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摘要: 近年來,生命化教育逐漸成為教育界人士所倡導的主流教育模式。在如今“以人為本”的思想大潮流下,生命化教育所提倡的“遵循生命特征,創造成長條件,促進生命完善,提升生命價值”的教育理念也越來越受到追捧。本文將從生命化教育入手,就生命化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論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命化教育教學形式教學氛圍
在我國,傳統教育的關注點并不是人,而是知識及技能的傳授。當今語文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往往過于功利,過分關注社會的需要,導致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卻經常忽視對學生品德的培養、人生價值觀的完善及個人成長的呵護。而語文教育的宗旨其實應該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身心自由、和諧地發展。可見,現今的語文教育已經背離了語文教育的宗旨。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教育的本原是生命本身,因此,要使語文課堂教學回到關注生命本身上來,就需要開展生命化教育,組織生命化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生命化語文課堂教學要促進師生身心自由和諧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與人的生命活動及精神層次的活動聯系密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通過讓學生去學習大量的文學經典作品,從而去學習文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心靈,感受歷史偉人的宏大情懷。如在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學生在學習第一單元《師恩難忘》這篇課文時,可以學習尊師重道敬愛老師的良好情操;而在學習第三單元《嫦娥奔月》時,又能了解到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精髓;而在學習第七單元《林沖棒打洪教頭》時,不僅可以學習我國經典文學作品,還能在這篇課文中感受到除惡揚善的豪情,培養學生的正義感。
語文課堂教學的宗旨之一便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成長,發揮學生的潛能,實現學生的人生價值。而要實現這些目標,靠傳統教育那種冰冷機械式的課堂教學是不可能辦得到的。因此,生命化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了情感,能讓人感受到溫暖的課堂教學。在生命化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地關愛學生,引導學生彼此關心,彼此幫助,構建和諧健康的課堂。而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往往是學生關注的主體,因此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神態、一句話,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內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波動。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有責任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更多的積極情感。不僅教師自我需要向學生釋放正面情感,還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成功,讓學生得到尊重、鼓勵、贊揚、肯定及安全感。通過這些做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植入生命,從而遵循生命的規律,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積極良好的氛圍中自發地產生內部學習的原動力,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學業上的成功,從而也能讓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下獲得自我肯定和身心的發展。
二、生命化語文課堂教學要采取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
生命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以書本為媒介進行的情感和心靈的碰撞。因此,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往往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豐富多彩且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出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并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一堂生機勃勃的語文課比一堂古板沉悶的語文課收到的成效要高出許多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不能滿足現行的教學模式,而應該不斷創新并探尋新鮮有趣的教學方法。
然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卻不能走進“浮夸泛化,熱鬧過場”的誤區。教育工作者在讓教學形式多樣化、活躍化的同時,不能忘記自身引導者的作用,要時刻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而不能讓“熱鬧”成為課堂的主要內容。如,某位教師在講授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第二單元的《盧溝橋烽火》這一課時,從她走進教室起就是讓學生先自己讀書,然后學生自己提問,發表感性,再由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最后學生自主進行匯報,而她所做的不過是利用多媒體放映了一些關于抗日戰爭的歷史圖片和視頻。雖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積極活躍甚至是群情激奮,但在最后的匯報中可以看出真正掌握了這篇文章主旨的學生并不多。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這位老師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沒有起到應該起到的作用,從而讓一堂教學課變成了“放羊式”的教學。
三、生命化語文課堂教學要營造開放的教學氛圍。
語文課堂教育是建立生命個體上的一種基礎性活動。因此,生命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容許生命個體之間差異的存在。一方面,既是要容許教師差異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要容許學生差異的存在。在什么都強調“以人為本”的今天,在我們的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不可再犯抹殺個性的錯誤。因此,生命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的教學、充滿個性的教學。在這種教學中,不僅要打破以往那種封閉式的教學思維,讓學生的思想走出課堂四十五分鐘的限制,將自我的認識導向課堂之外的寬廣世界,做到立足于課內而放眼于天下;還要加強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在這種互動中獲得成長,增長他們的見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語文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的目標。
四、結語
現今的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過往機械式教學的弊端。在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今,生命化教育將成為今后教育的主流。而生命化教育視角下的語文教學不僅能促進師生身心自由和諧地發展,而且能在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的同時,營造課堂開放而個性的教學氛圍。其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肖川,李玉俠.生命化教育視角下的課堂教學[J].衡水學院學報,20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