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12臺灣大選

2012-04-29 00:44:03彭維學
領導文萃 2012年6期
關鍵詞:英文

彭維學

1月14日,攸關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前途的臺灣“二合一”選舉結果揭曉,馬英九以領先蔡英文近80萬票的優勢成功連任,國民黨在“立法院”穩定過半。此次選舉是島內民眾對馬英九“堅持九二共識、發展兩岸關系”與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加劇兩岸緊張”兩條發展路線的全民投票,也是對清廉誠信與虛偽貪婪兩種政治人格的大對決。務實客觀分析選舉結果及原因,對于正確認識臺灣社情民意變化、把握藍綠版圖消長、判斷2016年“大選”形勢、充實對臺政策內涵、把握兩岸關系大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解讀1

2012年臺灣“大選”結果及原因

一、選舉結果的五個觀察點

第13任臺灣領導人選舉選民總數1808萬多人,投票率為74.38%,為歷次直選最低。其中,馬英九獲689萬多票,得票率51.60%,比2008年的58.45%少6.85%;蔡英文獲609萬多票,得票率45.63%,比2008年“謝蘇配”的41.55%多4.08%;宋楚瑜近37萬票,得票率僅2.77%。

立法部門選舉,區域“立委”投票率為74.72%,創歷次“立委”選舉新高;不分區“立委”投票率為 74.33%。在113席中,國民黨64席,民進黨40席,親民黨3席,臺聯黨3席,無黨團結聯盟及無黨籍3席。政黨得票率方面,國民黨44.55%,比上屆51.23%少6.68 %;民進黨34.62%,比上屆36.91%少2.29%;親民黨5.49%;臺聯黨8.96%;新黨1.49%;其余黨派4.89%。其中,藍營政黨得票率合計51.53%,比2008年的55.83%少4.3%;綠營政黨得票率43.58%,比2008年的40.74%增加2.84%。藍營占總席次的62%,綠營占38%。

此次選舉是回歸藍綠基本盤和島內政治現實的一次重要選舉,有五個觀察點值得關注。

第一,“馬大勝、蔡大敗”影響藍綠士氣消長。從縱向比較看,2000、2004年兩次“大選”,勝負差距都比較小,2004年民進黨贏國民黨僅0.22%,不到3萬票。2008年國民黨先后在“立委”和“總統”選舉中狂勝民進黨,是陳水扁“急獨”貪腐、民眾望治心切這一特殊環境下的產物,并沒有真正反映國、民兩黨的實力。從橫向比較看,此次選舉回歸藍綠競爭常態,選情高度緊崩。民進黨揚言“總統”選舉小贏20萬票、“立委”要奪45-50席,甚至爭取“立院”過半。在馬當局政績和能力屢遭質疑、民進黨奪權氣勢急劇膨脹、親民黨分散泛藍選票的情況下,馬英九打贏“二合一”選舉,“總統”得票還超過預期,不僅鞏固了泛藍基本盤,還吸引了部分中間選票。與一些國家和地區領導人選舉、多數執政黨受全球經濟危機沖擊遭遇大敗的形勢相較,馬英九“小贏其實是大勝”。而蔡英文得票率僅比民進黨最低迷時期的2008年“大選”多4個百分點,“立委”席次也比預期差很多,這一結果雖不是慘敗,也可稱之為大敗。

第二,“藍略大于綠”選民結構仍有擴大空間。泛藍兩項選舉得票率較2008年有所下降,但均比泛綠多約8個百分點。泛藍“立委”席次較上屆減少,但仍比綠營多27席。從近20年“中央級”選舉結果看,除2004年“總統”選舉因“公投綁大選”、“三一九槍擊案”等事件影響,民進黨得票率領先國民黨0.22%外,其他幾次“總統”選舉得票率從未超過46%;泛綠“立委”選舉得票率從未超過44%,席次率從未超過45%。而且,兩項選舉投票率均不足75%,遠遠低于外界預估的78%-80%,說明部分過去支持馬英九的選民雖放棄投票,但并沒有完全轉投蔡英文,國民黨未來仍有擴大選民支持的空間。

第三,“北藍南綠”格局強化了民進黨“鄉村政黨”特色。泛藍“北部大勝、中部小贏、南部中輸”局面,致使民進黨“南部大贏、北部小輸”算盤落空。綠營在南部6縣市和北部宜蘭縣共領先55萬票,藍營在其他15個縣市領先134萬票。民進黨政治版圖局限在南部農業縣市,在中北部和都會地區開拓選票的能量持續下降。由于中北部有效選票近890萬,是南部408萬的2倍多,“北藍南綠”格局的強化實際上對民進黨拓展選票極為不利。

