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群

“以地生財”的杭州經濟模式,正在面臨困境。而這也是中國絕大多數地方的困境。
曾經,地方政府競爭的法寶是高額的土地出讓金,以及主要以土地為抵押的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貸款。如今,嚴厲的房產調控政策正在給高地價套上鎖鏈,而貨幣政策不再寬松也讓銀行的貸款越收越緊。地方政府的融資和還債能力因而大為萎縮。
在此背景之下,杭州,這個土地出讓金曾經全國第一而如今大幅萎縮的城市,正面臨困境。
杭州的土地收入在2009年以1200億元超過京滬,雄居中國榜首,如今遭遇了滑鐵盧。2011年,杭州賣地收入僅為755億,相比2009年下滑了四成;其中主城區土地出讓金才316億元,只完成全年計劃的六成。
在中國,賣地收入通常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40%-50%。在現有的財稅體制下,地方政府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通常來源于土地出讓金,而一旦出現賣地難,政府的基建項目將嗷嗷待哺,甚至停工。
隱秘托市
從整體實力上來說,杭州同一線城市還有距離,但是在房價上卻毫不遜色,且本地購買力的活躍程度甚至還超過其他幾個城市。不過在這輪房地產行業持續時間最長,過程最為曲折,政府、房產商、購房者博弈局面最為復雜的行情中,杭州房屋銷量大幅下降——限購、限貸、限價等一系列政策的疊加,讓杭州成為2011年中國房地產重災區之一。
據杭州官方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杭州主城區住宅成交量較2010年減少49%,而2010年的住宅成交相比2009年亦下滑53%。降價促銷成了杭州樓市主旋律,不少區域樓盤價格接近于3年前,但成交量依舊從平穩走向蕭條。
在這種氛圍中,2011年年底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悄悄啟動了《2011年度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安居工程補助實施細則》,安排了1億元資金,用于建立租房補助和購房補助機制,只要是在下沙落戶的居民,購買首套房都可獲補貼20萬元。
與最近蕪湖、佛山的短命“松限”不同,杭州的隱秘托市并沒有被中央叫停,高達20萬的補貼也意味著購房者只要再拿點錢就可以湊出首付了。這無疑為當地樓市打了一針興奮劑。
事實上,在前幾次的中央房地產調控時,杭州政府就曾一次次扮演樓市的白衣騎士。
2008年年底,浙江最大開發商綠城集團陷入資金鏈危機,六十多億待支付的土地出讓金幾乎將其董事長宋衛平逼入絕境。“多虧政府出臺政策,土地出讓金可緩繳半年,才讓我有機會緩過來。”宋衛平曾經這樣感嘆。
不僅如此,杭州市政府在當時還出臺了《關于促進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供需兩方面,回調各項從緊的房地產政策,隨后杭州樓市在2009年大反轉。
按照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2009年杭州平均房價幾乎翻了一番,突破了2萬元/平米大關,與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站在一個水平線上——杭州政府也因此成為當年救市最大受益者,2009年的杭州土地收入達1200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一。
而就在2011年年末的一次秘密約訪中,浙江一家身陷絕境的大開發商又向杭州市政府發出求救:房子賣不出去,巨額債務卻即將到期,政府能否幫忙騰挪一兩個項目?據透露,杭州市一位領導當即回應,讓其去找政府下屬公司商量。旋即,杭州政府下屬三家公司,杭州城投、錢江新城公司及杭州地鐵公司向該開發商伸出了援手,將該開發商2009年拍下的一塊杭州地王買了過去,實現曲線“退地”。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現在也沒錢了,2012顯然大家都很艱難。”剛剛渡過償債危機的上述開發商透露。
從2012年起,地方政府巨額債務進入還貸高峰,但大多地方政府無力償還。目前為止,還沒有公開的數據能顯示杭州市政府的債務情況。浙江官方曾在2010年年底披露過浙江省政府性債務情況——負債率20.15%,高于警戒線10.15個百分點,轄內四成市縣的政府負債率等三項指標超過警戒線。
“過去幾年,杭州因大規模的城建,欠債較多。”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趙杭生說,過去三年杭州土地收入總計近3000億元,但如此龐大的土地收入更多是對城建負債的彌補。
杭州市統計局報告則稱,2003年至2010年,杭州共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567億元。其中2010年基礎設施投資規模645.22億元,比上年增長7.2%。這些都依靠著巨額的財政投入。錢從哪里來?錢只能從土地里來。
土地財政之困
很少有人知道,中國爭議頗大的土地招拍掛制度,最早是杭州引進的。
1997年,杭州市成立了土地儲備中心,并在第二年出臺了第一個地方土地儲備條例,并在1999年推出了土地招拍掛制度。從此,杭州的土地價格就開始扶搖直上了。這個強效吸必殺招迅速被全國各地模仿,作為先進經驗被快速復制。
和開發商一樣,杭州市政府也很懂得“惜售”,招拍掛以來一直用“饑餓”的方式供地,保持土地的“賣方市場”,并且出臺各種地方政策扶持房地產的發展——這種“綁”在土地上的城市發展,迫使杭州市的土地越賣越貴,以保持城建資金平衡,同時政府托市的意愿非常強烈。江浙原屬富庶之地,年年攀升的房價引發更加狂熱的民間投資熱潮。
但杭州及其它各個市政府面臨的問題是,它們必須向中央上繳一大部分增值稅及其它稅收收入,并且必須自掏腰包支持大型建設項目。許多專家稱,這種情形導致地方政府過度依賴賣地收入。同時,中央政府抑制房價、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的決定,讓地方政府非常難受。
“杭州之所以屢屢救市,還是因為土地財政所困。”據趙杭生估計,土地出讓金在杭州整個政府收入來源中達到四五成比例,城建資金支出是由土地出讓金的收入來以收定支的,連杭州市的學前教育也主要靠土地出讓金,一旦土地賣價不好,基建資金供應就會失血。
中原地產一份報告亦指出,2011年11月和12月,有1/3的土地拍賣流標或流拍。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表示,由于新樓盤銷量下降,2012年房地產行業資金鏈緊張已成定局,就算他們想買地也無力競購。
2月14日,杭州市召開了一場推進十大產業發展的工作會議,計劃集中200億元資金用于扶持包括蕭山汽車公園、千島湖“水上飛機”等項目。“這200億元從哪里來?”趙杭生聲稱,“顯然只能來自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