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芳
摘要: 新一輪新課程改革特別指出要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在聽力成為高考必考題型之后,聽力訓練在英語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也是學好英語的關鍵一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多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力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聽力訓練聽力水平提高方法
一直以來,聽力訓練成為中學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而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使他們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則成為廣大英語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影響英語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語音、語速、語調、詞匯、重音、句法、文化背景、記憶力和應試心理等,考生要想克服這些障礙,就要經(jīng)過強化訓練,才會有重大的突破。但僅僅靠大量的練習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分析其原因和掌握正確的方法與技巧,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聽力訓練的效率。
一、聽力薄弱的原因
1.缺乏聽力氛圍。
語言學認為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因素有環(huán)境因素、情感因素、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對于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首先就缺少學習英語的天然條件——環(huán)境。在我們生活中及我們所生活的空間需要使用英語的時間很少,只有上英語課,學生才有學習英語的氛圍,而很多學生又因怕說錯而羞于開口,因此許多學生不具備這種語言輸入的自然環(huán)境,因而聽起來感到生疏和困難,以致產生了畏懼心理,給聽力理解帶來了困難和障礙。
2.基礎知識薄弱。
有些中學生詞匯量少,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時態(tài)、語態(tài)及短語反應不靈敏,再加上對發(fā)音者的語音、語調、語速不適應,就會對學生的聽力產生很大影響,對學生的聽力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3.母語的干擾。
首先,許多中學生在聽英語材料時,時常受母語的干擾,習慣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譯,這樣學生的反應速度及記憶效果都會受到影響。其次,由于漢語的句子結構和語序與英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依賴漢語來理解句子很容易造成理解錯誤,不能做到聽音會意,并且聽的時候精力集中于翻譯,無暇顧及上下文,對于一些較長的的句子,翻譯就更難了。如“He could hardly catch what the teacher said because there was much noise then.”這樣的句子,既要尋找與hardly ... what ... because ...相應的漢語,又要考慮時態(tài),再領會其意思,速度自然就慢多了,而且容易理解錯誤。
二、聽力訓練策略
1.消除聽力客觀障礙。
(1)認真教好音標,嚴格把好音標關。學生只有讀準確了,才能正確地理解每一個單詞。另外,平時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yǎng)。語句重音、節(jié)奏、連讀及語調等均屬于朗讀技巧范疇。教師應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按客觀要求去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加強訓練學生這方面的技巧。朗讀技巧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及時、準確、耐心地傳授并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模仿、練習,在教學每課的生詞時,一定要耐心地指導學生讀準,在教學對話和課文時,要引導學生跟著錄音機朗讀,注意語句重音、節(jié)奏、連讀及語調等,只有平時點滴積累,才能等來高考時的水到渠成。
(2)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任何一門語言學習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和積累。教會學生根據(jù)音標記憶單詞,根據(jù)構詞法擴大詞匯量,根據(jù)分類總結回憶單詞。要求學生既正確拼出單詞,又準確讀出單詞。這樣一來,記憶的保持時間就會更長。
2.激發(fā)興趣,提升自信。
人類總是樂于做讓自己高興的事,而避免做那些會讓自己產生痛苦感覺的事情。如果聽力訓練讓學生感到困難,他們的大腦就會給自己一個信號:“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我要避開它。”這樣,怎么能夠激發(fā)興趣,提升自信呢?其實讓學生對聽力訓練產生興趣,讓他們的大腦給自己一個“這是一件快樂的事,讓我再嘗試一下”的信號,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適當降低標準。教師首先要做到對學生的能力水平了然于胸,知道他們的起點在哪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把練習的標準降低一些,如聽單詞,如果一開始就把非常容易混淆的單詞讓他們做辨音練習,學生做這個也是錯,做那個也是錯,就喪失了自信心,不會有興趣繼續(xù)認真地完成。但如果把容易區(qū)分的先給他們做,學生一聽就明白,覺得很簡單,他們就愿意進行更進一步的嘗試,當然難易也應該有梯度,否則一味地降低標準,學生也會漸漸注意力分散,興趣提不起來。通過適當降低標準的方法,并在練習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更能使學生對此產生新鮮感,讓學生覺得做英語聽力練習還是蠻有意思的。
3.消除心理障礙,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下,就容易產生緊張心理,從而影響聽力的質量和效果。學生的實踐表明,在正規(guī)考試時往往沒有平時聽的效果好,所以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克服緊張心理。把握語篇的意義,把重點放在聽中心思想、主旨與說話人的意圖上,而不是放在辨別單個詞義上,尤其在遇到不熟悉的詞或短語時,不要緊張,而要學會放棄。有的學生在聽力測試時,希望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單詞都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事實上沒有這個必要。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選材必須恰當,所以材料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學生聽力的理解程度,不同階段的學生必須使用不同級別的材料。比如聽力材料中生詞量過多,會使學生產生急躁情緒。因此選擇難易適中、篇幅適當、語速適宜的材料非常重要。要盡量使學生在聽力的開始階段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對聽力產生興趣,產生輕松感,從而克服恐懼心理。教師在訓練學生聽力時不妨由單詞、詞組到句子,再過渡到對話或短文,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這樣由淺入深,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適應了材料難度的增加。
4.多給學生傳授聽力技巧。
(1)掠讀題目,抓住重點。在聽之前,先讓學生熟悉題目,知道題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注意特殊句型,把握關鍵詞。學生要注意轉折、讓步和否定的特殊句型及時態(tài)的轉換,要學會通過轉折和讓步表明說話者的真正意圖。表轉折的常見詞是“but”,一般來說聽者要注意but后的意思,這是整句的主要部分。其他表轉折和讓步的詞還有:although,even if,instead of,however等。另外,要注意一些表示否定意義的關鍵詞、詞組,如:no,not,never,hardly,neither,too ... to,little等。
(3)集中精力,捕捉信息。學生要注意捕捉錄音中涉及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方式(how)、數(shù)字(how many/how much)等。集中注意力聽,邊聽邊記,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4)聽清主題句,把握中心思想。考查材料的中心思想是測試聽力能力的重要內容。短文或獨白的主題句往往出現(xiàn)在文章的首句,偶爾也出現(xiàn)在句中或句尾。主題句往往是一篇聽力材料的中心思想,文章中的其他內容都用來說明和發(fā)展主題句,聽清主題句尤為重要。
(5)聽話聽音,善于取舍,核對復查。聽對話練習時,要注意說話者的語調和重音,認真猜測說話者的意圖,正確把握每句話的意思,再通過合理取舍,選定正確答案,最后對選定的答案進行核對。
5.科學設計聽力練習,營造聽的氛圍。
做聽力訓練時,總是要求學生根據(jù)所聽材料完成某些練習和試題,教師也根據(jù)他們對這些練習和試題所做的反應來判斷他們的理解程度。這就要求設計測試題時既緊扣聽力材料,又簡明易懂、難易適度,否則教師就很難判斷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
要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我們就要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聽的機會。我們應做到課上課下結合、校內校外結合,如進行課前值日生匯報、開辟英語角、創(chuàng)辦空中語音室等,同時鼓勵學生多說,說的過程就是別人練聽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
參考文獻:
[1]張正東.談運用任務型教學的三個問題.中小學外語教學.
[2]孫琳.教學行動研究中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分析.中小學外語教學.
[3]謝春坤.淺談英語聽力訓練教學技巧.中小學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