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翊皓
一、要理解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的核心內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以來,貴州省沿河縣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進入了加快擺脫貧困、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但我縣作為“革命老區縣”和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特別是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沿河的發展差距在哪里,未來幾年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是什么,這些都是我們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必須認真進行審視和解答的問題。縣十二次黨代會審時度勢,立足縣情,提出了未來五年要攻堅克難,乘勢跨越,努力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的奮斗目標。
一方面,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是把握主旋律的具體要求。“和諧”主要指發展和諧、社會和諧;“富裕”主要指人民群眾在物質條件和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富足;“幸福”是人民群眾對和諧與富裕的認知和認同,這三者之間相互聯系、互為條件。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首次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根本目的是讓人民更幸福,社會更和諧,堅持了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把握住了全黨的主旋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全縣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是緊扣主基調的具體實踐。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就是要立足縣情,努力實現強縣和富民的統一、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開發建設與保護生態的統一,把沿河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生活殷實、社會和諧的幸福家園。我縣的基本縣情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基礎設施薄弱,產業支撐不強,社會事業發展滯后。2010年,我縣GDP實現32.16億元,人均GDP為6497元,比全省人均GDP低381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940元,比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420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047元,比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低424元;全縣城鎮化率達23.83%,比全省低7.17個百分點。同時,長期以來,由于投資嚴重不足,導致基礎設施滯后,沒有高速公路和鐵路過境。產業發展滯后,群眾增收渠道窄。三次產業比例不協調,農業產值比重過大,占地方生產總值的40%。二產比重小,缺乏大工業、大企業支撐,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差。當前,我們最突出的問題是發展差距大,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縮小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確保與全國同步邁入小康。唯有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才能進一步縮小差距,實現增比進位、趕超跨越。
二、要把握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的基本要求
今后幾年是我縣深入實施“十二五”規劃,努力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沖刺的關鍵時期。在這個緊要關口,能否在區域統籌發展中搶抓機遇、把握機遇、用好機遇,能否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將是我縣面臨的重大考驗。一是要把加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縣一切問題的關鍵,也是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當前,要實現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的目標,面對的最大困難是經濟總量小、發展速度慢、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的問題。因為經濟總量小,導致了人均水平低;因為發展速度慢,導致與全省平均水平產生了較大差距。我縣必須保持一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速度,我們才談得上逐步趕上全省平均水平。否則,差距將會越拉越大。二是要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作為重中之重。鄧小平同志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經濟收入是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群眾的經濟收入不增加,就不可能實現富裕;如果連基本的生活水平都難以保障,就更不會感到幸福。為此,千方百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是實現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目標的基礎條件。三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要求。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的福祉。同時,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又會推動經濟發展。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我們各項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時刻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才能使黨和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調動起一切積極因素自覺投身現代化建設,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為廣大群眾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四是要把維護穩定作為第一責任。隨著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各種矛盾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特別是移民搬遷、企業改制、土地征用、就業安置、涉法涉訴等錯綜復雜、相互交織,增加了處理難度。我們在加速發展、改善民生的同時,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要突出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的工作重點
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貧困縣經濟增速要高于全省、全區平均水平的要求,我縣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即要按照“兩區一帶”區域發展布局,以融入成渝經濟區為取向,以“城鄉統籌、脫貧致富”為目標,緊扣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突出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化”同步推進主戰略,打好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攻堅戰,努力建設武陵山區農特產品基地縣、能源輸出重點縣、生態旅游示范縣,并實現“121131”目標。即:地方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萬元。
第一,要堅持基礎先行,全面改善發展條件。重點要圍繞建設“三高兩鐵一航道”的交通骨架,積極推進高速公路、鐵路和烏江航道、通村油路、旅游公路建設,盡快形成水陸暢通、連接內外、覆蓋城鄉的立體交通網絡。抓住國家支持貴州“三位一體”水利建設機遇,著力解決工程性缺水和人飲安全問題。圍繞建設能源輸出重點縣目標,加快推進沙沱水電站建設,抓好白泥河、洪渡河等水電站建設,大力爭取實施太陽能和風能聯合發電項目。大力抓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城鄉綠化工程,建成縣城森林公園,實現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以上。
第二,要堅持“三化”同步,加快富民興沿步伐。重點要加快建設“一園五區”,推進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資源向園區集中,積極引導制造業、化工業、建材業、加工業和生物制藥入園發展,擴大園區企業集群規模,提高產業聚集度,使工業園區成為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平臺。要圍繞“烏江物流港口門戶城市”的定位,按照“東拓、南擴、西上、北移”的思路,以建設縣城至沙子隧道、烏江三橋和高速公路為紐帶,抓好縣城第三輪修編,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擴大縣城規模,實現縣城擴容到40平方公里。加快城鎮建設,重點打造以縣城為中心,官舟、洪渡、譙家為次中心的“1+3”城鎮群。要以建設存欄120萬只山羊大縣為重點,以建設官舟山羊科技工業區和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區、譙家產業結構調整示范區及北部農特產品基地示范區為載體,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集中力量打造生態畜牧業、生態茶葉、生態果蔬藥和生態烤煙四大農業產業品牌。
第三,要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改革開放是推動加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解決我縣現實問題的有效途徑。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重點解決環境不優、用地緊缺、資金困難等問題。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改進直接面向企業、基層和群眾“窗口”的管理和服務,以一流的服務創造一流的環境。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發揮沿河地處黔渝湘鄂四省市邊區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加強與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各縣、市、區的合作,構建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型產業合作關系。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推行駐點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以及項目招商、產業招商,大力發動全民招商,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水平。
第四,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快發展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進產業扶貧、項目扶貧、智力扶貧,增強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大力實施教育突破工程和“名師”培育工程,支持民辦教育大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讓群眾少生病、看得起病、治得好病。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認真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居民養老和失地農民保險全覆蓋。不斷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加快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切實抓好人口計生工作,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努力降低生育水平。認真落實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促進移民增收致富。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平安和諧“十進六區”活動,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抓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強化安全監管,不斷提高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第五,要堅持加強黨的建設,為乘勢跨越提供保障。面對發展任務加重、競爭態勢加劇的新形勢,必須把黨的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各級黨組織全面擔負起加速發展的重任,成為領導全縣人民奮勇前進的堅強力量。要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政治建設,加強黨性鍛煉,堅決貫徹各項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按照建設“團結、務實、勤奮、廉潔”領導班子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深入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創建活動,加大干部培訓力度。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圍繞發展選干部,不斷創新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考核辦法,敢為事業用人才,讓各類人才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業平臺。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各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組織帶領群眾加速發展的主心骨,把黨員培養成為創業致富的帶頭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始終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實處,不斷開創黨風正、民心順、事業興的新局面。
(作者系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郭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