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躍輝
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前途,也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由于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就業問題仍然會是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因而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和沖突,從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焦慮心理。 大學生滿懷激情參與就業競爭,想要一份穩定的待遇不錯的工作,但一出校門,客觀實際與理想完全不符,畢業幾個月甚至一年后都沒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多次受挫必然會產生焦慮,他們主觀認為現在社會工作太難找了,畢業生需求已經飽和了,即使有文憑也未必能找得到工作,正是因為這種焦慮思想,使得剛進入校園的大學生便產生了就業憂郁心理,以至沒有勇氣面對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
2.自卑心理。大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愿意接近陌生人,不愿意和別人溝通,于是產生自卑心理,在就業的時候,總覺得用人單位都很挑剔,自己肯定不會被錄用,面試的時候不敢主動推銷自己,膽怯的心態溢于言表,面對激烈的競爭,喪失了競爭的勇氣,習慣于臨陣退縮,因而失去了很多就業的好機會。
3.自傲心理。自傲心理在大學生身上表現最為突出。他們總認為高人一等,過高估計自己的知識能力,就業期望值過高,擇業脫離實際,怕吃苦,一味追求輕松高新的工作,結果適得其反,求職不能如愿,往往認為社會不公,正是因為在擇業過程中盲目樂觀,目標定得很高,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對自己的劣勢和困難估計不足,因而喪失了許多就業機會。
4.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一些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打算從底層做起,卻又不甘心,怕被別人恥笑,有些學生胸懷遠大,卻不愿正視自己的缺陷,總希望畢業后找到一份可以令人羨慕的工作,讓家人揚眉吐氣,不愿意從底層做起,然而,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事與愿違,常常處于矛盾的狀態。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社會因素。由于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市場出現供過于求、人才過剩的現象;同時,學生就業還受到我國具體國情的影響,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仍然存在相當大的距離,導致大部分的畢業生都想去發達地區工作,不愿意留在貧窮落后的地方,產生了大學生職業期望與市場供給的矛盾,這種供需矛盾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產生了沖擊,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就業狀況。
就業制度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大學生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由于就業制度改革還處在繼續深化中,就業市場機制還不健全,就業制度改革不配套、供需信息不暢、就業公正性不夠等,導致大學生就業心理產生很多誤區,造成大學生的心態失衡,由此產生了各種就業心理問題。
2.學校因素。學校應加大力度開展就業心理輔導、就業指導的課程。經過調查,大部分學校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即使有些學校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深刻分析當前的社會現狀,對學生的心理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啟發,缺乏對學生求職觀、職業道德、成功觀念的指導,這就使得部分畢業生在面臨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下,不知所措,無法正確評價自己,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就業心理問題。
3.大學生自身因素。學生進入大學后,認為可以擺脫學習的壓力了,于是忙著體驗大學生活的快樂和輕松,卻忘記了學習的任務,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可是等到畢業后才發現,工作并不容易找,當面試單位問及專業問題時,只能支支吾吾,看到面試官搖頭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1.政府加強對大學生的關注和幫助,企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崗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相關部門加大力度出臺有利于大學生就業的政策,通過政府的引導和企業的幫助,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崗位,共同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完成。
2.學校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設置專業。市場并不是不需要人才,而是需要與職位相對應的專門人才,這就需要我們在綜合考察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實際情況,開設相對應的專業,培養專門的人才,避免找工作時專業不對口的尷尬。
3.建立合理的職業指導體系,全方位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不能臨時抱佛腳,必須從一開始就重視起來,通過就業指導課、宣傳欄、校報、網站等多種形式,向學生介紹國家相關的就業政策、求職技巧等,讓所有的學生明白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怎樣培養獨立思考、積極進取的行為習慣以及如何讓自己成為用人單位青睞的對象。
4.建立大學生心理問題咨詢機構。高校要建立專業的心理咨詢工作師資隊伍,做好心理咨詢輔助教學工作,使之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活之中,使心理咨詢走進學生心中,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大學生平時的心理困惑,更能在大學生就業受挫以后起到及時修復的良好作用。
5.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大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重視課外能力的培養,多參加集體活動,多交朋友,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還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敢于正視自己的優點缺點,找到符合自己實際的工作。
總之,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時,大學生不能驕傲,不能自暴自棄,不能氣餒,而是應該自強自立,建立健康的就業心理,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彥賢.論高校行政管理創新[D].云南 昆明: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6
[2]張月梅.淺析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務性[D].泰山醫學院,2011
[3]李明慧.高校的服務型行政管理探析[D].吉林大學,2009
(作者單位:保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