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軒

近年來,在建設楊浦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的進程中,楊浦區委充分認識到,法治建設對創新發展和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保障作用,著力在體制機制、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法律服務等方面探索創新,深入推進依法治區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楊浦特色的法治建設之路。
健全體制機制:著力提升整體工作水平
楊浦區從組織領導、工作機制、落實推進著手,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社會參與的依法治區工作格局。
2005年楊浦區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設法治化城區,并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政府主要領導等任副組長的依法治區領導小組,今年又對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充實,專門設置了專職副組長一職。為推進依法治區工作規范化,逐步建立了領導小組會議、成員單位季度工作例會、重點項目征選、督查推進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將依法治區工作列入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列入區委區政府年度工作要點,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去年9月份,楊浦區委專題調研法治城區創建情況,就創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的措施,今年3月和4月,先后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和依法治區推進大會,全面總結部署依法治區工作。
規范行政行為:著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行政權力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依法治區工作的實施。為此,楊浦區不斷深化舉措,規范政府行政行為,切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行政復議制度在化解行政糾紛、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楊浦區不斷暢通行政復議渠道,改進審理方式,積極探索行政調解和解,努力做到“案結事了,息議罷訪”。2011年,共審結行政復議案件46件。為進一步提升行政復議的公正度和社會認可度,今年4月,楊浦區正式成立了由知名法學專家、資深律師等組成的行政復議委員會。這是繼閔行之后本市第二家區級政府成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
行政訴訟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一方面反映了政府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具體案例增強負責人對行政行為的違法性或不當性的認識。2008年,楊浦區制定了《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出庭應訴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范圍、程序、評查辦法等。實施至今,行政負責人共出庭應訴17起。以楊浦區公安分局為例,近年來先后有包括分局人口辦主任、派出所所長等9名領導干部出庭應訴,這主要得益于該局按照《暫行辦法》要求,結合公安工作實際,全面推行了執法部門科所隊長出庭應訴制度,對出庭應訴職責和范圍作出了明確要求,對人員確定、庭前準備、庭中參與、庭后評議等四方面出庭應訴工作流程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為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突出問題,在全區開展了2010年行政執法案件評查活動。對于發現的問題,主動與相關行政執法部門溝通,對于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習慣做法給予提醒和糾正,對于執法主體的認定、重要法律程序的執行、自由裁量權行使是否得當、對相對人的訴權告知、法律文書的規范等提出意見和建議,對3家存在問題比較集中和突出的單位發出了法制建議書。
公正廉潔司法:著力強化司法保障力度
司法,作為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與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楊浦區法院在能動司法、司法為民和廉潔司法等方面創新舉措,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能動司法方面,2008年知識產權庭成立,全面實行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審判模式,2010年金融審判庭成立,集中審理金融案件和新類型民商事案件,先后舉辦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建設中金融審判與金融司法服務研討會和以“創新城區建設與知識產權保護”為主題的城市法治論壇,探索從法律層面建立與創新城區建設相適應的司法保障途徑。
司法為民方面,堅持“司法關注民生、審判貼近楊浦”的工作主線,從區情出發,發揚和創新“馬錫五審判方式”和綜治戰線的浙江“楓橋經驗”,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社區法官工作機制,選聘12名優秀退休法官,組建社區法官隊伍進駐12個街道(鎮)社區,成立了4個巡回審判法庭,建立了相應規章制度,構成了訴調密切對接的“前店后廠”模式。楊浦區法院的“建立健全社區法官工作機制”被評為2009年“上海市依法治理優秀案例”。
廉政建設方面,強化各類廉政規定的學習,舉辦廉政警言警句征集評選,逐級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落實重大事項申報、述職述廉、民主評議、誡勉談話等監督制度,落實法官配偶為律師一方的退出機制,加大明查暗訪,向特邀監督員、案件當事人發放《廉政監督征詢意見表》。楊浦區法院防控廉政風險的做法在全國法院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會議上作了交流。
優化法律服務:著力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法律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科學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改善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楊浦區司法局一手抓法律服務業發展,不斷壯大法律服務隊伍,一手抓法律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在推動傳統老工業城區向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型城區轉型的進程中,楊浦區重大建設項目非常多、舊區改造力度非常大,征收(動遷)任務非常繁重。面對素有“天下第一難”之稱的征收(動遷),楊浦區司法局迎難而上,探索建立了律師參與拆遷工作長效機制,通過組織律師深入基地以開設“法律咨詢服務窗口”、與舊改指揮部、街道、拆遷公司組成“四位一體”矛盾調解平臺、設立巡回調解庭等形式,全方位全過程提供法律服務,促進陽光、和諧征收(動遷)。在這一機制的作用下,在短短三個月內,上海軌道交通12號線楊浦段長陽路站動遷戶中近九成簽約,內江路站與隆昌路站動遷基地動遷戶更是在有獎期內100%簽約。
楊浦區現有科技企業近五千家,其中為數不少是中小科技企業,他們普遍存在科技含量高、法律服務需求高卻無力購買法律服務的情況。為此區司法局適時而動,與區科委等職能部門探索建立了法律服務進科技園區的長效機制。組織推選四維樂馬、尚佳、鳳凰等律師事務所與楊浦科技創業中心、五角場高新技術園區簽訂共建協議,在科技園區設立咨詢點和咨詢專線電話。以2011年為例,律師為園區企業提供免費法律咨詢200余次,審查員工手冊、勞動合同和對外合同近100件。
為充分發揮律師在社會管理方面的作用,進一步促進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和幫助其防范法律風險,2003年5月成立的區政府法律顧問團,建立了一整套較為成熟完備的工作制度。成立至今,區政府法律顧問團共接受委托處理各類法律事務356件,出具法律意見書300余份,涉及起草審查協議、化解疑難糾紛、房地產開發、動拆遷、企業轉制、招商引資等方面。
楊浦區現有科技企業近五千家,其中為數不少是中小科技企業,他們普遍存在科技含量高、法律服務需求高卻無力購買法律服務的情況,為此區司法局適時而動,與區科委等職能部門探索建立了法律服務進科技園區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