第四,民進黨南部優勢因ECFA效應開始弱化。民進黨計劃在南部票倉大贏70萬票,結果只贏53萬。除高雄市外,民進黨南部其他4個執政縣市“大選”投票率比總投票率低2-5個百分點。島內媒體分析,多數南部農民情感上偏向民進黨,但并不是“鐵桿臺獨”。一些人擔心民進黨上臺損害ECFA帶來的經濟效應和陸客赴臺商機,開始轉為不投票的隱性選民。

第五,民進黨縣市長選舉優勢未能轉移到“大選”上來。由于候選人人格特質、兩岸議題的重要程度、選民的重視程度不一樣,地方層級縣市長、“五都”市長選舉的勝敗結果,一般不能復制到“大選”上來。蔡英文各縣市“大選”得票率比2009年縣市長、2010年“五都”市長選舉民進黨候選人得票率明顯下滑;屏東縣、臺南市綠營優勢區,選民分裂投票現象嚴重,蔡英文得票分別比黨籍“立委”少約2萬、3萬票。

二、“馬勝蔡敗”的五大關鍵因素

藍綠基本盤、候選人形象與實力、兩岸政策與美日因素、民心走向、選舉策略等,是影響島內選舉結果的主要因素。

第一,國民黨激發泛藍危機意識、操作“棄宋保馬”的選戰策略最大限度凝聚了泛藍基本盤,而民進黨派系斗爭與天王整合失利削弱了整體戰斗力,這是“馬勝蔡敗”的根本因素。

長期以來,島內選民結構呈現“藍大于綠”的態勢,這是決定“大選”勝敗的根本因素。此次選舉中,同屬泛藍陣營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堅持參選到底,對馬英九連任構成重大威脅,激起泛藍選民高度焦慮。國民黨采取“尊宋”姿態、對宋參選冷處理,同時強調“投宋即是幫蔡”,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等大老希望泛藍選民吸取2000年“國民黨分裂、陳水扁得利”的慘痛教訓,“集中選票”支持馬英九。危機牌、棄保牌拉高了藍綠對決態勢,沖高了藍營投票率,吸引泛藍選民回流。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新竹縣市等藍營票倉,投票率比總投票率高2個百分點左右,比南部民進黨執政縣市高3-8個百分點。宋得票比連署票少近10萬票,比他2006年參選臺北市長4.1%的得票率、選前7-10個百分點的民調支持度都低,說明“棄宋保馬”效應充分發酵。而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影響到一些淺綠支持者利益,尤其是黨內最具實力的蘇貞昌著眼于2016年“大選”,并未賣力輔選,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民進黨選情。

第二,兩岸共同堅持“九二共識”、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的政策與效果,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島內多數民眾認同,為馬英九加分效果明顯。

2008年5月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會協商,簽署了16項協議,極大促進了兩岸共同發展,尤其對臺灣提振經濟、增加就業、擴大國際參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蔡英文堅持“一邊一國”論,否認“九二共識”,拋出內容空洞的所謂“臺灣共識”,引起海峽兩岸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擔憂。國家主席胡錦濤、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等不斷發出強烈信號,強調否認“九二共識”將導致兩岸關系停滯倒退。選前一個月,美國行政部門公開釋出“不放心蔡英文、支持馬連任”的明確信號。郭臺銘、張榮發、王文淵、王雪紅等知名企業家擔心蔡英文上臺,“敗掉兩岸和平紅利,輸掉臺灣經濟”,選前一周紛紛公開支持“九二共識”,強調“沒有‘九二共識,臺灣經濟馬上會倒”。大陸、美國以及島內各界形成支持“九二共識”的強勁風潮,極大提振了馬英九選情,重挫蔡英文選情。

