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摘要
49.8%的青年農民在基層選舉中都十分珍惜自己手中的選票,也都意識到自己在基層事務中所應享受和使用的權利。但是46.2%的青年農民卻不愿意在基層事務中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
75.4%的青年農民支持國家領導的決策;59.6%的青年農民支持鄉鎮干部決策;66.3%的青年農民支持村組干部決策。
82.5%的青年農民認為官員應該接受百姓的監督。青年農民對官員的總體認識更多地偏向于消極方面,這就導致了絕大多數的青年農民愿意參與到對政府干部的監督中。
在新生代農民工中不乏接受過高等文化教育的精英人才,他們在號召集體行動和提供思想支持上起著重要作用。群體的聚群性,為政治上經受過一定訓練的群體領導人能夠最大范圍內調動人力提供了便利。
當外在群體的壓力施于其整體時,群體的聚群程度決定了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反彈力。外在壓力越大,反彈力也就越大。這是因為,群體求生存、求發展的欲望,往往能激發群體的團結。
而對大多數農民工而言,與其低水平的城市化,還不如返回農村尋找就業機會和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在城市里體面勞動和體面生活是農民工的權利,返回家鄉追求另外一種生活,也是農民工的權利。
對青年農民政治發展狀況的研究主要依靠的是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得來的數據進行分析,數據來源于課題組于2011年7~8月對全國14個省的38個村莊的1134戶進行的問卷調查,按照本報告所使用的青年農民年齡層,我們在有效的1111份問卷數據中,共獲得了223個青年農民的政治狀況數據資料。
據國家統計局檢測,200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其中進城務工1.45億人,40歲以下的農村青年占83.9%,約1.22億人,這一龐大的群體即新生代農民工是農村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
46.6%的青年農民贊同人情大于國法
青年農民作為在一定程度上受過教育的一代,對法律知識的了解要相對高一些。
26.0%的青年農民認為法律非常重要,58.7%的青年農民認為法律是重要的,二者之和為84.7%,占了絕大比例。這說明青年農民絕大部分認識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有著基本的法律認知。
41.3%的青年農民認為法律是用來保護老百姓的權利的,38.1%的青年農民認為法律是用來懲罰犯罪的,只有12.6%和6.7%的青年農民認為法律是用來管老百姓和干部的。這一數據表明青年農民對法律的基本用途是了解和清晰的,對法律的作用有著較好的把握。
青年農民對人情大于國法的認識。46.6%的青年農民贊同人情大于國法,21.5%的青年農民對這一概念不是很清楚,31.9%的青年農民持不贊同的看法。對人情大于國法的認識,贊同的人數多于不贊同的人數。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由于青年農民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絕大多數有著較好的法律意識,并且對法律的基本用途和作用也有著清楚的認識。但是中國畢竟是一個熟人社會和人情社會,即使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仍然要受中國傳統因素的影響,因此,仍有一部分的青年會認為人情大于國法,還受中國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
46.2%的青年農民不愿意在基層事務中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
青年農民的權利意識是政治意識的重要體現,本報告中的權利意識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青年農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意識;二是青年農民在基層事務治理中的權利意識。
基本政治權利意識。主要是與平常生活聯系比較多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青年農民基本上認為自己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也認為村主任必須由村民選舉才能擔任。
基層民主權利意識。青年農民的基層民主權利意識是青年農民在基層事務中的表現, 49.8%的青年農民在基層選舉中十分珍惜自己手中的選票,意識到自己在基層事務中所應享受和使用的權利。但是46.2%的青年農民卻不愿意在基層事務中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這說明青年農民在基層事務中有著很高的權利意識,但具體實施行動卻不足。
從青年農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意識和基層民主權利意識可以看出,青年農民有著很高的基本政治權利意識和基層民主權利意識,但是卻不愿意積極參與基層政治事務中;只有高度的權利意識,卻沒有積極具體的實際行動。
青年農民對政治事務的了解度
對政治事務的了解體現了青年農民對國家政策的了解,青年農民對政治事務的了解分為對國家事務和基層事務的了解。
