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軍
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擴大)會議確定,“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是我省“十二五”時期主基調,“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是重點實施的戰略,這是立足省情對貴州“十二五”發展戰略的科學決策。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需要來看,工業化和城鎮化是伴生體、“雙胞胎”,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個輪子,兩者互為依托、互為促進。工業化為城鎮化提供產業支撐,城鎮化為工業化提供市場和空間保障。作為“兩欠”程度較深的銅仁,如何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筆者試以松桃為例作初步探索。
一、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是加快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
1.“松桃模式”的成功實踐
一是工業化發展成效明顯。松桃苗族自治縣地處湘、黔、渝三省(市)結合部,國土面積3400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503個村,總人口7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48%。松桃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錳、磷、鉛、鋅、釩、石煤、大理石等20多種礦產資源,特別是錳遠景儲量9000多萬噸,屬全國四大錳礦床之一,占全國總儲量的八分之一,與相鄰的重慶市秀山自治縣,湖南省花垣縣合稱“錳三角”。
近年來,松桃全力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近5年來,全縣共招商引進項目109個,實際到位資金達49億元。先后引進了武漢凱迪總投資60億元的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項目、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總投資40億元的錳系列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浙江商會總投資40億元的輕工產業園項目、四川希望集團總投資51億元的集種養加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現代農業項目,以及廣州高力水泥、東莞玖鑫鞋業、貴州東太、恒霸藥業、中林集團、廣州勤上光電等一批產業項目落戶松桃。目前,全縣有工業企業154家,其中,以錳為主體的工業企業46家,年生產能力120萬噸,年創產值已超過25億元。同時,釩礦和鉛鋅礦開發進程加快,形成了以錳產品加工為支撐,其他礦產品開發和農產品加工為依托的工業生產體系。2011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32.6億元,比上年增長37.6%;實現增加值7.1億元,比上年增長41.3%。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2.9%。
二是城鎮化建設取得成效。近年來,松桃圍繞“新舊并舉、西建東擴、北推南移”的思路,按照“規劃先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以縣城為龍頭,孟溪、大興為兩翼,其他建制鎮為支撐,發展中心縣城,帶動建制鎮,輻射行政村,扎實推進城鎮化發展進程。縣城松桃大廈、松閩大酒店、桃源大廈等標志性高層建筑順利完工,盛世興城、濱江花園、金陽廣場一期、新月灣等小區開發完成。完成了大興等6個鄉鎮集鎮總體規劃編制,啟動了盤石等10個鄉鎮集鎮總體規劃修編。目前,全縣舊城改造面積達86%以上,城鎮化率由2008年的23.9%提高到了30.15%,建成區面積達10.4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化率達32.7%,房地產開發直接拉動的投資達18億元以上,直接提供的稅收達1.5億元以上,全省城鎮建設工作現場會等全省性的大會相繼在松桃召開,得到了省、地領導的充分肯定,松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高。
松桃工業和城鎮建設的跨越發展被譽為“松桃經驗”、“松桃模式”。
2.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是應對挑戰、加快發展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在準確把握貴州“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速度慢”的基本省情上,明確了“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宏偉目標。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來看,全省2008年和2009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而2010年,松桃人均GDP僅為804.6美元,與全省仍有很大差距,但松桃決不能拖全省的后退。因此,松桃的GDP增長速度必須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高于松桃以往歷史時期,否則松桃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十二五”期間,全省GDP增長速度定為15%,銅仁市定為19%,松桃必須達19%以上。同時,為確保增速達到預期目標,固定資產和招商引資的增長速度必須實現45%以上的增長幅度。同時,放眼武陵山區,花垣、秀山大步跨越,強者愈強。如2010年,秀山的GDP總量已達75億元,花垣達50.6億元,而松桃僅為38.15億元。環顧區內,兄弟縣市競爭日益激烈。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嚴竣形勢,松桃只有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致力于出大思路、做大工業產業、干出大事業,才能破解發展難題。
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戰略大有可為
1.松桃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戰略前景可觀
松桃在工業發展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主要有豐富的資源來支撐。松桃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錳、磷、鉛、鋅、釩、石煤、大理石等20多種礦產資源,特別是錳遠景儲量9000多萬噸,屬全國四大錳礦床之一,占全國總儲量的八分之一。松桃處于湘、黔、渝二省一市結合部,有其獨具的優越區位,豐富的資源、優惠的政策等,其發展前景可觀。
