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蓮

第1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4月25日,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1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和2011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旨在讓社會各界進一步了解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推動社會管理創新,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
據悉,一年來,上海知識產權審判質量效率進一步提升。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與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杜國發侵害商標權糾紛案入選2011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莊則棟、佐佐木墩子與上海隱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等4起案件入選2011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50件典型案例。2起案件在201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載。
案例指導重“三化”
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志先說,近年來,上海法院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審判典型案例的實踐與理論價值,積極探索案例指導工作,體現了案例遴選制度化、載體多元化、運用信息化特點。
該院以“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50件典型案例”、上海法院“四個一百”、“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的評選為平臺,推進“精品案戰略”;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等期刊呈現典型案例,擴大影響,豐富知識產權法學理論;以書籍匯編經典案例,高院出版《知識產權案例精選》9本,市其他法院出版同類書籍10余本,為審判積累了豐富的裁判思路和理論成果;開通“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網”,以案例網絡共享宣傳拓展與社會的溝通。
新型案例重“靈活應對”
審判白皮書指出:2011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2485件,二審490件,總計2975件,比2010年分別增加16%、9.4%、14.8%;對應審結比例分別增加16.8%、9.3%、15.5%。刑事案件一、二審受理率比2010年分別增加103%、350%,審結率分別增加147.3%、185.7%。
知識產權案件新類型不斷出現,如審結的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訴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著作財產權糾紛案,系首例涉及技術轉碼行為的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新技術的運用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較為活躍,帶來了新的法律爭議。另外,著作權案件數量較快增長,商標案件涉及知名品牌多,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尤其是涉商標犯罪案件大幅增加。
不同類型案件采取不同方法。審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注重依法采取訴前臨時措施,同時堅持貫徹全面賠償原則,依法判決侵權人賠足權利人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成本,加大惡意、重復、群體、規模化侵權等侵權行為賠償責任,盡量依據權利人實際損失或侵權人非法獲利判決賠償數額。審理刑事案件則積極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各級法院運用多種刑罰手段,在使用主刑的同時重視財產刑的使用,運用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綜合審判模式,等等。
審判機制重“調整完善”
2011年,知識產權審判機制建設進一步加強。4月,經最高法院批復同意,普陀、徐匯、閔行三家區法院成立知識產權審判庭。高院與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會簽《關于本市審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調整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指定管轄范圍。高院對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級別管轄進行了調整。上海法院積極探索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嘗試與上海版權糾紛調解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合作開展委托調解。高院通過加強調研指導、業務培訓、理論研究和開發辦案軟件等措施,促進法律適用統一。
此外,上海法院積極以司法建議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全市法院知識產權審判部門去年全年共發出司法建議19份,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并通過“以案說法”回應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