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國娣
摘要: 為全面貫徹執行黨中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廣大教師必須樹立現代健康觀和現代體育觀,將兩者有機整合。作者認為體育教學和健康教育相整合,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
關鍵詞: 體育教學健康教育有機整合提高素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全面貫徹執行黨中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就必須樹立現代健康觀和現代體育觀。由此可見,學校教育中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關系密切。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兩者有機的整合起來進行教育,使之健康而全面地發展,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相整合,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都是為學生的身體服務的,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體育與健康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健康建立在身體鍛煉的基礎之上,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中小學體育教育大綱》規定:學校體育要做到養護與鍛煉并重的原則,在增強學生體質、傳授技能技術的同時,把體育教學與衛生保健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因此,體育教師應按大綱的要求,寓健康教育于體育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無論是備課、上課、課后小結等都應有滲透意識;無論是新課、復習課,教師都應該把握時機,恰如其分地進行衛生保健知識的教育。例如:體育課的著裝,不得穿皮鞋、涼鞋,不得攜帶鑰匙、小刀等利器;教師要提前平整場地、翻松沙坑,避免或減少出現摔倒、擦傷、扭傷等傷害事故;上投擲、器械體操、攀爬、攀越與技巧等需用器械的課,教師必須認真細致地檢查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及時排除隱患。如進行長跑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從健康的角度對學生曉之以理,教育他們呼吸道系統對人體的重要性,長跑時應用鼻子呼吸,氣息均勻,跑速要適當中等,促使學生從養生健體的高度認識體育學習。
二、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相整合,能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在體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本學科身體活動的優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例如:在寒冷的冬天里進行長跑鍛煉,對學生既是耐力的較量又是毅力的考驗;一場激烈的球賽,學生既鍛煉了身體又樹立了團隊精神;一堂精神振奮的武術課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民族精神;還有體操、游泳等體育活動項目都能鍛煉個體的意志力,使其精神振奮、擺脫煩惱、陶冶情操。
體育教學中的各種比賽是形成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有力陣地。每次比賽結束后,老師都應針對比賽的勝負結果及時地進行總結。例如:個人的比賽(跳繩、跑、體操等),教育學生要不斷進步,向更高的目標努力;沒有獲得勝利的學生要樹立自信心,自覺、積極地進行鍛煉,爭取迎頭趕上。團體類的比賽(接力、球類等),教育學生勝利了,要不斷發揚團隊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態,不驕不躁;失敗了要尋找原因,加強合作,最重要的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失敗與挫折,指出失敗與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應擺正自己的心態,通過努力戰勝挫折。如在我校舉行的拔河比賽中,我班失敗了,不少學生號啕大哭,對贏的班級懷有不滿情緒。當時,我適時進行了心理教育,既鼓勵了他們強烈的班級榮譽感,又指出了面對失敗應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在我動情的教育下,學生的心態得到了有效的調整。將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以健康的、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對待學習、對待生活,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三、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相結整合,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
新的省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中有很多衛生保健知識,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認知能力差,要將抽象的衛生保健理論變為他們樂于接受的學習形式,就應結合他們的年齡和身心特征進行教育。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圖畫、模型、錄像、幻燈、故事、小品、游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理論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避免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和千篇一律課課雷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例如:小學《體育與健康》四年級第39課《小傷簡易處的方法》,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表演小品《受傷了,怎么辦》。場景:兩個調皮的學生你推我我推你,一個學生被推倒的摔在了地上,流血了,另一個著急地說:“怎么辦呢?”表演到此為止,老師揭示課題《小傷簡易處的方法》。再如:五年級《體育與健康》第40課《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紹自己科學鍛煉身體的各種好方法。這樣的授課方式不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更有利于他們掌握知識。
健康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也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相結合,是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必然趨勢,體育教師必須在這方面積極探索、認真鉆研,找到最佳的結合點,認真上好《體育與健康》課。
參考文獻:
[1]中國學校體育.2001(6).
[2]《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參考書.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