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
【摘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隨著課程改革的日漸深入,備受人們的關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以調查和各種形式的表達為主,我們要讓學生密切關注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學習走進生活,實現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溝通和聯系,與其它學科的融合。
【關鍵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社會生活地方資源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78-01
一、樹立理念,使學生有明確的活動目標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需要。它既是一塊處女地充滿生機,同時又使人心生陌生感與挑戰意識。語文綜合實踐課包含了三方面的學習內容: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三方面的學習涵蓋了語文素養的要求,在學習中培養了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教材中各個年級的各階段的語文綜合實踐課活動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但它的作用是毋庸質疑的。所以,在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前教師都要確立好主題,明確本次活動的學習目標,各個活動環節設計都應緊扣主題,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和智力的發展,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態度的養成,價值觀的確立。例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愛祖國》系列活動都是立足于寫作基礎上,先通過口頭表達將自己的觀點陳述,這類活動主題應圍繞“寫”進行。
二、以趣促學,使學生有強大的學習動力
培養興趣就是培養一種積極的學習情感,興趣愈濃,追求得也就愈執著,學習效率也就愈顯著。學生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就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要求,更積極地投入學習,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的良好效果。而語文實踐活動可以打破這種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空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盡情地參與,自主地探究,自信地表達,從而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在我校開展的“創書香校園誦千古美文”的朗誦比賽活動,從選詩詞到上臺朗誦比賽,都讓學生全程參與,充分地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我帶領學生在詩海里遨游,讓學生領略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通過努力,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誦讀詩詞的興趣更濃,勁頭更足。我趁勢讓學生以此為主題辦手抄報,出黑板報。學生通過自已辦報,搜集材料,書寫標語,深深地被古詩的魅力所折服,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拓展資源,使學生有豐富的活動內容
針對不同年級應該安排不同的活動。如,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有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喜歡到處去玩、去樂,此時正是我們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的好時機。比如,要將組織學生去游覽長嶼硐天,先讓他們去了解長嶼硐天。集雄、險、奇、巧、幽為一體的長嶼硐天,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系規模最大的人工開鑿石硐。位于觀夕洞景區的巖洞音樂廳更顯造化之神奇,勿用電聲設備就具有立體聲效。如此佳境更吸引奧運熊貓落戶于此。給長嶼硐天增添了幾分情趣。真可謂“人力無意奪天工”。這也為我們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帶領學生游覽長嶼硐天,目睹堪稱舉世一絕的中華石文化的精髓,還可以從這些硐群形成中領悟到先民千百年來掘山不止,征服自然的頑強意志和無畏氣概后,簡單的游玩活動即可轉變成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游玩前先組織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學生通過網絡或者是圖書查找有關長嶼洞天的資料,或者通過長輩親戚們了解那里有哪些動人的傳說等,引導學生選擇一個方面進行實踐活動。
四、準備充分,使學生有堅實的活動保障
每次的實踐活動從準備到成果展示,都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在活動前布置課題,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準備進行不定時的指導,在活動結束前展示成果,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活動有序進行。如:在學習了一組以神話傳說為主題的課文后?;I劃開展“講故事”、“演故事”等比賽活動。這就要求學生在活動前有充分的準備。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也可選擇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很強的文章,讓學生自己動手改成課本劇,這樣,使得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五、評價多樣,使學生收獲多彩的成功喜悅
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是將以往以成績為唯一標準的評價體系化為多元化的評價。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既要面對全體學生,又要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評價,強調形成性評價,多采用激勵評語,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我在展開《走進春天》綜合活動時,圍繞語文“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整合音樂、品德與生活的相關內容的教學,通過閱讀、繪畫、唱歌、吟詩等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春天的美麗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通過走進大自然尋找春天的活動,讓學生了解春天的特征,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我關注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設計活動時,五個環節層層遞進,收集成語——匯編詩句——以畫配詩——拍攝照片——進行習作。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務。當時班上有一個學生叫陽越,平時語文成績不怎么理想,但他愛好攝影,看到本次活動有攝影內容,陽越歡呼雀躍,積極參與,認真完成,并為每幅圖片擬了別出心裁的標題。最后的綜合評價,我毫不猶豫地給他打了甲等。
語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我們的課堂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讓我們的學生在大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和規律,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讓學生的天性、熱情、創造性,在我們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里流光溢彩。
參考文獻:
張建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Z].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