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方
“我的生活中,沒有大起大落。我以前干過制片,拍過MV,做過晚會,做過廣告,接觸過各種不同的人,一直都沒有離開過這個行業,大家認為我拍戲能觸動情感,其實在我看來,我會去感受對方,與人物感同身受。”這是姚曉峰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段總結。他喜歡用普通平凡的視角去打動觀眾,但是那些小人物里卻滲透著生活的大情懷。
在影視劇充斥的年代,觀眾的口味越來越挑剔,導演開始重新思考影片的價值。諜戰、感情、家庭、倫理。開始讓我們的視角感到疲勞。對于有獨特視角的導演們并不僅僅沉迷于此,他們仍然在尋找那些感動自己,感動觀眾的好劇本。
“我并不反對純娛樂,也不是不能拍那種戲,但我更希望一部電視劇在娛樂大眾的前提下,還能展現出一定的文藝功能,使觀眾的心靈也能得到一次凈化。對于題材,我偏愛那種“小人物,大命運,大情懷”的戲,拍這樣的戲,整個過程對我而言,也是一個思考過程,可以讓曾經浮躁的心歸于平靜,而這樣的思考也可以通過電視劇的播出,帶給廣大觀眾。現在的熒屏上,也許這樣的作品很難火,但我還是要選擇能夠打動自己的作品來拍。”
而最近熱播的《葉落長安》讓姚曉峰賺得了不少人氣。有人說,《葉落長安》在題材和內容與馮小剛導演的新片《溫故1942》在抗衡。“拍這部戲,冒風險是必然的,但我一直都相信,是好作品,就一定能夠得到認可。想當初,沒有人看好它,認為太土,不時尚,自然也沒有電視臺愿意購買。拍好之后,我還和制片方一起到各個電視臺去推銷,那個過程也是十分艱辛的。記得我們去北京衛視商談時,是個周五,留下片子讓對方看,結果到了周一,他們就決定購進,并且后來又增加了三家衛視,收視率現在已經進入同時段的前十位,觀眾口碑也稱,這是一部越看越好看的電視劇。”
一部好電視劇除了能夠有一個伯樂導演之外,那些豐富人物角色的演員也是重中之重。對于演員陣容姚曉峰說:“我選陳小藝時,還有不少人質疑,認為她太時尚,沒有勞動婦女的味道,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小藝的表現再貼切不過。還有倪大紅,真是讓我‘驚艷,他將一個父親對女兒、對家人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所渴望的那種隱藏在一個男人表面之下的情感,他皆有表現,真是大大超過了我的期望。”
拍了《葉落長安》,合作的張國立、陳小藝都是明星大腕。說起感受,姚曉峰稱,大家都是為了工作,需要平等和相互尊重。說到張國立,“大家拍戲,張國立一定又是另外一個樣子。他會說出他想要的,我會說出我想要的,是討論、平等的對話。”姚曉峰說,這些大明星為人都非常低調隨和,非常好接觸。“所以,我對人的態度是‘真誠而不裝”。不過他也直言:“我是內向的人,也知道自己身在名利場,面對的誘惑很多,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淡泊名利,把握自己的原則。我也很少接受電視采訪,希望能用好的作品告訴觀眾我堅持的‘真善美,也相信老百姓會欣賞,所以,我堅持自己不是公眾人物。”
當被問到是否會因為拍戲而發脾氣時,姚曉峰笑著說:“我的脾氣也漸漸長起來,當導演真的壓力大,我跟演員不發火,但對工作人員偶爾也會大發雷霆,不過大家都很了解,都知道我過一會就好了,也沒人怕我。”
看姚曉峰的戲你不難發現他是個注重畫面的人,這也是跟他的經歷有關系。1991年,以攝影專業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2002年時,轉行當起了導演。“因為兒時的夢想,我喜歡看動畫片,所以我當了導演。但是因為機緣巧合我先走進了攝影專業。每個人都希望將自己的事業道路拓得更寬。但是,導演可不是那么好當的,直到2002年,我才接到一部戲,名叫《夜深沉》,拼盡全力去做,結果算是轉行成功。有了這個基礎,后面再接戲就沒有那么困難了,而我執導的戲,沒有一部讓投資方賠錢,都有不錯的收視率。”可想而知,當姚曉峰得到第一部戲的時候是怎樣的艱難的過程。“只能說,一言難盡!其中的辛酸只有我自己知道。只想說,導演這條路十分艱辛,得到機會很難,保住職位不被更換也很難,拍完一部戲后能否播出也是考驗,最后還有收視率在檢驗你的能力。”
攝影師轉做導演,早前有張藝謀、顧長衛,如今有你,而且都做得有聲有色。攝影師似乎有不少當導演的便利條件。“影視作品是靠畫面展現的,而攝影師懂鏡頭,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攝影師在當導演之前,一直活躍在片場,對拍攝現場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對許多導演的手法也有所了解,耳濡目染,也能學會和形成一套自己的導演風格。但攝影師當導演也有劣勢,由于此前一直專心于技術,文藝修養會有所欠缺。在我印象中,轉行當導演的攝影師還真不少,但真正能成為優秀導演的,卻極少。”
“出作品基本跟生孩子差不多,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只能咬咬牙撫養下一個。”這是姚曉峰當導演的感言。從攝影師改做導演,姚曉峰常說這是他跨出的一大步。“我并不刻意扮演導演的角色。做攝影出身的人,做事情比較實際、客觀。”姚曉峰笑著說,“開始時,我確實不像導演。不過,事無巨細地壓到你頭上的時候,那就必須承擔起來了,沒有退路。”不過,他卻堅持輕松的工作氛圍,“早上9點開工,天黑了收工。剩下的時間就是自己的。”這位熱愛生活的導演閑暇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坐地鐵、乘公交、逛菜場、做飯和打掃屋子”,他的理想卻是拍商業片。“我覺得這是我個人價值的體現。我的理想是成為主流導演,我的性格不適合做標新立異的事情。我也非常注重生活的穩定,結婚生子這樣的事情我一樣都不落,和我合作的演員們,如果也像我這樣生活,我也會覺得很愉快。”身為導演,姚曉峰也有自己的偶像。“我喜歡詹姆斯·弗朗西斯·卡梅隆,他的《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影片的視角,還是故事的題材,總能夠給人難以磨滅的印象。還有李安,《色,戒》、《臥虎藏龍》這些我都喜歡。李安的作品,雖然是商業片,但有人文情懷,他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灌輸到影片里邊去,而且,他說故事的能力也很強。”姚曉峰說。
“通俗不濫俗”是姚曉峰的目標和理想,“可以這樣說,我拍的電視劇沒有不賺錢的。”而他的終極目標是:回歸電影。“只有電影才是真正屬于導演的藝術”。這里面始終都包含著一個攝影師的藝術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