,走向世界。
“城鄉同治”彰顯環境魅力
攸縣在連續開展城鄉環境同治幾年后,城鄉環境已有了質的變化: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景更美了,業居更舒適了。
今年的攸縣城鄉同治將作為統籌城鄉提質戰、新農村建設和文明縣城創建的總抓手。堅持“把城市當作客廳、把農村當作公園”作為城鄉環境治理的要求。重點解決五大問題:堅持垃圾分類減量,逐漸改變群眾“混裝垃圾”生活習慣,著力解決“潔而不分”的問題;堅持多種樹、種大樹,抓好城區、道路、水系、庭院綠化,著力解決“潔而不綠”的問題;堅持規劃引領,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每一棟建筑、每一處設施都要講求規劃布局,注重搭配協調,著力解決“潔而不美”的問題;堅持狠抓水源保護、河渠治理與污水處理,著力解決“潔而不清”的問題;堅持著力整頓城鄉車輛亂停亂放問題,讓所有的街道更有序、更通暢,著力解決“潔而無序”的問題。
同時,要加快建設步伐。城市方面,重點是全面掀起東城新區開發的大會戰,力爭年內完成攸縣發展中心建設,基本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全力拉通內環路、迎賓大道和新區所有主干道路。加快建好城南防洪堤、文化園II期“樓亭院”,確保桐壩電站蓄水發電,進一步營造山水相映、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鄉村方面,繼續落實鎮區扶持政策,全面啟動景區、路邊村莊穿衣戴帽宜居改造,扶持打造一批人文特色小鎮、旅游名鎮名村。
另外,要持續深入開展全國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省級園林縣城創建活動。重點要抓細機關、學校、醫院、廠礦、企業等單位創建,抓嚴市容市貌、五小行業、市場環境、交通秩序專項整治,抓緊功能設施完善,抓活創建宣傳報道和群眾認知測評,抓實社區創建和定期文明規勸,抓好創建工作中重點部位、要點環節、盲點區域的制度深化和完善。
生態元素展現旅游魅力
去年11月18日至20日,攸縣成功舉辦“湖南酒埠江攸縣香干文化節”,并將酒仙湖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
旅游是生態最環保、回報最穩定、發展最永續的綠色產業,是最能打響一個城市知名度的企業。攸縣將把旅游升溫戰持續地、大力度地、高標準地打下去。今年,攸縣將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好開發旅游工作。
首先,要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思路,實施最科學的規劃,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實現最有序的開發,切實保護好景區的每一座山、每一潭水、每一所院落、每一塊石頭,給每一位旅客留下原風原貌、原汁原味的“藍天碧水、青山綠草”。
其次,要切實抓好攸女仙境、寶寧寺三期修繕等主要景點建設,全面啟動國家地質公園第五期地質遺跡保護、嚴塘仙湖人家、景區綜合服務區、五星級酒店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打造農村旅游服務店。
認真策劃攸女文化節,全面推介攸女仙境等新景點,為旅游促銷造勢注入新的元素,推動旅游品牌再升溫、規模再升溫、市場再升溫。
要打響“園區攻堅、城市提質、旅游升溫”三大戰役,推動新型城市化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