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川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實現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有力保障。牡丹江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抓住思想、項目、干部、環境“四要素”,把“三實兩創”作為具體實踐載體,創新黨建工作舉措,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沿邊開放和沿海開放是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沿海地區取得的經濟成就相比,沿邊地區經濟發展仍處相對落后狀態,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促進沿邊經濟快速發展是沿邊城市面臨的共同課題。作為全國重要的沿邊開放城市,當前牡丹江正在努力探索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路徑,深入開展以“求實、務實、落實,創新、創一流”為主要內容的“三實兩創”主題實踐活動,力爭“十二五”時期再造一個牡丹江經濟,為全國沿邊開放升級做出更大的貢獻。
堅持科學發展,加快“五城建設”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只有把握發展規律和市情特征,才能創新發展理念,優化發展質量。牡丹江科學謀劃了“五城建設”發展方向,著力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牡丹江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
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城市。適應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新趨勢,依托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現代的工業、現代的農業、現代的服務業,構建布局優化、規模集聚、層次提升、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產業升級推動發展。
加快建設沿邊開放先導城市。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互動,全面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打造內外互動、連鎖加工的大基地,南聯北開、輻射內外的大通道,功能完善、服務優質的大平臺,展示形象、推動合作的大窗口,爭創東北亞經濟圈的開放合作先鋒。
加快建設一體化發展先行城市。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縮小城鄉差距、拉動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動力源,推動中心城市和縣域同步發展、小城鎮和新農村同步建設、地方與森工農墾合作延伸拓展,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公路、鐵路和牡丹江沿岸為軸線的“一核三線”發展布局,構建全域統籌、城鄉融合的新格局。
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放大集山、水、林于一身的生態優勢,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加快拉開城市框架,全面完善城市功能,實現交通更便捷、環境更秀美、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創建全國文明城,打造環境優美、秀氣現代的新家園。
加快建設和諧幸福城市。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真心和誠信改善民生、造福人民,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富裕安康、舒心愉悅的美好生活。
堅持提速發展,實施“十大突破”
在“好”的前提下加快發展,是后發地區的現實選擇。2012年,地方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穩中求進”總基調,正確處理“穩”與“進”的關系,堅持“穩”是保障,“進”是關鍵。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關鍵領域,牡丹江確定了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以求實的態度、務實的作風、落實的質量,實施“十大突破”,帶動全市各項工作協調發展、提速快進。
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強化投資拉動的主導作用,打好投資拉動攻堅戰,確保實現千億投資目標;深化工業立市、金融強市、貿旅牽動“三大戰略”,加快工業裂變升級,多元拓寬融資渠道,實現貿易旅游新突破,力促十大產業項目產能翻番,建設中俄地方合作示范基地,旅游業總收入突破70億元;突出抓好科技強農和城鄉統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實現“小農業”有“大作為”,沿“一核三線”建設精品城鎮群和“特色農業示范帶”;堅持濱水、園林、簡約、現代的城市定位,深化以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服務優質為主要內容的“三優”文明城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推動民生大改善,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突出解決好就業、收入、保障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全力辦好33件利民實事,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質;加快構建社會管理新格局,突出抓好“三安全、三公平、兩關注、一加強”,即生產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司法公平、征收公平、機會公平,關注群眾呼聲、關注特殊人群,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局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文化引領、文化惠民、文化支撐,建成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堅持創新發展,強化“五個支撐”
順應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生態文明的時代要求,以體制機制創新破解難題,以發展模式創新提升質量,以方式方法創新支撐發展是地方政府重要課題。牡丹江通過強化“五個支撐”,全力助推城市創新發展。
抓改革。充分發揮體制機制的根本性作用,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教育體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戶籍制度等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鄉銜接的制度體系。
強科技。準確把握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特征,以培育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型企業為重點,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特種材料產業化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利用五年時間實現發明專利和科技型企業數量翻兩番,全社會研發投入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翻一番。
活金融。大力發展高效率的銀行業、廣覆蓋的保險業、有競爭力的證券業、充滿活力的擔保和中介服務業,金融信貸、上市融資、政府融資、招商引資、企業籌資、財政投入、激活民間資本多路并進,支撐大建設、大投入、大發展,打造黑龍江省東南部金融中心。
優生態。以低碳、節能、環保為重點,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向多領域、各行業拓展,加強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態環境治理,培育發展碳匯經濟,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強法治。提高全民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全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打造公正、文明、規范的執法隊伍,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的法治環境。
堅持保障發展,踐行“三實兩創”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實現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有力保障。牡丹江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抓住思想、項目、干部、環境“四要素”,把“三實兩創”作為具體實踐載體,創新黨建工作舉措,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提升精神引領力。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三實兩創”共同價值理念,融入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大力弘揚激情文化、落實文化、傳統文化、包容文化,支持改革、鼓勵創新、寬容失誤,掀起新一輪思想解放熱潮,凝聚城市文化氣質和黨員干部群眾的精氣神,激發全市上下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提升隊伍戰斗力。全面推行領導干部多元推薦提名、公開比選、中層崗位競爭上崗、事業單位領導人員聘任“四位一體”干部選拔任用新機制,大力選拔有思想、有激情、有韌勁、敢擔當的干部,完善人才配套政策,構筑面向東北亞的人才競爭優勢,引導廣大干部和各類人才按照“效率、標準、細節”、“激情、責任、擔當”的要求爭創一流。
提升落實執行力。推進“三實兩創”活動向縱深發展,把2012年作為“落實執行年”,完善激勵政策,強化行政問責,治庸提素質、治懶提效率、治散提干勁、治奢提風氣、治亂提標準,引導廣大干部以敢于擔當、雷厲風行、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精神抓落實,以優良的學習、創新、實踐能力抓落實,以爭創一流的標準和質量抓落實。
提升環境吸引力。環境效能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競爭力的主要標志。我們以辦事效能更高、審批速度更快、收費標準更低、服務質量更優為標準,深入開展“萬人評百科”活動,對100個職能部門科室,全面實行社會公開評議,暢通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以“百科”帶動機關作風轉變、服務提升,打造為民、親商、重企的優良發展環境。
(作者為中共牡丹江市委書記)
責編/劉建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