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凱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因個人電腦業務收入相對持平,同時打印機業務銷售額下降,惠普公司第二財政季度利潤下滑31%,一股以裁員形式展開的寒流悄悄席卷惠普公司的上下。惠普公司宣布,將裁掉2.7萬名員工,此次裁員人數占惠普員工總人數的8%,主要通過提前退休的方式來實現這個計劃,并預計于2014年10月前全部完成。
就在惠普公司宣布裁員之際,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商瑞薩計劃裁員1萬人,黑莓預計再裁員2000人,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公布將在2012年內裁掉總公司7000人的50%,此波IT行業裁員潮力度之大引發業界巨大關注。
這次以惠普為代表的IT行業裁員風潮在輿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相關人士認為這是IT行業危機來臨前的預警,更有悲觀者擔憂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IT產業發展之路是否會依舊順暢。
這次裁員浪潮是否真的是IT產業危機的前兆?這次裁員危機是否真的意味著惠普公司風光不再?本文將從傳統行業與IT行業的特點對比和IT行業裁員史等多個方面探討IT行業裁員的本質。
瞬息萬變的IT行業
市場經濟發展至今,許多行業已經發展成熟。開源節流成為了許多行業企業的重要盈利模式,特別是鋼鐵、煤礦、電力等傳統重工業及零部件組裝、代工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開源節流是企業制勝的法寶,而裁員、精簡機構是開源節流的主要舉措。據調查,2008年全球次貸危機中,眾多中小企業正是靠著裁員、精簡機構等開源節流的法寶順利渡過“冬天”的。
然而,IT行業明顯有別于眾多的傳統行業。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革故鼎新的技術應用無不充斥著整個IT行業。沒有一家IT企業能夠通過開源節流的盈利模式、穩健保守的發展戰略在這個激烈的紅海中持續健康的成長。IT企業獲勝的唯一法寶就是不斷創新,微軟開創性的推出人性化的操作系統,從而成就了一代微軟帝國;谷歌沒有步微軟后塵,而是通過搜索引擎創造了谷歌神話;Facebook更是開創性的推出社交網絡而成為IT行業的新秀;即使做了幾十年CPU的英特爾也沒有止步不前,從奔騰一代處理器到奔騰四代處理器,從奔騰系列到酷睿系列,從一核CPU到四核CPU,英特爾開發的CPU不斷更新換代。這些企業向我們闡釋的真理只有一個,創新是IT行業的生存之道。
正因為IT行業瞬息萬變的特點,導致裁員永遠無法使一個IT企業成為該行業的常青樹,也就是說裁員、開源節流等措施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一個IT企業的命運。
IT行業裁員史
在IT行業不斷發展過程中,眾多跨國公司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裁員風潮。
2006年9月,英特爾公司宣布在2008年前裁員10500人,大約占到員工總數的百分之十。這一裁員計劃是英特爾21年間裁員最多的一次,而時至今日,英特爾依然是CPU市場的壟斷者之一。
2009年1月,微軟公司宣布在18個月內裁員5000人,這同樣是微軟歷史上首次重大裁員,涉及研發、市場、銷售、財務、人事等多個部門,并在一日之內閃裁1400人。然而,時至今日,微軟依然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等主營業務上處于絕對優勢。
2011年11月,諾西公司宣布實施戰略重組,將針對全球范圍實行17000人的大裁員行動,這也是諾西歷史上最大的裁員行動。之后,諾西將業務向移動寬帶和服務方向進行了重點轉移。
其實不僅是國外的IT企業,國內的IT企業更是如此。
從2000年12月中旬到2001年2月,搜狐在并購ChinaRen的同時,進行了“頂風裁員”行動,包括兼職員工在內,正式裁員數為126人,占員工總人數的20%。
2004年3月,聯想裁員600人,占員工總數的5%。
自2006年9月起,千橡互動集團連續三次裁員,共涉及數百人,目前千橡共有員工近千人,其中貓撲約占一半。貓撲對外的聲明稱裁員是為了整合資源優化配置。
由此可以看出,裁員對于IT行業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歷史上有眾多的IT企業裁員風潮。然而,無論哪一次裁員風潮都沒有宣告IT行業的衰落,IT行業發展至今,反而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勢。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本次裁員風潮也不可能成為IT行業的“落幕式”。
IT行業裁員的本質
裁員對于IT行業既然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家常菜”,那么裁員對于IT行業又有什么重大價值呢?眾多IT企業選擇裁員的用意又何在呢?IT行業裁員的本質又是什么?
