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貴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隨著我國網絡文化的迅猛發展,網絡信息滿足了人們快速獲得信息的愿望,效率優于傳統媒體,人們不得不依賴于網絡,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寵兒。
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有力保證,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鮮明特征。如何針對新情況用好新陣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生產經營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是擺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傳播特點與宣傳優勢
(一)互聯網傳播的特點
互聯網傳播主要有六大特點:交互性、海量性、多媒體、即時性、個人化、超文本等特點。
交互性:傳統媒體將信息單向傳遞給受眾,網絡傳播提供一種雙向傳輸的信息渠道。海量性:因特網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庫。網絡時空幾乎可以包攬全球的信息;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使得網絡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斷;信息集納的廣度與深度形成海量特點。多媒體:網絡媒體兼容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傳播手段保存、表現、發送信息,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手段,使受眾的各種感官得以充分調動。即時性:網絡傳播的載體是光纖通訊線路,其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瞬間可達世界上任何地方。個人化:信息的傳播在網絡中顯得個性張揚、特色鮮明,但受眾對信息的接收則體現在“各取所需”的專門化服務上。超文本:網絡傳播是建構在超文本、超鏈接之上的全新傳播模式,便于對信息靈活的檢索、編輯與存儲。
(二)網絡傳播特點形成的傳播優勢
網絡傳播特點很容易轉換成傳播優勢,主要表現在:網絡宣傳是多維宣傳,它能將文字、圖像和聲音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傳遞多感官的信息,大大增強網絡宣傳的實效。網絡宣傳擁有最有活力的消費群體,目標群體是最具活力的消費群體。網絡宣傳制作成本低,速度快,易更改,工作決策的變化能及時實施和推廣。網絡宣傳具有交互性和縱深性,信息是互動傳播,交流更為直接。網絡宣傳能進行完善的統計。網絡宣傳可以跟蹤和衡量宣傳的效果,能夠更好地跟蹤受眾的反應。網絡宣傳的投放更具有針對性,能夠為不同的受眾提供服務。網絡宣傳的受眾關注度高,網上受眾在使用計算機時一般不做任何它事。網絡宣傳傳播范圍廣、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將信息24小時不間斷地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網絡宣傳具有可重復性和可檢索性,網絡宣傳可以將文字、聲音、畫面完美地結合之后供用戶主動檢索,重復觀看。
二、互聯網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與挑戰
由于網絡具有全球性、開放性、交互性、即時性、綜合性等特點,對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思想政治工作來說,它恰似一把雙刃劍,既給我們帶來難得的機遇,又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互聯網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互聯網絡給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傳播媒體的變化使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地域全球化?;ヂ摼W絡的發展使網絡傳播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傳播手段,被人們認為是“第四媒體”。因此,互聯網絡的運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宣傳的地域全球化。二是傳播方式的變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形式多樣化。在互聯網上利用“微博”等媒體,個人或組織可以完全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互聯網絡的綜合宣傳形式將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輻射力、吸引力、感染力。三是傳播功能的變化使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功能多樣化。網絡媒體功能多樣化,給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四是傳播效果的變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效果經濟化。宣傳內容的即時播發和滾動播出,提高了宣傳的時效性和傳播速度。
(二)互聯網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陣地和方法
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一是開辟網絡陣地。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通過開辟更多的針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思想狀態,規范網上內容,做到多出精品。二是培養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經驗又掌握網絡經驗,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網絡互動過程中,網絡為我所用、國民改變網絡,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質,形成良性循環。三是網絡受眾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尋找選擇接受信息。因此,應充分利用網絡特點,凸現思想政治工作效果,進行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同時,互聯網的發展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拓寬了人們的思維,為人們提供了多彩多姿的生活方式和多種多樣的行為方式。
三、開展網絡黨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互聯網的發展及影響啟示我們:網絡社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地帶,更不能成為黨建工作的“盲區”,其重要意義體現在:
(一)開展網絡黨建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任務
我們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所面臨的時代特征和客觀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跟上時代步伐,把握科技發展潮流,推動黨的現代化建設,是當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網絡黨建是黨建工作實現領域和技術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開展網絡黨建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保證
一種傳播方式便是一種思想文化傳播的途徑,掌握一種信息方式便擁有了一種傳播某種思想文化的權力和影響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時刻不忘通過多種方式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念進行“西化”,對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滲透和攻擊。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加大在互聯網上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力度;必須自覺地將互聯網優勢為我所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實現黨的建設現代化服務,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服務;必須與時俱進采用現代手段開辟網絡虛擬空間的黨建新領域,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和聲音,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斗力。
(三)開展網絡黨建是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手段
網絡時代造就了網民,他們有知識、有思想,對社會變化敏感度高、生活水準較高,是社會穩定的重要群眾基礎。因此,需要我們黨適應新情況,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機制去影響和凝聚他們,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宣傳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宣傳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提高他們抵御西方思想和殖民文化侵蝕的“免疫力”,擁護黨的領導,進而密切黨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基礎。
(四)開展網絡黨建是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傳統讀書讀報式的思想教育的手段、方式已不太適應,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開展“網絡黨建”不僅是手段和方式創新問題,更重要的是拓寬了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找到了與現代社會發展相融合的接口。開展“網絡黨建”,將極大地簡化繁瑣的日常黨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時效性,傳統黨建工作在“插上科技翅膀”后將增添新的活力,提高黨建工作層次與水平,開創出一個富有生機的新天地。
四、互聯網背景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把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根本標準。社會主義企業不僅要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產品,而且要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新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企業要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就需要有良好技術業務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職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對于提高職工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立足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促進生產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提高。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與渠道,創造更為新穎、有效的,適應現代人信息交流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著力研究并著手解決的一個緊迫課題。
第一,毫不動搖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網民。要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正確引導人們思想走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為企業黨建分憂、為組織發展盡責。引導黨員干部增強政治鑒別力,筑牢思想防線,堅決抵制錯誤思想影響,服務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引導黨員干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
第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育共同價值觀。文化是一種綜合國力。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說:三流企業靠生產,二流企業靠營銷,一流企業靠文化。依靠網絡探索企業文化建設,推進學習型企業建設,全力實施企業文化建設規劃,抓住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優勢,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潛移默化地樹立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提升美譽度。
第四,認真抓好職工形勢任務教育工作。形勢任務教育必須作為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凡是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一定要把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職工群眾說清楚,動員職工群眾同心協力地支持改革、推進改革。通過網絡要做好形勢分析和政策疏導工作,引導廣大職工正確處理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多元化問題,自覺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
(作者單位: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