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立新
摘要: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帶來諸多社會問題,思品教育也陷入困境。教師不能再延續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只傳授給學生一些應試的知識和技能,而應該反思思品課堂的根本任務,即幫助學生實現作為社會人的有效自我發展。作者思品教學生活化是學生實現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 思品教學生活化價值研究
一、思品教學的現狀
現在較多的思品教師忽視了思品課堂的根本任務,即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融入社會,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而是在圍繞著考試的要求,傳授給學生應試的知識與技能,造成教學過程往往與學生生活脫節,這樣的思品課堂無疑是空洞、缺乏活力的,最重要的是無法達到思想品德學科教育學生如何做一個能夠自我發展“社會人”的目的。
因此,在推進現代化進程的大背景下,思品教師應該思考如何讓思品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生活化,應該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使學生喜歡上課堂教學,為學生發展自我創造一個有效的平臺,而不只是一種為了完成而完成的教學任務。
二、思品生活化課堂價值的具體體現
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新課程的追求,它強調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倡體驗、探究、參與、合作、討論、調查、社會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
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對自我發展有用的知識,掌握對自我發展有用技能,升華對自我發展有用情感價值觀。在思品生活化課堂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為學生提供思品發展的有效平臺。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生活化課堂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提供一個非常有效的平臺。
2.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形成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思品生活化課堂的任務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3.引導學生更好地關注社會。
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思品生活化課堂的價值取向在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三、思品生活化課堂實現內在價值的策略
皮亞杰的知識建構理論指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們具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理的智力潛能;相應的,學習不單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的知識經驗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思品教師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教學活動,改進教學手段,關注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的相互作用,使得思品課堂能充分實現其內在的價值。
1.思品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中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思品不僅僅是掌握適應社會的技巧,而是對社會發展和人自身發展的探索。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應該依托于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而不是教師隨便找來的生活案例,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提高思品課堂的教學效率。
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新課程建構的基礎。新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要求思品教學巧用生活資源,是指教師選用的生活資源應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良好的品德,能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為此,教師選擇生活資源時不僅要考慮特定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考慮普通學生的共性情況,應選擇那些對學生具有普遍教育意義的,有利于實現教育的理想和辦學的宗旨,反映社會的發展需求和進步方向的資源,盡量運用能產生積極效應的生活資源,給予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下成長的學生必要的價值觀引導。
如在上《身邊的誘惑》時,教師可以以每周一次的晨會為例。晨會上有時會聽到值周長表揚拾金不昧的同學,這些同學的行為就可以作為抵御“金錢的誘惑”的正面例子來引用。運用發生在學生身邊或身上的資源,不僅教學內容變得豐富了,使學生產生了親切感,而且給予了學生正當性價值取向的評價,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諧統一并有機地滲透到了課堂教學中去。
2.思品教學活動生活化。
在思品生活化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思品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確立角色身份,讓學生以主體角色身份,承擔學習任務,根據自我發展需要,自主確立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安排學習活動,甚至進行學習的自我評估。通過自我學習實踐活動,發現問題,激發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愿望。然后,大家帶著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通過學生間、師生間相互學習、交流,來實現學生自主性學習,從而樹立教師正確的教學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切地認識到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可以運用在思品課本中所學到知識來解決。
3.思品教學手段生活化。
新的教學觀認為,教學不再是以教材為媒介的師傳生受的特殊認識活動,而是以對話、交流為主的知識創生活動,而是基于民主平等基礎上的“師生之間以交流、對話、合作為基礎進行文化傳承和創新的特殊交往活動”。所以從教學方法看,要堅持啟發式,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激勵學生積極思考社會生活遇到問題,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所提出的問題都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要能引導學生看到問題表象背后的實質,從而能正確認識社會,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將來融入社會,做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要特別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盡量地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現代氣息,使他們感受到多媒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4.課外活動生活化。
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新課標強調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課程與社會的聯系。因此思品教師應該充分引導學生參加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來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外活動的生活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總之,思品生活化教學的內在價值就在于迫使思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并發揮在教學上的創新能力,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水平,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能更好地認識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也為自身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