第三,馬英九清廉誠信形象與蔡英文虛偽貪婪人格形成鮮明對照,馬在中間選民爭奪戰中取得明顯優勢。

長期以來,馬英九“溫良儉恭讓”形象得到多數民眾認可。蔡英文一度被捧為“女版馬英九”,民進黨對她寄予厚望。但2011年3月民進黨“總統”初選以來,蔡英文虛偽貪婪、政策模糊、反復不定的形象逐漸暴露。蔡不僅不敢與巨貪陳水扁劃清界限,反而重用大批“扁朝高官”為選舉操盤,主導提出的黨籍不分區“立委”名單多位涉案在身,副手人選蘇嘉全及其家人丑聞不斷。更有甚者,蔡深陷家族圖利自肥的“宇昌案”,卻始終不回答民眾質疑。蔡英文政治人格破產,被主流媒體譏為“再版陳水扁”,勾起了民眾對陳水扁貪腐執政的沉重記憶,導致更多中間選民投馬棄蔡。

第四,“求穩怕亂”的民意走勢有利執政者連任。

與陳水扁執政8年政局動蕩、兩岸對抗、經濟衰退的形勢相比,馬第一任內總體上政局穩定、兩岸和平。民眾雖因“經濟無感復蘇”對馬不滿,但仍沒有到要“換人做做看”的程度,他們不放心把臺灣交給“臺獨”貪婪、經驗不足、政見空洞的蔡英文。島內多家民調顯示,馬從政表現、領導能力、處理兩岸能力、信任度等指標,均不同程度領先蔡、宋。

第五,國民黨主導選戰議題的格局與能力比民進黨技高一籌。

馬團隊以政績、兩岸、清廉、穩定為選戰主軸,不搞抹黑造謠的負面宣傳。馬英九堅持提出形象不錯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與民進黨派系分贓形成鮮明對比。而蔡英文雖借“臺一線”基層造勢活動、“三只小豬”議題凝聚泛綠基本盤,但制造族群對立、階級對抗、造謠抹黑、硬拗蠻干的負面選舉,激起多數中間選民恐懼與反感。投票前夜,李登輝為蔡英文站臺助選,不僅刺激泛藍大團結,也嚇跑了一些中間選民。

三、馬英九得票率下降的三大原因

馬英九得票率比2008年減少近7個百分點,除此次選舉回歸正常狀態外,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馬英九政績不彰,與民眾高度期待形成較大落差。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馬英九“六三三”競選承諾跳票,民眾“馬上好”的高度期待落空。馬沒有解決好南北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中南部及中下階層未能同步享受經濟增長紅利等問題,“執政無能”標簽在民進黨及宋楚瑜強力操作下不斷發酵,導致民眾“經濟無感復蘇”,怨氣增大。一些過去支持馬英九的民眾不投票,少數轉投宋楚瑜、蔡英文。

第二,馬英九執政、改革未處理好與泛藍大佬、支持者的關系,致使基本盤松動。馬堅持要當“全民總統”,對陳水扁弊案處置過慢,沒有對李、陳“文教臺獨”施政撥亂反正,反而在臺灣前途論述上向民進黨靠攏,引起深藍選民不滿。馬在改革過程中沒有處理好與泛藍大老、地方派系、地方黨部的關系,削弱了國民黨動員能力。尤其是,馬英九與親民黨溝通不暢,導致宋楚瑜參選到底,分散了少數選票。

第三,蔡英文溫和理性形象與“民進黨上臺無害論”的選舉操作,對部分中間選民具有欺騙性。馬英九政治光環褪色后,蔡英文“非傳統民進黨人”形象迷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尤其是,蔡英文拋出“中華民國就是臺灣”的“柔性臺獨”主張,聲稱當選后“概括承受前朝政策”、成立“兩岸對話工作小組”,對少數中間選民具有欺騙性。

解讀2

“大選”結果對臺灣政局和兩岸關系影響深遠

國民黨在“二合一”選舉中維持“完全執政”大局,重挫民進黨奪權銳氣,一定程度上為2016年繼續執政奠定了較好基礎。同時,“九二共識”與馬當局大陸政策的民意基礎進一步擴大,意味著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的動能進一步增強,臺灣經濟繼續提升的內外環境進一步改善。但受諸多因素制約,短期內兩岸政治談判取得重大突破的難度較大。

一、藍綠對抗將更加激烈,但島內局勢發展仍有利國民黨2016年“拼大選”

選后藍綠政治實力進一步拉近,兩大陣營對抗將更加激烈,馬當局施政特別是兩岸政策面臨“臺獨”勢力更大掣肘。歐債風暴持續蔓延、世界經濟發展遲滯,加大馬當局解決“民眾經濟無感”、南北分化嚴重和貧富差距拉大等既有問題的難度。加之隨著2016年“大選”臨近,國民黨接班卡位戰逐漸浮現,馬第二任仍面臨不小挑戰。

