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07-0036-01
2011年4月,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一關鎮某雞場的10月齡產蛋雞突然出現產蛋率急劇下降,產薄殼蛋、軟殼蛋的現象,筆者前去診治,經過病死雞剖檢、實驗室檢查,結合臨床癥狀分析,確診為非典型新城疫。對全場雞緊急接種新城疫I系疫苗,很快控制了病情,取得明顯的防治效果?,F將其診治情況介紹如下,供參考。
1發病情況
該雞場共飼養海蘭褐商品蛋雞2 200只,飼喂自配混合飼料,育雛期發育良好。7日齡和45日齡時分別用新城疫IV系疫苗滴鼻,4月齡時肌注新城疫I系疫苗,其他疫病按程序免疫。蛋雞在5月齡時開始產蛋,10月齡時雞群開始發病,發病率80%,出現零星死亡。病雞主要表現為產蛋率下降,產蛋率由原來的80%下降到45%,薄殼蛋、軟殼蛋隨之增加,由原來的每天1~2kg增加到3~4kg。
2臨床癥狀
病雞無明顯的呼吸道和神經癥狀,僅在發病初期表現為食欲減少,有輕微的呼吸困難,采食時做吞咽和甩頭動作;排綠色稀便;雞冠萎縮,顏色由鮮紅色逐漸變成淺紅甚至蒼白色;畸形蛋、軟殼蛋、薄殼蛋增多。
3剖檢變化
剖檢3只病死雞,癥狀基本一致:氣管環輕微出血,肌胃內膜易剝離,有出血斑,腺胃黏膜稍有水腫,擠壓腺胃乳頭有少許膿性滲出物流出,無出血點。十二指腸、卵黃蒂附近和回腸中段各有一處棗核樣凸起的壞死灶,泄殖腔有刷狀出血,卵泡有輕微出血,其他臟器正常。
4診斷
(1)細菌培養。無菌操作,取病死雞的心血、肝臟、脾臟等組織分別劃線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麥康凱培養基和SS瓊脂培養基,37℃恒溫培養24~48h,無細菌生長。
(2)雞新城疫血凝抑制試驗。隨機采取20只病雞血清進行雞新城疫血凝抑制試驗,結果血凝抑制抗體效價水平參差不齊,抗體效價在1∶128以上的占20%,1∶16以下的占80%。
結合臨床癥狀和剖檢分析,確診為非典型新城疫感染。
5治療措施
(1)緊急免疫接種。對發病雞群肌注3倍量的新城疫I系疫苗,以控制疫病蔓延。
(2)投喂藥物。在1t飼料中加入強力霉素250g,連用5~7d,同時在飲水中加入3倍量的維生素C,2次/d,連用3~5d。
(3)加強飼養管理。將不下蛋的雞挑出淘汰,同時調整雞群飼養密度,對雞舍進行嚴格消毒,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采取以上治療措施10d后,雞群不再有死亡發生,產蛋率逐漸回升。
6小結與體會
(1)從該次非典型新城疫流行可看出,經過免疫接種的成年產蛋雞群感染新城疫病毒以后,因雞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往往缺乏急性和典型新城疫的病程、癥狀和剖檢變化,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和產蛋率下降。
(2)雞群在免疫新城疫疫苗后仍發生新城疫,可能與病毒毒力增強或雞群免疫力不堅強有關。因此,對于進入產蛋階段的規模雞場,應適度增加新城疫免疫次數,兼顧局部免疫,提高雞群抗體水平。
(3)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定期開展新城疫免疫抗體檢測,掌握雞群抗體水平,是防治新城疫發生的有效方法。雞群感染新城疫病毒后,采用新城疫I系疫苗進行緊急接種,是一種有效的補救方法,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4)改善飼養環境,提高雞舍溫度,加強通風。建立雞場衛生防疫體系,做好各種消毒工作,盡可能地減少非典型新城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