我們可以看到,58.8%的青年農民關注國家農村政策,38.1%的青年農民關注村務公開,29.2%的青年農民關注鄉鎮政務公開。這三組數據表明青年農民愿意了解國家政策,對國家政策有著高度的關注,希望國家實施的政策措施能夠給自己帶來福利。但是對基層事務的關注度卻不高。在基層事務中,青年農民對村莊事務的關注要高于對鄉鎮事務的關注。這與現階段中央政策的實施情況有關。在基層,尤其在某些鄉鎮,政策的實施力度和實施效果會減弱。村莊事務與農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青年農民又是有著較強政治意識的一個群體,因此對村莊事務的關注度要高于對鄉鎮事務的關注度。
54.2%的青年農民對農民身份感到自豪
青年農民對自身身份的認識主要考察的是青年農民對自己農民身份和城鄉身份差距的認識。
對農民身份的認識。54.2%的青年農民對農民身份感到自豪,31.4%的青年農民對這一說法不贊同。這說明青年農民有著獨立的人格和現代化的思維,對農民身份有著正確的態度,不再為農民身份感到自卑。但是仍有68.6%的青年農民有著想成為城市人的愿望。
對城鄉身份差距的認識。53.8%的青年農民認為農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33.6%的農村青年認為農村人和城市人不是平等的。
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青年農民不再以農民身份感到自卑,認為農村人和城市人是沒有差別的。這是因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地方的農民收入并不比城市低,生活壓力也小很多,村民幸福感更高一些。但是當問到是否愿意成為城市人時,更多的青年農民表示愿意成為城市人。青年農民是農村流動人口較大的群體,他們一部分成了城市的二代農民工,一部分成了漂流在城市的底層知識青年。由于城鄉差距擴大,現代化大都市所有的完善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在農村是享受不到的,這就使農村青年有著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青年農民對自身身份認識的矛盾性。這種矛盾性對國家的城鄉建設也有著一定的消極影響。
75.4%的青年農民支持國家領導的決策
干部是國家政策落實的主體,他們在政治事務中發揮的作用直接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國家的態度和評價。農村青年作為農村社會的主力軍,代表了農村社會未來的整體發展趨勢。因此,了解青年農民對干部的認識,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青年農民對干部的態度可以從對干部的總體認識和對不同層次的干部的認識上把握。
76.7%的青年農民認為很多政府干部有著腐敗行為,82.5%的青年農民認為政府干部應該接受百姓的監督。可以看出,青年農民對政府干部的總體認識更多地偏向于消極方面,這就導致了絕大多數的青年農民愿意參與到對政府干部的監督中,發揮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
在了解了青年農民對國家干部總體的認識后,我們再來了解青年農民對中央干部和基層干部的認識。75.4%的青年農民支持國家領導的決策;59.6%的青年農民支持鄉鎮干部決策;66.3%的青年農民支持村組干部決策。這一發展趨勢與青年農民對國家政治事務關注度的分布情況是大致相同的。青年農民高度支持國家領導決策,也比較關注村組干部決策,但對鄉鎮干部支持度卻不是很高。
從青年農民對國家干部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青年農民對國家干部總體的認識是不太樂觀的,官員的貪污腐敗是影響其對青年干部認識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基層干部在國家干部隊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青年農民對中央領導工作的支持說明中央干部在青年農民心中有著較高的威望,這與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民生建設相關。面對龐大的基層干部隊伍,由于國家的監管力度不夠,導致了很多基層干部的不作為和亂作為。由于國家農業稅的取消,村組干部與農民干部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關系沒有了,利益矛盾也隨之減弱了。但村組干部關于村莊發展建設的意見決策卻影響著農民的切身利益,青年農民也支持著村莊領導的決策。
79.3%的青年農民相信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73.6%的青年農民堅定地認為自己和別人是沒有差別的,79.3%的青年農民相信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22.8%的青年農民認為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青年農民對自身發展能力的認識是比較積極向上的。絕大部分的青年農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但是也有一少部分青年農民對自己命運的掌握不清楚,仍然有著強烈的“等、靠、要”思想。
(作者為“中國農民狀況發展報告”課題組成員)
責編/杜鳳嬌王慧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