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宣

城區市容環境水平體現了政府的管理能力,也是居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2008年,在“迎奧運、迎世博、迎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期間,靜安區華山路488至504號(華山醫院段)卻暴露出跨門營業,生活餐廚垃圾亂堆放、處置不及時等問題,造成該區域部分時段市容環境臟亂差的現象。經市民舉報、區媒體曝光后,在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區人大常委會根據區委的要求,組織人大代表組成專門調研組赴現場查看,并到靜安寺街道、區市容市政委、區工商分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分局等單位進行專門調研,了解了這一區域出現臟亂差現象的基本情況,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主客觀原因,從建立市容管理長效機制的角度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調研報告。專題調研報告引起區領導高度重視,并直接推動政府邁開了市容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2009年初,區市容市政系統與區綠化系統整合,形成區綠化市容系統,區綠化市容系統內部建立了聯手聯動的“1+3”運作模式,形成市容環境綜合管理、綜合執法、綜合服務的“三位一體”一體化系統。這一管理體制在世博期間改善市容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靜安區在當時全市文明指數測評中連續名列前茅。
為鞏固成效,促進世博后的城區市容環境實現常態優良,2010年,區人大常委會聯合區政府共同籌辦了“環境·世博·生活”——城區市容環境長效管理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進一步鞏固提高靜安城區管理工作成果,為靜安區在世博后如何完善城區長效管理機制建言獻策。
針對市容管理中一些部門執法合力有待增強這一問題,靜安區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行政聯合執法機制,并在實踐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這一工作機制作為今年依法治區的重點工作項目,將在實踐中進一步實施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