我們前面提到,IT行業瞬息萬變,技術革新、產業變革時刻伴隨著眾多國內外的IT企業,相對于其他行業企業來說,則要進行更多的戰略調整、業務調整、重心調整。然而,任何一家企業在由一種戰略模式轉型為另一種戰略模式時,都需要一段或長或短的過渡期。在這段過渡期、調整期內,任何風險都有可能發生。因此,裁員、開源節流就成了這一過渡期內減小風險、增強企業抵抗力的有效舉措。
因此,眾多IT企業在某個時期選擇裁員,其實質是進行戰略轉型期間的一個化解風險的過渡性舉措,也正因如此,裁員風潮往往是公司尋找新“藍海”的前兆。前面提到的諾西公司是這樣的(裁員后諾西將戰略重點轉向移動寬帶等業務),這次惠普公司的裁員事件更是這樣,惠普公司正是通過裁員,開源節流,實現公司重點業務的順利調整。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一些面臨變革,卻又不知路在何方的企業一直停留在“過渡期”內,這種企業由于無法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只能加重開源節流的砝碼,依賴裁員實現短期的盈利。比如,雅虎近兩年來一直沒有找到較好的戰略轉型方向,幾次更換CEO,但每任CEO都將開源節流、裁員視為重要舉措。但是,前面提到,IT行業不同于鋼鐵、電力等傳統行業,開源節流永遠無法成為IT企業的“常青樹”,這對于雅虎也不例外。
如何看待本次“裁員浪潮”?
本次IT行業的“裁員潮”是否具有特殊原因呢?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IT行業面臨新型巨大變革
當前的IT行業面臨著少有的巨型變革: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三種技術與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帶給IT行業的沖擊完全不同。這三項技術中的任何一項都會顛覆傳統的IT行業,波及整個IT市場。現在,任何一家IT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戰略抉擇。在這三種技術主導的IT行業發展趨勢下,企業應該何去何從,是它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也正是在這種產業變革背景下,才出現了一股席卷眾多IT企業的裁員浪潮。
(二)全球的宏觀經濟影響
2008年的金融危機剛剛過去,危機后的美國制造業持續不景氣,歐洲一直沒有擺脫債務危機的折磨,中國經濟這幾年來面臨著硬著陸。除此之外,日本核擴散導致松下、索尼、夏普、東芝等日系企業處于被動局面,泰國洪水災害導致全球硬盤價格整體大幅上漲。不利的宏觀環境導致IT行業增長呈現疲軟之勢,部分企業裁員也自然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三)企業個體因素
IT企業裁員,顯然與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以黑莓手機為例。近期,黑莓手機擬定最少裁員2000人,其背后是公司近兩年的經營狀況持續走下坡路,今年第一季度,RIM黑莓手機的銷量僅為970萬部,同比下滑29.7%,當年風光一時的黑莓的處境直轉急下,其市場份額不斷被Android和iOS設備的智能機蠶食。所以黑莓手機的市場表現不佳是這次裁員事件的直接原因。
總之,此次IT行業裁員浪潮既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又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但是,這次裁員浪潮絕非IT行業衰退的警鐘,反而是其重大變革的前兆。我們相信,一些企業經過裁員的洗禮之后,必然會重新做好自身的市場定位,在重大技術變革下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