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49-01
在高中《音樂鑒賞》“第三十二節——歌劇的藝術”這一課的教學中,本人結合實際情況選用了歌劇《白毛女》中的“北風吹”、“十里風雪”、“扎紅頭繩”、“哭爹”等六個唱段來讓學生感受、體驗每個唱段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及音樂情緒,了解歌劇中所刻畫的人物性格。課程改革的今天,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如何更好地來體現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音樂”為“會學音樂”呢?就這一問題,筆者結合本課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是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模式的:
一、在激發學習興趣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學科因不是高考科目,高中學生往往不重視,對教材上的內容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我每學期的第一節課都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節課我們會根據教學內容分組回答各種問題得分,分數計入期末成績。有必答題、搶答題兩種,每組一個同學的得分或扣分代表本組全體同學的得分或扣分,在四組之間展開競爭。這樣,為了維護本組這一集體榮譽、也為了得高分,同學們的自尊心也不容許自己去給本組托后腿。因此,他們也就非常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并主動參與,踴躍回答問題,學習興趣也隨之大增。問題分必答題和搶答題,必答題教師指定學生回答,指定的學生沒有回答上來本組其他人不能補救且要倒扣分。這樣就非常有效地防止了部分學生偷懶,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搶搭題可自愿回答,如有的組沒有人回答,就實行倒計時五、四、三、二、一大家拍手一起數,數完以后還是沒人回答就倒扣分,大部分情況是還沒等大家數完,已有同學為了救場趕緊回答。實踐證明,這一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力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們又何愁他們不能夠主動學習呢?只要學生主動學習,加之教師行之有效的引導,音樂課堂教學也就進一步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模式。
二、在知識的習得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歌劇《白毛女》中每個唱段伴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表達了劇中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和學習。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主動參與。我是這樣嘗試的:聆聽之前就“歌劇”一詞提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后,說出自己知道的歌劇或你想象的歌劇應該是什么樣的?學生踴躍回答:有的說歌劇是邊唱邊演,有的說在唱歌時加上動作表演故事情節,還有的說應該像戲曲一樣以唱為主再加上表演、人物分角色像話劇一樣等等。雖然同學們的回答不像資料上所描述的那樣清晰透徹,但他們的語言樸實自然,且是經過自己動腦思考而得出的結論。我在此基礎上再把歌劇的定義用課件進行展示并結合實例講解,這樣學生對“歌劇”一詞的含義在主動學習和老師的講解中就一目了然并得以掌握。另外,在學習歌劇《白毛女》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給出問題:從所提供的文字資料中歸納總結,歌劇《白毛女》的創作時間、地點;劇中的主要人物;簡單的故事情節;以及歌劇《白毛女》在我國歌劇歷史上的地位等等。并提出要求:每組一名代表回答以上問題,每組必答,滿分5分,不能照搬資料上的內容,要歸納總結成自己的語言回答。回答錯誤倒扣分(因為答案都在資料上,只要認真看過,就沒有理由答錯)。在這個過程中,我巡視教室里的每一個同學都在安靜的埋頭于學習中,有些已經用筆在資料上標注相關的知識點、有些在默讀或背誦……有了同學們這樣的主動學習,后面的回答積極主動,教學也就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順利進行。這樣,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就通過變教師講解為學生主動學習而獲得。即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三、在音樂的情感體驗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白毛女》的六個唱段,資料上給出了每個唱段所表達的情感提示:《北風吹》——天真、期盼;《十里風雪》——沉重、蒼老、無力;《扎紅頭繩》——歡快;《哭爹》——悲慟;《我要活》——憤恨;《太陽出來了》——開朗、明快。在教學中,聆聽后如讓學生回答音樂表達了什么情緒,以往的教學學生會完全照搬資料上所給提示,這樣的回答顯然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標。《北風吹》給學生直接聆聽一遍后,我嘗試著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劇中的人物,喜兒的年齡正是像高中生一樣花季的年齡,再結合故事情節,如果你是喜兒,要過年了、窗外雪花紛飛、爹爹出門躲債、你在家里盼望爹爹回家過年,唱著這首《北風吹》。此時此刻,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進入角色、展開聯想,《北風吹》的音樂也再次響起。伴隨音樂所營造的氛圍中而歌曲所表達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能夠身臨其境地使學生準確把握。再看一下同學們的回答也有了自己所理解和體會到的內容。有的說:要過年了,音樂總的來說還是有歡樂的氣氛,但是爹爹出門躲債,也有擔心,盼望爹爹早點回家團聚;有的說:歌曲優美抒情,喜兒是個少女,有一種盼望爹爹早點回家過年的那種喜悅心情;還有的說:春節是我國人民一個最大的親人團聚的節日,歌曲當中充滿了一種企盼爹爹回家過團圓年的心情,風雪交加的夜晚又很擔心父親的安全,音樂應該是喜憂參半等等。總之,同學們的回答還是令人滿意的。而后面幾首歌曲的聽賞我采用了同樣的方法進行引導,結合音樂表現要素,讓學生再聯系以往情感經歷展開聯想,主動投入其中。從而進一步體現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以上幾點是筆者在歌劇《白毛女》選段音樂鑒賞教學中一點小小的感悟和總結。在此與同行共同探究如何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以待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同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