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紅
摘要: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教師要從科學的角度,根據不同年級的年齡特征適當布置家庭作業,以利于學生通過完成家庭作業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 英語課堂教學家庭作業“減負”
《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教學科研管理”第11條規定:“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小學、初中、高中學生每天在校活動總量分別不超過6小時、7小時、8小時;家庭作業量分別不超過1小時、1.5小時、2小時。”實際上,許多初中生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遠遠超過1.5小時,有時特別是臨近考試時,學生做家庭作業甚至到深夜十一二點,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家庭作業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而且,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手段。但是過多的家庭作業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感,為了交差而完成作業,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如何才能更好地、更合理地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既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呢?我通過實踐和觀察,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充分備課,提高課堂效率,有效減少家庭作業。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如果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就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課堂效果。充分備課,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得多了,家庭作業的存在與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學生也可以從繁重的家庭作業中解放出來了。例如,我在教授Unit 3 Lesson 9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如何詢問和回答時間”,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就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half”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圓卡紙,把它剪成一半,告訴學生這是圓的一半,也就是half。講到“quarter”時,又把半圓剪成一半,剩下來的就是圓的四分之一,也就是“quarter”了。這樣學生就形象地明白了這兩個單詞的意思。講到如何表達時間時,我用了一個用紅卡紙做的大鐘,同學們一開始就被它吸引住了,顯得頗有積極性。用實物讓學生練習“Whats the time? Its ...”的句型,學生掌握得很好。一堂準備充分的課,可以讓學生不必再做家庭作業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匪淺。
二、堅持輔導,及時發現問題,避免布置無效的家庭作業。
因為英語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很容易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即使讓他們做大量的家庭作業也無濟于事。如果后進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為此,我制訂了具體的計劃,對學困生進行有計劃的輔導,而不是給他們布置大量的無效家庭作業。例如,我把這些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采取集體輔導的方式,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定下心來學習。教師對于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少布置甚至不布置家庭作業也將順理成章地實現。這樣不僅學生受益,還減輕了教師負擔。
三、精心設計,家庭作業的布置應當“少而精”。
家庭作業的布置包含著教師的智慧。它滲透著素質發展的最新增長點,蘊涵著激發探究的興趣,傾注著教師的美好期望。它是教師教學的一件藝術品,這樣的作品,使學生欣喜地觸摸、大膽地探究,享受探究過程中的樂趣。我們經常說給孩子減負,還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并不是簡單地減輕家庭作業量,而應該設計更有效能的精品作品。例如我在教授完牛津英語8A Unit1 Past and present讓學生用英語寫一篇介紹家鄉變化的文章。要求學生可以從環境、交通、建筑、野生動植物的種類、人們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考查。學生可以通過采訪、文獻研究、上網搜集信息等方式完成作業。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使用過去時態和現在完成時態,并對change a lot, be in use/ service, turn into, used to等本單元大量重點詞組運用,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通過比較過去和現在的不同,讓學生感受時代變遷所帶的社會的變化與進步,并引發他們思考哪些變化是積極的,哪些變化是不利于人們生活的。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引導他們從身邊事做起,為社會、為家鄉作貢獻。學生通過寫一篇文章就能達到復習本單元的大部分知識的目的,比起讓學生抄課文、單詞、短語的作業量少得多,并且這樣的作業選材貼近生活,是學生所喜愛的。
四、正視差異,家庭作業的布置要有層次性。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學習方式和效率各不相同,但家庭作業“以一概全”“一刀切”,忽視了這種差異,學生對于作業沒有自主權,無法根據實際來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更沒有空間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因此,作業布置要有層次性。作業分層次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如在預習8B Unit2 Travelling時,我設計四項難度不同的作業:(1)查詢中國有哪些名勝古跡。(2)查詢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3)用英語介紹你最熟悉的名勝古跡。(4)查閱有關本單元六個世界名勝古跡的資料。要求全班學生任選一項作為家庭作業,并鼓勵學生多選多做,使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特長,自主選擇作業。對于那些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完成兩項三項甚至四項作業,確保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
如何讓英語家庭作業既能成為課堂教學有效的補充,又不會成為學生繁重的負擔,達到“減負”目的,這是每位英語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對學生“減負”應該減,但不能簡單地“減”,減負的同時應促進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從科學的角度,根據不同年級的年齡特征適當布置家庭作業,以利于學生通過完成家庭作業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