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麗
生活中,許多人曾出現過突然心悸或者心慌,感覺心前區不適,就仿佛乘電梯時快速升降的失重感,這可能是發生了早搏。早搏是心臟在正常有規律的跳動過程中,突然出現提前的跳動,醫學上稱為“過早搏動”,簡稱“早搏”。這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其發生人群相當廣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種心臟病患者。
根據出現的部位不同,早搏一般分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早搏3種,其中以室性早搏(簡稱 “室早”)為多見。早搏的臨床癥狀有很大的變異性,可以是無癥狀(僅在心電圖檢查中被發現),可以是輕微心悸不適,還可以是早搏觸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暈厥或黑矇。
早搏的常見病因
早搏并非癥狀重、頻頻發作就危害大;癥狀輕、偶爾發作就危害小。它的危害并不在早搏本身,而在于引起早搏的原發病。也就是說,自身的疾病決定了早搏的嚴重程度。早搏可由器質性心臟病所致,但發生早搏并不一定就是患了心臟病,正常人也可以出現早搏。所以,并非所有的早搏都需要治療。在治療之前,要分清早搏原因,先區別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
◎功能性
吸煙、飲酒、喝濃茶、冷飲、疲勞、情緒緊張及失眠等常可誘發早搏。
◎器質性
(1)心臟病:如風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可發生室早、甚至室速、室顫而危及生命。
(2)其他疾病:嚴重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如高血鉀、低血鉀、低血鈣及酸中毒可導致室早發生;藥物因素,如使用洋地黃、奎尼丁及某些抗腫瘤藥物等可影響心臟的傳導系統而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可引起早搏。
早期判斷早搏6法
下面幾項檢查,有助于醫生判斷早搏的性質。
1.血鉀測定:低血鉀可致多源性室早或室性心動過速,應視為嚴重心律失常,須引起臨床重視,及時給予處理。
2.甲狀腺功能檢測:甲狀腺功能異常易致室性心律失常。
3.心電圖檢查:可隨時發現早搏,進行心律失常的來源和良惡性分類。
4.動態心電圖檢查:可了解早搏的數量及幫助分析早搏的性質。
5.心臟超聲檢查:了解心臟結構及功能情況,明確是否存在器質性心臟病。
6.運動試驗:了解運動、缺血及心功能與早搏的關系,幫助了解早搏的性質。
治療方案有二
治療早搏方案的選擇,要看是否有心律失常相關癥狀及是否有器質性心臟病。
1.功能性早搏。對于無癥狀僅是心電圖檢查發現早搏者,無需治療,只要適當休息、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如嗜煙酒,不愛運動,喜吃油膩、煎炸、燒烤等高熱量食物和過度娛樂等)、消除精神緊張,并適當調節植物神經等對癥處理即可;對有癥狀而無器質性心臟病者,首先應予心理治療,必要時可使用鎮靜劑、抗焦慮抑郁藥物(如安定、氟西丁、多塞平等)或小劑量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比索洛爾、卡維地洛等)治療,其目的是緩解癥狀并非使室早明顯減少或消失。如果上述藥物治療無效,也可放棄藥物治療。
2.器質性早搏。如有原發性心臟病,患者應積極就醫,進行危險分層,給予相應治療(少數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早搏可考慮射頻消融治療);對于心臟以外的原因,如低鉀、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所致的早搏,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此外,生活中的調理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持樂觀心態、適當進行體育鍛煉等對預防早搏的發生也很重要。器質性早搏患者還應定期到醫院復查有關項目,監測用藥情況。
實習編輯/何文彩(香港)
編輯/嚴敏 jtyy673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