松桃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戰略,機遇大于挑戰,從政策層面和產業轉移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文件)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的出臺,為松桃爭取國家投入,推動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有利于發揮松桃資源優勢、比較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快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礦產品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以及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工業,擴大全縣經濟總量。從發展的基礎條件看,以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推進,發展的硬環境和區位條件逐步改善,加上文化旅游產業的強勢發展,為松桃“城鎮化帶動”戰略向縱深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松桃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處,具有良好的資源環境優勢和交通優勢
松桃地處湘、渝、黔三省交界,素有“黔東北門戶”和“一腳踏三省”的美譽。它東鄰張家界風景名勝區,西靠重慶大都市,北臨三峽旅游區,南依省城貴陽,其直通半徑都在250-350公里之內,是張家界至梵凈山至三峽風景區的黃金旅游開發區,也是黔東旅游重點開發的民族風情旅游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是一片開放開發的熱土。
近年來,松桃圍繞“一縱、一橫、一環、八連線”交通規劃,把交通建設項目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松桃公路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完成了大興機場改擴建、渝懷鐵路(松桃段)建設、326國道甘龍段、迓線、江松線、松印線、松秀線、印秀線(松桃段)建設及迓大二級公路建設等。大興機場復航運營,渝懷鐵路松桃段建成通車,迓大二級公路建成,杭瑞高速即將過境,構筑了綜合交通網絡,運輸能力逐步增強,光纜通訊線路覆蓋全縣,信息傳送迅速便捷。
3.松桃要建成貴州省經濟強縣,必須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同步發展
工業是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它在三次產業中具有承接一產、壯大二產、促進三產的重要作用。2011年,松桃提出了建設成貴州省經濟強縣的目標。松桃要實現建成貴州省經濟強縣,關鍵在工業希望在工業,必須把發展工業放在首要位置,走工業化之路。圍繞打造國內重要的錳系列新材料基地,加大釩礦、鉛鋅礦的開發利用力度,圍繞石材、建材資源優勢,加快發展高中端石材產業、水泥廠及其他新型建材產業。同時,繼續實施好“城鎮帶動”戰略,構建發展新平臺。城鎮是吸納集聚各種生產要素的主要載體,是縣域經濟發展的輻射源。城鎮化水平越高,經濟要素集聚程度就越高,發展潛力就越大。據專家統計分析,城市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GDP就能增加1至1.5個百分點;每建設1平方公里的市政設施,可以帶動1.5億元投資。按照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在城鎮化的初期,這種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松桃要建設成貴州省經濟強縣,必須在加快工業化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鎮化。
三、推進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必須找準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戰略的主攻方向
(一)松桃“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的工業、城建定位
1.工業定位:突出八大產業
“十二五”期間,松桃規劃編制要求: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進一步突出工業化在經濟發展中的統領地位,堅持以園區為載體,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源為支撐,以科技創新為保障,形成工業布局合理、產業結構優化、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集群發展、創新體系完備的新型工業化推進發展新路子,把松桃建設成為全國錳釩復合新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
該縣明確重點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構建產業集聚和承接產業轉移平臺,到2015年,力爭園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以上,工業產值達150億元以上。并通過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引導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實現工業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升級。主要發展八大工業產業,即新能源產業、錳產業、釩產業、鉛鋅產業、磷產業、建材產業、生物制藥產業、配套服務產業。
2.城建定位:統籌城鄉發展
“十二五”期間,松桃將堅持“突出重點、產業支撐、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城市效能型、工業主導型、市場貿易型、資源開發型、旅游服務型等各具特色的城鎮發展方向。圍繞以縣城為中心,大興、孟溪為次中心,迓大二級公路、銅松公路、松秀公路、松印公路沿線的建制鎮為紐帶,構建多層次、開放型、功能互補、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現代城鎮體系。堅持完善功能、增強輻射和帶動能力的原則,推動縣城和重點集鎮開發、建設與發展。優先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傳統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切實發揮城鎮在就業方面的主體作用。從經濟總量、設施建設、社會進步、生活方式轉變、人居環境改善、發展效益提升、城鄉協調發展等方面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到2015年,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集鎮建成區面積達到28.35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11.86萬人。縣城人口達到15萬人以上,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3%以上。
