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101-01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那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標準的要求了,探究性學習就一改以往學生被動學習方式為主動的學習,這種主動的學習充分發軍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的學習,當遇到困難時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所以說,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有利于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在探究性學習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學會了正確運用學習方法。
一、在寬松的情境中學習
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能帶給學生的是放松的自由,心靈在放松的情況下,就會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中,沒有壓力,只有學習的快樂,這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敢說,敢想,敢問,敢于與其他同學交流,樂于創新性的學習。同樣,在教學中,老師設計的數學問題也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那些過于簡單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問題情境應該具有一定的難度,能抓住學生的探索心理,問題還要有可操作性、實踐性、開放性,每個學生都可以回答,答案也是多元的。
(一)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習動機
數學課堂是一個有問題的課堂,把學生置于一個處處是問題的情境當中,則能激發他們對問題與持久地保持好奇與敏感的情境中,探究意識則會培養起來。在新知識的教學導入中,有了問題情境,則會給學生提出不同的小小的目標,也是指引學生努力的方向,從而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在每堂課的開始,數學老師在提出課題后,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成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新穎,再加上老師生動的語言,則會很容易把明確的目的與知識的重點呈現在學生面前。
例如,“同類項”的知識教學時,可以提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去超市觀察超市里商品的擺放是不是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然后,要求學生把超市里所看到的問題帶到課堂上進行交流探討。下面是我與學生的對話:
師:你所觀察的超市里商品是怎么分類擺放的呢?
生1:把相同的商品放在一起。
師:那么這樣擺放的原因是什么呢?請大家說一說。
生2:這樣很容易找到想要的商品。
生3:這樣擺放,賣出了多少也很容易統計。
師:不光是超市,在你們的家里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擺放規律呢,我們常常將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這樣容易管理,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師:同學們,那么,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是不是在生活中能遇到與此相同的知識呢?現在,我們就學習本課的新知識:合并同類項。
(二)利用發散式的問題情境培養探究與創新精神
學生只有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才能發現數學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地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在大,而在精,可以就某一知識點提出問題,根據學習與生活的實際,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去觀察、操作,在探索中提出問題,這樣的教學才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意識,對新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教學時,我設計了下面的一個題目:七年級某電子拼圖小組需要花錢買一些材料,如果每人付15元,那么多了4元;如果每人付13元,還少6元,請你根據以上情境提出一個或多個問題,并列方程進行求解。這是一個發散性的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有極大的好處。
二、在參與中培養學生的思維開放性
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不是說說就可以的,必須要有一定的載體來完成任務,那么,開放性的學習材料就是這種載體,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基本保證。因為數學開放題的條件比較多,可能是多余的,答案可能是多元的,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變化無窮,所有這些都是開放題的特點。學生在解決這種開放題的時候,往往表現出不同的思維方式,多是代表著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使得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并且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主動性和主體性得到保證的前提,這也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本質。比如,在這樣一題中:根據數列的規律在橫線上填數,并說明理由。3,5,7,( ),( ),( )。學生看到這個題目后,不同的同學可能產生不同的答案,因為他們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的:把數列看成一個奇數列,括號里依次填9,11,13;把數列看成是大于3的質數并從小到大依次排列,括號里依次填11、13、17;如果數列的規律是從第三個數開始,前兩個數的和減去1等于第三個數,括號里依次填11,17,27……。
三、采用多樣的探究方式培養創新精神
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要太注重探究后的成果大小、學生探究水平或者能力的高低,而是要注重探究的學習過程、所探究的內容豐富性與方法的靈活性。強調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發現、分析、歸納問題,并能把學習資料進行整理,學會整理反饋信息。也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探究學習不是無目的的探究,也不是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學習,而是有老師的指導,老師控制一定的時間,按照一定的節奏慢慢開展,在開始的時候,學生需要時間進入狀態,所以要慢一些,保證每位學生都明確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再實施探究。否則,那種匆匆忙忙的探究,往往會造成學生沒有方向,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不知道要探究什么。在探究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會遇到困難,致使速度慢下來,這時候,老師要適當的進行引導,這樣,學生就明白了自己的做法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學生引向正確的思路;還有的同學可能使用的方法較繁雜,也給自己的探究帶來了困難,老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做法,并幫助他們使用最優的探究路徑。另外,探究性學習要盡量多地在課內交流,但也可以在課外進行探究性學習,比如,以通過“學習園地”探究,也可以進行調查研究進行失竊性學習。探究完畢,教師要組織學生反思回顧探究的過程,總結有過的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羅堅實. 培養初中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幾點體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27)
[2]周國梁. 例談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J].福建中學數學. 2005(07)
[3]周功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思考[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09(02)
[4]徐光考. 數學探究性課堂教學的探索[J].數學通報.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