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鄭軍紅

狄巧玲·海爾用自己的成績給了世界一個答案:巾幗不讓須眉。
德意志民族的嚴謹認真、誠實可靠、精益求精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大到一座建筑物、一項設備,小到一個螺絲釘,似乎都是為百年大計打造。這些品質造就了德國眾多的百年老店。不萊梅貝克就是這樣一家久負盛名的家族企業。
不萊梅貝克自1922年創立以來,通過不斷聯營重組,收購合并,目前已經發展成一家跨國集團公司,旗下擁有4個自動化分公司和遍布歐亞的10多個辦事處,其專業化的工業控制技術已經成為德國工業領先世界的象征之一。集團2008年的全球員工約1000人,營業額約為1.25億歐元。目前,集團的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自動化技術、工業服務及工業貿易三大塊。不萊梅貝克為何能歷經90年的風雨而久盛不衰?不萊梅貝克中國區總經理狄巧玲·海爾女士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90年的生存之道
2012年,不萊梅貝克迎來集團成立90周年大慶。狄巧玲·海爾女士介紹說,從4月27號到5月4號,德國總部將開展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屆時會有很多節目,包括邀請客戶一起聯歡,敞開公司及工廠大門,請所有對公司感興趣的人前來參觀。“你甚至可以參觀到公司的每一個角落。”這種開門迎客的作風,好像和不萊梅貝克一向行事低調、不愛張揚的個性相左,然而正是這種內斂中不失鋒芒,穩健中尋求突破的內在品質成就了不萊梅貝克的今天。
作為一家傳統的家族企業,不萊梅貝克深知自己的最大短板就是資源有限。所以,自創立之日起,不萊梅貝克就定下了“在穩定中求生存”的企業發展宗旨。“我們不追求短期目標。集團對我們下屬企業從來不規定每年必須達到什么目標,短期內要達到什么業績。但是,一定要有一個穩定的市場。”歷經數次大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及二戰的考驗,不萊梅貝克堅定地貫徹了這條歷經90年積淀的企業生存法則。
搏擊中國市場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不萊梅貝克集團就應其客戶德國大眾的要求進入了中國市場。但是,不萊梅貝克在投資及發展策略上延續了與生俱來的審慎及穩健作風,直到2003年才邁開了進軍中國市場的實際步伐。這一年,不萊梅貝克(上海)自動化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然而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此后三年中,不萊梅貝克在中國市場上卻因種種原因而舉步維艱,公司運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2006年末,德籍華人狄巧玲女士臨危受命,出任不萊梅貝克中國區總經理。狄巧玲·海爾有著長期服務和管理德國工業企業的豐富經驗,曾任德國GEA集團中國機械制冷設備公司總經理、西門子樓宇自動化華東地區商務經理。這些工作經驗及其深諳中德文化的真諦,使她在上任伊始就能迅速融入角色,打開局面。她認為,一個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離不開社會大環境。企業一定要緊跟社會發展,特別是要注重整個國家的發展規劃。剛剛來到中國的不萊梅貝克由于不了解中國市場法規以及客戶的需求等,延誤了寶貴的發展期。為此,在集團總部的支持下,狄巧玲·海爾對中國業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對中國區三個子公司的人員及主營業務進行了全面整合;其次,在2008年,毅然將中國業務整合成三大塊:其一是作為電氣工程公司的不萊梅貝克史必馳(上海)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該公司將主要著眼于中國的大中型工業項目,特別是中國目前炙手可熱的汽車領域,憑借集團自動控制領域的專業開發、設計、軟件編程、電柜成套、安裝、調試及系統化服務,為汽車整車廠、汽車零部件生產廠提供可信賴的國際化工程項目;其二是以電柜產品為依托的不萊梅貝克(上海)自動控制系統有限公司,把集團最先進的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優良的德國制造質量帶到了中國市場;其三是主營服務及貿易的不萊梅貝克(青島)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工業貿易作為集團的一塊傳統業務,也被引入中國市場,成為滿足中國工業需求的一支生力軍。可以說,三大業務,互相依賴互相支持,共同為開拓中國市場的新局面而傾力。
