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芳
摘要:旅游開發是一項投資規模大、利益主體多、社會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面臨著各種社會風險的威脅,開展社會評估應成為旅游開發不可缺少的環節。目前,社會評估在中國旅游開發中的實際應用仍處于缺失或片面化的狀態,并存在評估體系不完善、評估內容不明確,社區參與度不高、評估能力建設滯后等問題。為了科學地評估及規避旅游開發的社會風險,促進中國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可以借鑒人類學的理念和方法,從評估視角、內容框架和能力建設等方面,著手構建符合中國國情、適合中國旅游業特點的社會評估體系。
關鍵詞:旅游開發;社會評估;人類學視角;反思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B
20 世紀50 年代以來,旅游業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了快速成長的趨勢。中國的旅游業自改革開放以來也蓬勃興起,日益旺盛的旅游需求大大激發了各地旅游開發的熱情,旅游開發項目在全國遍地開花。經過30多年的旅游開發,中國的旅游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旅游開發在給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如社會結構失衡、倫理道德扭曲、傳統文化變異、社會安全弱化等社會文化問題,有的甚至還導致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沖突。究其原因,多數是因為決策者和開發者在缺失充分的社會評估基礎上盲目進行開發,對開發的社會風險缺少認知,更沒有建立相應的防控機制。因此,對旅游開發的社會影響進行分析,找出規避社會風險的有效解決辦法,探討針對于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方法和模式,已成為擺在旅游開發決策者和研究者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術界對旅游開發的經濟效益評估、環境影響評估、客源市場評估、資源開發價值評估、災害風險評估和管理績效評估等研究較多,而對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研究卻相對較少。目前,中國的旅游開發社會評估研究還只是停留在理念、概念階段,盡管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旅游開發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并呼吁加強旅游規劃開發的社會評估,還有學者主張把社會評估納入旅游開發環境影響評估體系,但總體來看這些研究均沒有把社會評估作為旅游開發的專項評估提出來,更沒有提出針對于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方法和模式?;诖耍疚膶娜祟悓W的視角反思中國的旅游開發及其社會評估問題,并探討如何結合人類學的理念和方法構建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體系。
一、人類學視角的引入對社會評估的意義
社會評估是識別、監測和評估發展項目及發展戰略的各種社會影響,促進利益相關者對發展項目和戰略行動的有效參與,優化實施方案,規避社會風險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目前,社會評估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發展戰略和投資項目的決策、規劃和實施中。在各類社會評估,尤其是國際機構援助項目的社會評估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人類學專家的身影。一些以人類學家為主體的研究機構,在社會評估領域更是脫穎而出,其評估能力和水平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好評和肯定。為什么人類學家在社會評估領域能夠這樣脫穎而出呢,主要是因為人類學是一門關心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應用性學科,在研究目標、研究對象、研究理念和表現手段上具有自己的優勢,與社會評估具有很緊密的關聯性[1]。由此可見,人類學視角的引入對社會評估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理念的注入。文化相對論是人類學的核心概念,它認為文化的價值是多元的,任何一種文化都是與其特殊的環境相適應的,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其理念“并不意味著放棄批評而贊成或接受某一特殊人群的所思所為,而是意味著將文化行為放入具體的歷史、環境和社會中加以評估”[2]。文化相對論為人們打開了一扇智慧之窗,在評估理念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科學解釋的范式,即要解釋和理解作為評估對象的社會文化,不僅要求評估者從局外立場去分析解釋,更需要尊重當地那些作為“本土性”表達的地方性知識,應從“內部”去尋找深層意義。只有在此基礎上,社會評估才有可能做到以一種公正、合理的態度去發現、研究社會問題,關注弱勢群體,提高社區參與度,規避社會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一些地方開展的社會評估唯“長官意志”和“專家思想”為準繩,缺少地方性知識和社區參與,它們所能起到的實際效用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方法的借鑒。田野調查是人類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一個人類學家必備的看家本領。田野調查一般是指對一社區及其生活方式進行長期的研究,從而“把握當地年度周期中社會生活的基本過程,與當地人形成密切的關系,參與他們的家庭和社會活動,從中了解他們的社會關系、交換活動、地方政治和宗教儀式”[3],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是田野調查最基本的方法。人類學家往往通過深人調查對象中間,參與他們的活動、與他們交談和觀察他們的活動,深入了解其社會和文化,以獲得第一手資料,這種研究法使得人類學家可以參與者的身份,深入到一種文化的內部去觀察、理解和使用這種文化。