(二)按照定位,找準工業化、城鎮化戰略實施的主要著力點
1.以擴張總量、優化結構為目標,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
松桃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希望在工業,出路在工業。松桃要把發展工業放在首要位置,走工業化之路。“十二五”時期,松桃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資源為依托、園區為載體、企業為主體、項目為抓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松桃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實現縣域工業經濟跨越發展。一是立足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錳在擴大工業經濟總量上的支撐作用。增加工業項目是擴大經濟總量的有效途徑,松桃既要引進投資上規模的大項目,又要鼓勵現有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支持太豐公司、匯豐公司、三和公司、群興公司等骨干企業進行技改,擴大產量,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二是多元發展,在優化結構上取得新突破。在把錳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要突出抓好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支持高力水泥廠啟動二期工程建設。三是在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上取得新突破。要緊緊抓住全省“十二五”時期要建成和完善100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園區的機遇,高標準抓好“一區三園”建設,力爭將城北工業園區列入省級工業園區,“十二五”期間產業園區規模達50平方公里以上。
2.以擴容提質、統籌城鄉為目標,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
加快推進城鎮化是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是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時期,松桃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牢牢把握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這個著眼點,發展中心縣城,帶動建制鎮,輻射行政村,走出一條具有松桃特色城鎮化發展道路。一是以規劃為龍頭,促進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按照“黔湘渝邊區交通物流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進一步修編完善縣城總體規劃、小城鎮規劃、片區規劃,抓緊做好控制性詳規、修建性規劃,形成完善的規劃體系。二是以城市路網建設為引領,抓好城鎮的提質擴容工作。按照“節約高效、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城市路網規劃建設拉開城鎮建設框架,拓展城鎮發展空間。三是抓好產業聚集,繁榮城鎮經濟。圍繞地委、行署“兩帶兩圈”產業發展戰略部署,重點布置規劃一批具有較高水準的商貿功能區,抓好市場流通,進一步壯大三產隊伍,推動三產快速發展。四是以加強管理為抓手,不斷提升城市品位。五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增強城鎮化發展活力。探索建立有利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制度,加快落實放寬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政策,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和新生代農民工轉變為城市居民,鼓勵外縣籍在本縣務工、經商的農民轉為城市戶口。六是以產業為支撐,不斷增強城鎮經濟實力。始終把產業發展擺在城鎮建設的突出位置,地制宜布局城鎮產業和城鎮功能,充分發揮城鎮化“一頭連著工業化,一頭連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雙向帶動作用和重要節點作用,努力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融入武陵山區經濟協作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3.重點推進“一區四園”建設,加強工業化促進城鎮化
按照“強化聚集、擴張總量,功能明晰、重點突破,生態發展、構建特色”原則,結合地區《玉銅松工業循環經濟產業帶發展與布局規劃》和《松桃苗族自治縣構建武陵山區經濟強縣發展戰略規劃》,積極推進重點產業發展和“一區三園”建設。(一區指:松桃工業園區。四園指:松江工業園、孟溪物流園、正大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和迓駕邊貿工業園工業園區),堅持“項目立園、園區興工”的發展思路,搶抓東部產業梯次轉移的歷史機遇,承接好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讓更多的項目落戶園區,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規劃設計高起點、基礎配套高標準、管理規范高效益”的要求,高標準抓好“一園三區”建設,力爭“十二五”期間園區規模達50平方公里以上,使之成為全縣經濟的重要支撐和推動力量。
松桃城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但仍未形成工業化帶動的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綠色園區景點等獨具特色的城市和城鎮特色,加強工業化促進城鎮化仍需要科學發展的戰略定位和措施。這需要努力建設一批交通樞紐型、旅游景點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和小城鎮。通過加快推進城鎮化帶動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帶動生產要素的集中集聚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帶動二、三產業加快發展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松桃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弭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