2009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又給復蘇中的不萊梅貝克以重擊。但是,狄巧玲·海爾不這么看待。她認為,追求穩定發展的過程一定是伴隨著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挑戰。只有去適應新問題,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挑戰,企業才能發展。即便是在業績好的時候,也一定要居安思危。正是這種危機意識,狄巧玲·海爾帶領全體員工通過降低管理成本、完善質量體系及管理環節、加強員工培訓力度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應對措施,為迎接經濟復蘇的到來做好了充分準備。不萊梅貝克緊跟中國政府擴大內需的步伐,迎頭趕上,到2010年,公司工程部銷售額增加了三倍,電柜成套完成品銷售額猛增五倍,公司2010年完成的銷售額為2009年的三倍多。到2011年,公司的業績又翻了一倍。
新形勢下的新舉措
低價勞動力、低成本、優惠政策、眾多的人口、廣闊的市場等,曾一度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沃土。目前,這些傳統優勢正在漸漸失去。面對這一新形勢,不萊梅貝克該如何在中國市場實現穩定發展?狄巧玲·海爾認為,首先要看清形勢,分析自身優勢,尋找市場契合點,來迎接中國轉型中的戰略機遇期。由于中國人力物力成本增加,更需要通過提升生產自動化水平及提高產品品質來保持其國際競爭優勢。而事實上,中國的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工業自動化的必要性,其中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行動。這給了不萊梅貝克巨大的市場信心。狄巧玲·海爾認為,憑借不萊梅貝克90年來積累的工業自動化技術及由此延伸出來的系統解決方案,尤其是在中國物流業及汽車產業的節能環保方面,公司將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次,由于不萊梅貝克是一家以工業制造服務為主業的公司,所以,人力資源的發展及培養是新形勢下制勝的關鍵,而企業領導者的個人素養又是其中關鍵的關鍵。狄巧玲·海爾身體力行,給員工足夠的信任、平等及福利待遇,寬容地對待人才流動,勇于擔當,敢于負責。上行下效,不萊梅貝克的員工可以在春節放假期間應客戶要求自動加班加點的工作。在不萊梅貝克,每一個員工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他們能從公司利益出發,做好本職工作,并能積極主動的配合相關人員的工作。這里是和諧的大家庭,沒有內耗,更沒有紛爭,有的是員工的謙遜、誠實、守信、平等、永不言敗等令人感動的精神。“我為我的團隊而感到驕傲。沒有他們,就沒有不萊梅貝克的今天。我們倡導團隊合作的力量。我對團隊的信任以及團隊對我的信任,目前已經達到一種默契。這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能夠穩健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因。”
談到未來5年甚至更長遠的藍圖,狄巧玲坦言,自己所能做的只是保持謹慎樂觀心態,在目前不萊梅貝克穩步發展的前提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因為,狄巧玲深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當前,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我一直堅信物流業的自動化發展是一個趨勢,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一些亟待解決的自動化技術將是未來的市場新亮點。同樣,在整個汽車制造業從現有技術在節能環保方面,汽車工業的大規模的生產線改造都是必須的。而我們的主導產業還是在的制造廠輸送、工藝裝備方面,在這方面我們的相關技術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狄巧玲·海爾信心滿滿地說。
實際上,不萊梅貝克擴展的步伐已經邁出。據公司常濱燕副總介紹,不萊梅貝克中國自2010年開始,就緊隨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和一些知名汽車廠商的新建項目建立了合作關系。如2010年在上海大眾新成立的南京四廠已經合作了一個大項目;2011年,上海大眾五廠合作項目在順利進行中;在2011年菲亞特湖南長沙新廠中也取得了一個合作項目。此后,還有和上海通用煙臺新廠的合作等。除了工程項目中的新突破外,不萊梅貝克在天津武清設立了一家控制柜分廠,2010年7月投產運營。2012年3月,在長春成立一家辦事處,專門服務北方客戶。可以說,不萊梅貝克的中國市場策略在穩定中已經取得了新的突破,其未來之路清晰,前景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