一般的研究方法不容易使評估者較快融入當地社會,就連行之有效的參與式農村評估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簡稱PRA)也存在這樣的缺陷:“調查者由于與對象所處的時間短,雙方的信任感就不如參與觀察法那么強,從而會在信息獲取上大打折扣”。田野調查方法對社會評估者較快融入調查對象更為有效,以至深入認識和理解發展項目和發展戰略,對當地的機會和限制以及居民對其利益得失的態度和感知,以便找出規避社會風險的有效解決辦法。
二、旅游開發的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由于自然災害、經濟因素、技術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引發的社會失序或社會動蕩的可能性。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大產業,不僅包括旅行社、飯店、景區、交通等核心產業,還包括商業、娛樂、郵電、通訊、房地產等諸多相關產業,旅游業的長產業鏈的特征,決定了旅游開發具有投資規模大、利益主體多、社會影響深遠的特點,尤其是存在大量因征地拆遷、環境破壞、文化沖擊、利益分配等引發的社會風險。這些社會風險直接威脅著旅游開發項目的實施,也影響著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從總體上來看,旅游開發的社會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結構失衡。隨著大眾旅游業帶來的經濟影響,同時也帶來了貧富不均和社會分層的現象,而這些現象也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而變得日益突出和嚴重。旅游開發本身就是一種資源和財富的再分配方式,伴隨著旅游開發進程,社區利益日益分化,不同群體獲取利益的機會更加不平衡,由此催生了新的社會階層,不同階層收入差距也變得更為懸殊,從而大大加速了當地的社會分化和貧富分化。另外,由旅游流引發的人口流動不僅使目的地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還匯集了大量來此尋求新生活契機的移民,人口構成的多元化同樣會引起利益關系變化和社會分化。如果旅游開發不能合理調適各群體、各階層之間的利益差別,必然會強化普通民眾的心理失衡和相對剝奪感,從而極易引發社會問題,加劇旅游開發的社會風險。
第二,倫理道德扭曲。一些專家認為旅游業的發展致使旅游接待地人民的道德水準下降,甚至將賣淫、犯罪率上升和賭博成風視為旅游業帶來的災難。這主要是由于旅游開發帶來的經濟利益誘發了當地居民強烈的個人利益訴求,其工具價值理性也迅速膨脹;加上遠離“熟人社會”的游客容易產生奢靡、失范的舉止行為,在他們的“示范效應”影響下,“一些居民極易失去純樸的美德,墮落到罪惡的泥淖之中,使當地的社會風氣惡化,色情、賭博趨于嚴重,犯罪率、離婚率趨于上升,進而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定”[4]。此外,旅游開發的功利主義傾向日益嚴重,一些旅游經營者也因此變得唯利是圖,通過欺客、宰客等非法手段來謀取暴利。倫理道德的扭曲失范必然會導致旅游開發的社會風險更具不確定性和潛在性。
第三,傳統文化變異。傳統文化是一個地方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游開發活動中,為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宗教儀式、節日慶典、歌舞表演等傳統文化經常被濃縮、改編和移植,而且旅游開發也“引起了接待地工藝美術的風格和形式上的變化,原來富有宗教和禮儀意義的工藝品成了商品,改變了這些傳統工藝原來的意義”[5]。由于旅游開發的舞臺化、商品化和庸俗化,加上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傳統文化的本真氣息被淡化,甚至被拋棄。尤其是年輕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歡追隨潮流,有的還崇洋媚外,對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和關注,以致許多文化遺產有失傳的危險。
第四,社會安全弱化。社會安全是旅游業的發展基礎,是旅游開發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而旅游業的高關聯性和脆弱性往往導致“旅游社會”陷入各種安全威脅。從社區居民的角度看,由于旅游開發引發的利益非均衡化和社會極化,直接導致了社會結構和社會價值的失衡,社會矛盾和沖突也隨之增多,嚴重威脅到“旅游社會”的和諧穩定。從游客的角度看,由于遠離了“熟人社會”,游客更加放縱,容易產生對當地人和其他游客的犯罪行為;同時也容易招致其他游客和當地人對其實施犯罪,所以賭博、詐騙、搶劫、恐嚇和強奸等犯罪活動在旅游地發生頻率相對較高。社會安全風險的存在不僅直接威脅到旅游開發項目本身,還將影響到國家形象的樹立和國際關系的發展,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去規避和處理。
總之,由于旅游業是一個松散的產業組合,流動性強,偶發因素多,使得各種社會風險相互疊加、交錯復合,加大了風險監管的難度。因此,針對旅游開發的社會風險,“毫無疑問我們不能消極地對待”,不能一味地采取技術和制度設計進行消極防控,因為“風險是致力于變化的社會的推動力”[6],開展社會評估工作才是防控的有效途徑。
三、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實踐
隨著旅游發展觀的演變,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并為發達國家和國際發展機構所推動。著名的《巴厘島可持續發展規劃》就是由加拿大國際發展機構贊助、環境問題大學聯合會執行的一次大范圍社會評估研究,主要是針對巴厘島的社會文化問題展開的,它試圖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并提出相應改善措施。整個評估研究堅持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綜合考慮了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和立場,尤其是把社區參與作為達到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取得了極好的效果。另外,世界著名大瀑布維多利亞瀑布開發計劃,斐濟旅游發展規劃,以及英國達特姆爾國家公園的環境影響評價等,也是旅游開發社會評估開展較為成功的國際案例。
