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剛剛閉幕的市十次黨代會是上海在轉型發展的攻堅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這次大會不僅確立了上海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而且對今后一段時間上海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作出了部署。會議提出的“著力推進執政方式的現代化”、“深入推進依法治市”、“更好地把握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規律”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對于指導、推動和保障市十次黨代會精神的全面貫徹落實,特別是進一步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必將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提出和推進依法治市是上世紀末市委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而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1999年8月,市委首次召開上海市依法治市工作會議,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市的口號、目標和任務。同年12月,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制定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貫徹落實依法治市工作綱要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出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36條具體意見。十三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依法治市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有效促進和保障了上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星移斗轉,月異日新,如今上海站在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關口,依法治市也進入了一個亟需提質升量的新階段。市十次黨代會在統籌規劃今后五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從全局高度對新形勢下的依法治市工作進行了布局謀篇。認真研讀大會通過的九屆市委報告,可以說一大亮點是通篇都貫穿著依法治市的理念和精神。據初步統計,報告中直接使用“依法”、“法治”、“依法治市”的表述多達28處,特別是報告在談到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時,十分鮮明地將“法治完善”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一項重要內容和衡量標準,令人耳目一新。這深刻表明,實行依法治市,推進法治建設,不僅將成為上海今后發展的重要任務,而且將在更大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入全市工作的各個方面。
任務已經確定,關鍵在于落實,而落實的關鍵取決于認識的清醒和思想的堅定。回顧思考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艱難歷程,分析研究上海創新轉型中遇到的諸多困難和挑戰,可以越來越深刻地感到,上海要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形成新優勢,必須堅持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上海特點相結合,以更寬的視野和更大的心胸,加快推進依法治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城市。當前尤其需要克服有礙依法治市的三種不利思想和行為。一是要克服將依法治市、法治建設當作可做可不做的軟任務的思想;二是要克服將依法治市、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對立起來的觀念;三是要克服將依法治市、法治建設與民主政治建設割裂開來的做法。必須真正認識到,現代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離開了法治,不可能建立一個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真正認識到,現代民主是法治基礎上的民主,離開了法治,任何民主都可能在混亂無序中變成一種壞的民主;必須真正認識到,上海要實現“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離開了法治,最終將事倍功半甚至無法達到如期目標。
法治是現代文明國家的重要標志,也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必然追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俞正聲在十屆市委一次全會講話中談到“講法治”時再次強調指出:“經濟社會的轉型、人民生活的改善、執政方式的進步,等等,都依賴于法治的改善。越是形勢復雜,越是任務緊迫,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堅持依法辦事,堅持以法律思想建設法治城市。”這既是對市十次黨代會有關依法治市論述的權威闡發,更顯示了上海在新形勢下加強法治的堅定信念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