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衛忠
一、開拓思路,合理布“點”
1.“課課練”的時間
根據人體生理規律,只有當身體受到一定的負荷并產生疲勞后,體質才會在機體恢復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從時間的角度來看,青少年學生有固定的休息天和兩個較長的假期,“課課練”的安排如果依靠僅有的幾堂體育課上的一小部分時間來開展,是很難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標的。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人體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鍛煉?—疲勞—恢復—超量恢復的過程,實際上針對課堂教學提出的“課課練”應該還原到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天天練”。
2.“課課練”的地點
學校是落實“課課練”的主戰場,因為“課課練”的提出就是針對課堂教學的。但是作為學生,不可能天天都在學校,因此家庭和社區是學生在課堂以外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場所的重要補充,忽視了這兩個方面顯然不利于學生體質的持續發展。只有學校、家庭、社區的綜合利用,才能真正的落實青少年“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課課練”應該改變只有“課堂練”的原形,拓展為學校、家庭、社區三點結合,形成“處處練”的練習模式。
3.“課課練”的內容
體能素質“課課練”的內容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幾個方面,在一次練習中,這幾個方面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都得到提高。實際安排時,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安排某一個或兩個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一一進行落實。江蘇省南通市最近正在研究的課題《中小學生補償性體能素質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案例研究》就有很好的借鑒作用,該課題提出:根據課堂練習中主教材的需要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欠缺的體能素質進行補償,也就是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補償的時機也不是固定的,可以在過程中,也可以在教材前、后,可分散也可統一安排時間,這大大地豐富了“課課練”的內容,在時機的選擇上也更加靈活。
4.鍛煉器材
“課課練”的安排要吸引學生,除了練習方法和組織教法的創新外,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器材的布置和使用對教學的影響更明顯。吳鍵(2011)認為,新穎的器材可將復雜的鍛煉原理落實到簡單的器械練習中,對器材的改進和創新,會對“課課練”的持久發展至關重要。對器材的改進和創新有:老器材的改裝和他用,新器材的引進,根據學校的特點自制器材,社區和校外團體單位器材利用等。
二、歸類連線,科學鍛練
在人體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各項身體素質的發展有各自的敏感期。所謂身體素質敏感期,是指各項身體素質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顯示出不同的發展狀態,既有階段性的迅速增長,又會表現出較長時期的緩慢增長趨勢。體能素質“課課練”應按照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的規律進行安排,以該年齡段相應素質的提高為主線,其他部分進行適度的安排,從而提高鍛煉的效果。
三、全面鍛煉,全員參與
首先,人體是有機的整體,雖然某一項體能素質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另一項的增強,但是整體素質的提高更有利于單項素質的發展。體能素質“課課練”應打破原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科學合理安排鍛煉內容,充分挖掘器材的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
其次,國家學生體質的增強是建立在所有學生個體體質增強的基礎上的, “課課練”的落實不是指一個學校的幾個運動員通過訓練拿到了什么名次或獲得了什么獎,而應落實到每一學生的身上,讓所有的學生通過鍛煉體質得到增強,必須從個體到小組,再到班級、學校,乃至整個區域,形成共同提高的新局面,才能解決我國青少年整體體能素質下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鍵.創新是“課課練”持久生命力的第一要務[J].中國學校體育,2011.5.
[2]毛振明.在體育課中如何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上)[J].體育教學,2011.1.[3]陳孺,汪磊,宋勤.青少年素質訓練敏感期的訓練原則[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