近幾年,旅游開發社會評估在國內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游規劃模式,國家旅游局編譯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地方旅游規劃指南》,明確指出應該把目的地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列為調查研究的重點,對社會文化進行規劃做出示范,而世界旅游組織幫助制定的《全國和區域旅游規劃的方法》也對旅游總體規劃中如何充分考慮并融入社會文化內容提出具體措施。在有關部門開展的旅游規劃設計中,也不同程度地包含了社會評估的內容。例如保繼剛在陽朔遇龍河風景旅游區規劃中分析評價了當地的社會環境,提出了遇龍河旅游區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主要策略,如給居民提供參與旅游規劃、旅游發展決策的機會,對居民進行教育和培訓等。
在國內針對旅游開發開展專門的、系統的社會評估并不多見,主要出現于一些國際機構援助的旅游開發項目中。比如世界銀行貸款貴州省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和發展項目,是世界銀行第一次在中國對以旅游為載體實現文化自然遺產保護與發展的項目進行貸款。該項目是一個綜合發展項目,旨在通過更好地保護當地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促進旅游的發展,增加當地民眾收入、擺脫貧困,實現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社區的綜合協調發展。該項目從2009年實施以來,在19個少數民族村寨、4個古鎮、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2個地質公園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對于改善當地的民生、促進新農村建設、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體來看,目前社會評估在中國旅游開發中的實際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由于缺乏明確的法規或程序規定,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評估體系,評估能力建設滯后,以致社會評估在旅游開發中的實際應用顯得不足。尤其是國內投資開發的旅游項目,很少開展社會評估工作,有的項目即使開展了社會評估,也是強調積極影響而弱化不利影響,走走過場而已。社會評估的缺失或片面化必然會降低旅游開發的公眾參與和監督力度,增大旅游開發的社會風險,甚至引發社會沖突。例如雷州半島某旅游度假村就因對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不足而導致開發失敗。該度假村與海南的??谑懈艉O嗤?,風景優美,交通便利,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但度假村一帶歷來民風彪悍,社會治安不好,黑惡勢力猖獗。開發商對此評估不足,沒有建立規避社會風險的機制,一期投入后就匆忙開業。由于安全風險的威脅,外地游客少有光顧,加上度假村與周邊漁民因利益問題產生沖突,黑惡勢力又經常上門找茬,度假村無法正常運營,最后不得不關張、遺棄,5000多萬的投入就這樣打了水漂①。中外的經驗和教訓表明注重社會評估有利于旅游開發目標和社會發展目標的協調,有利于實現旅游開發意圖,有利于旅游開發的順利實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忽視社會評估往往給旅游業留下隱患,輕則造成開發意圖難以實現,重則直接影響旅游開發的順利實施,往往事倍功半。
四、旅游開發社會評估體系的構建
當前,中國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基本上是借鑒其它領域的評估做法,或者納入其它評估體系進行的,尚缺少針對性強、易于操作的社會評估體系與方法,還存在評估內容不明確,社區參與度不高,評估能力建設滯后等問題。因此,應借鑒人類學的理念和方法,從評估視角、內容框架和能力建設等方面,著手構建符合中國國情、適合中國旅游業特點的社會評估體系,以更好地評估和規避旅游開發的社會風險,從而促進中國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堅持科學的評估視角
1.生計視角。生計是反映居民生產技能和生存狀態的重要標志,是旅游開發如何實現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增加就業機會等民生目標的重要依據。通過系統的生計評估能夠更清楚和全面了解旅游開發對居民的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從而使得開發項目能夠根據生計的特點和變化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滿足他們的民生需求,以“民生”換取“民心”,從而獲得社區對開發的理解和支持。
2.性別視角。社會性別視角強調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性別平衡。在旅游開發中,女性能重新獲得發展資源和發展機會,她們的社會地位和家庭角色因此發生改變。在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中強調性別視角,主要是在分析和評估旅游影響時要有性別意識,注重分析女性作為旅游開發的參與者在旅游社會中的性別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與利益訴求。另外,還要考慮到因女性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轉變,引起的家庭結構和社會結構變化。
3.文化視角。文化是人類生存的條件,是旅游業的靈魂。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既要充分挖掘和保護文化的內涵,也要尊重文化內涵及文化間的多樣性和差異性。這就要求評估者在旅游開發社會評估過程中,一是要尊重和理解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文化差異,從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文化沖突;二是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去評估旅游開發的文化影響,并充分吸取和利用地方性知識,防止本土文化因舞臺化、商品化和庸俗化而變異和喪失。
