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自發學雷鋒
學雷鋒活動是1963年3月5日興起,由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倡導、億萬人民參加的群眾性思想道德實踐活動。這場活動采取政府自上而下政治動員、社會各界民眾積極參與的方式,以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相結合的雷鋒精神為主要內容。在學雷鋒活動中,青年人以雷鋒為榜樣,以各種形式自發地幫助身邊的人,迅速掀起了學雷鋒的高潮。
20世紀70年代:人人爭做活雷鋒
70年代是學雷鋒的發展成熟期,學雷鋒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社會各階層的人都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助人的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家庭條件好的人幫助困難者,看到弱者大家一起伸手,幫助別人已成了生活習慣。
20世紀80年代:學雷鋒開始定式化
這個時期是學習雷鋒最熱烈的時候,學雷鋒開始定式化。每年的3月5日,各單位都會組織活動,形式多為修小電器、自行車,幫人理發等等。1982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建議和倡導在全國開展第一個“文明禮貌月”活動。弘揚雷鋒精神成為“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的主旋律。人們學雷鋒的熱情再度高漲。與此同時,人們也開始借鑒市場經濟的某些做法,探索學雷鋒運動長期化、日?;l展。
20世紀90年代:學雷鋒變成志愿服務
90年代,學雷鋒的聲音逐漸減弱,學雷鋒活動也僅僅限于每年的3月5日,活動內容也變得更加簡單,學雷鋒成為了形式。雷鋒成了“3月來4月走”。1993年,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自此全面開展。1994年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指導和組織青年在扶貧開發、助老扶幼、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大型活動、搶險救災、海外服務等多個領域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之后,青年志愿者行動不斷發展,志愿服務的領域不斷擴大,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至2000年6月份,全國累計已有8000多萬人次的青年向社會提供了超過40億小時的志愿服務。
21世紀:志愿服務多元化
2000年5月,中國青年志愿者社區發展計劃全面實施,“一助一”結對服務、服務站建設、大學生志愿者教育科技文化“三進巷”等工作有機結合,整體推進。青年志愿者為大型賽事、國際會議等提供了優質高效服務,同時也在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恢復生產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2001年3B,注冊志愿者制度實施,以青年為主體包括許多中老年人在內的志愿者積極報名注冊。
2008年,在奧運的契機下,志愿服務在組織機構建設、項目體系建設以及政策經費保障等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不僅為中國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保證了志愿服務的長遠發展,加上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中的出色表現,這年也被學者稱為中國的“志愿元年”。
口編輯/杜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