4.參與視角。旅游發展的根本目的應該是社區的發展[7],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離不開社區的參與。參與視角主要是強調社區不同利益主體都能真正參與到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實踐過程中,能夠充分表達利益訴求和發展需求,尤其要考慮到殘疾人、兒童、老人,以及少數民族群體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參與。這樣才能使社會評估更加全面、完整和更具有針對性,并使得提出的行動建議更易于被社區所接受,從而有效地降低旅游開發可能出現的社會風險。
(二)構建評估內容框架
借鑒其它領域的社會評估經驗以及結合旅游業的特點,旅游開發社會評估的內容框架主要應包括以下三方面:
1.社會影響分析,主要分析旅游開發對社會文化的正面影響(通常稱為社會效益)和負面影響。具體包括:(1)分析旅游開發對當地居民收入、就業,以及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影響;(2)分析預測旅游開發是否可能引起當地文化教育水平、衛生健康程度發生變化,以及對當地人文環境造成影響,提出規避不利影響的措施建議;(3)分析旅游開發對當地基礎設施、社會承載力和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分析預測旅游開發是否可能增加或者占用當地的基礎設施及其產生的影響;(4)分析預測旅游開發是否會與當地人的價值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發生沖突及其產生的影響;(5)通過對可能影響旅游開發的各種社會因素進行識別和排序,選擇影響面大、持續時間長,并容易導致較大矛盾的社會因素進行預測,分析可能出現這種風險的社會環境和條件,并提出防范措施。
2.利益相關者分析,主要分析旅游開發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分析預測哪些人會從中受益或受損,以及對受損群體的補償措施和途徑。具體包括:(1)識別旅游開發的利益相關者群體,判斷每個利益相關者群體的利益和重要性;(2)分析預測每個利益相關者群體的期望和需求狀況,并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3)分析旅游開發對弱勢群體利益的影響,尤其是分析預測旅游開發對當地婦女、兒童、殘疾人利益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和建議。
3.互適性分析,主要分析預測旅游開發是否為當地的社會環境、人文條件所接納,以及當地社區和各類組織對旅游開發的支持程度,考察旅游開發與當地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關系。具體包括:(1)分析預測社區居民對旅游開發的感知和態度,選擇可以促使開發成功的社區參與方式,對可能的阻礙因素提出防范措施;(2)分析預測當地的各類組織對旅游開發的態度,可能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給予支持和配合;(3)分析預測當地現有技術、文化狀況能否適應旅游開發項目的建設和發展。
(三)加強評估能力建設
由于社會評估在中國旅游開發中的實際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其評估能力目前還遠沒有達到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加強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能力建設將會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制定政策法規制度。社會評估是一種政策性要求很強的評估工作,必須在政策層面上對社會評估提出明確要求和具體規定,并由政府直接推動,才能達到理想效果。政府應該盡快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旅游開發社會評估的必要性,確立評估機構的資格標準,規定社會評估的內容、方法和程序,規范社會評估結論的使用等,并以政府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經國家投資管理部門審定發布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2.制定評估規范和標準。根據旅游行業的特點,借鑒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經驗,制定專門針對旅游開發的社會評估準則、評估手冊和評估指南等,對社會評估的內容、方法、指標體系、報告編寫、技術規程及實施管理等進行詳細規范,并由政府正式審核認可,應用于指導政府審批、核準和備案項目的社會評估操作規范;同時,還應根據旅游各個產業部門的特點,制定各自的社會評估細則。
3.培育評估專業機構和專業人才。目前,中國旅游開發社會評估的組織機構體系還沒有形成,專業的評估人才短缺。應在旅游行業管理部門設立相應的機構進行旅游開發社會評估的政策、標準、規范制定,以及資質審查和行業管理,培育從事旅游開發社會評估的民間專業機構和行業組織。另外,還要通過完善培訓網絡、提高培訓手段及提升師資水平等措施,加強專業評估人才的培訓。部分旅游院校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開設相應的社會評估課程或專業,以解決旅游開發社會評估缺乏長期穩定的人才來源渠道的困惑。
注釋:
①資料來源于筆者2009年國慶節期間在廣東徐聞縣的田野調查。
參考文獻:
[1]周大鳴,秦紅增.參與式社會評估:在傾聽中求得決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1,38.
[2]莊孔韶.人類學通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15.
[3]王銘銘.人類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63.
[4]馬波.現代旅游文化學[M].青島出版社,2003:243.
[5]保繼剛,楚義芳.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7—218.
[6][英]安東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周紅云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2.
[7]保繼剛,孫九霞.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中西差異[J].地理學報,2006(4):401—413.
(責任編輯:關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