但從目前形勢和影響“大選”的基本因素看,有利國民黨2016年繼續執政的基本條件依然存在。一是馬推動施政、加強改革、追求歷史定位的整體環境明顯好轉。國民黨繼續“完全執政”,執政經驗更加豐富,黨內大老影響逐漸削弱,馬英九權力地位進一步鞏固。在沒有連任壓力的情況下,馬英九未來將大刀闊斧推動經濟、民生、黨務等領域的改革,利用中央執政資源和基層執政優勢創造政績,扭轉“執政無能、決斷遲緩”的被動局面,實現追求歷史定位、擴大支持基礎的目標。二是島內“藍大于綠”和“國強民弱”的政治生態沒有根本改變,泛藍選民凝聚力逐步增強,有利國民黨繼續執政。三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不斷深化,兩岸和平紅利不斷擴大,對島內政局和民意走向的積極影響將進一步增強。四是吳敦義、朱立倫、郝龍斌等中生代接班梯隊,在行政經驗、人格特質、兩岸政策上的優勢明顯比當前民進黨臺面人物強。

二、民進黨奪權氣勢遭受重挫,“臺獨”痼疾、派系整合、貪腐形象等結構性問題嚴重制約該黨轉型發展

民進黨“大選”得票及“立委”席次均比2008年有所增加,基本盤持續回籠,整體實力有所提升,但2008年遭受慘敗后元氣并未完全恢復,2016年能否奪取執政權仍面臨諸多困境。一是民進黨選舉恩怨和矛盾斗爭遠較國民黨嚴重、復雜。蔡英文辭去黨主席后,蘇貞昌、謝長廷等舊天王、中生代圍繞敗選責任歸屬、黨主席改選、2016年候選人提名明爭暗斗,未來黨內領導權之爭、路線之爭、世代交替之爭、派系發展之爭將更加激烈。二是民進黨短期內不可能扭轉“藍大于綠”的選民結構,而南部領先優勢不增反降,加劇了民進黨基本盤劣勢。三是民進黨短期內解決兩岸政策論述、貪腐形象改善等重大結構性問題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受“臺獨基本教義派”強力牽制,該黨要務實轉型著實不易??梢灶A期,民進黨要再爭取5%的中間選民、實現得票率從45%到50%的突破,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深化兩岸經濟社會交流與合作、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將進入新階段,但短期內能否打破兩岸政治僵局仍面臨復雜變數

從選舉結果與島內外環境看,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的環境進一步改善,但制約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的內外因素依然十分復雜。一是美國推行“重返亞太”戰略,雖可能支持兩岸關系繼續有序可控發展,但可能加強“拉馬”、“壓馬”力度,強化美臺實質關系,影響兩岸關系發展進程。即:一方面提高對臺軍售質量、提高高官訪臺層級、簽署類似FTA的經濟協議等,另一方面嚴控兩岸在政治、軍事、安全領域對話。二是馬英九成功撕掉“傾中賣臺”標簽,推進兩岸關系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將延續現行大陸政策開放合作大方向,但仍將堅持“和中親美友日”戰略和“先經后政、先易后難、先急后緩”三原則。三是民進黨可能考慮接受蔡英文“中華民國是臺灣”的“柔性臺獨”主張,并著重加強兩岸經貿論述,但仍將以“維護臺灣主權”、“加強民主監督”為由,與臺聯黨合作,牽制馬開放兩岸政策步伐,強力阻撓兩岸政治談判。四是島內民眾加強兩岸交流、擴大兩岸和平紅利的愿望增強,但國、民兩黨兩岸論述“獨臺化”助長了“臺灣主體意識”的蔓延,民眾對兩岸和平協議等政治議題疑慮較大。五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不斷深化,但兩岸在臺灣政治定位等關鍵問題上的分歧與矛盾短期內恐難解決。

鑒于此,未來四年兩岸可能結合大陸“十二五規劃”和馬英九“黃金十年”政綱,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與合作朝全面化、深入化、制度化、穩定化方向發展。一是積極落實ECFA早期計劃,深化兩岸金融與產業合作,逐步松綁陸客自由行、陸資赴臺投資、陸生赴臺就學,讓更多島內民眾享受“和平紅利”。二是有序推進ECFA后續協商,逐步完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經濟架構。三是加強兩岸文教交流合作,甚至可能推動簽署兩岸文教協議取得局部進展。

在兩岸政治對話方面,兩岸兩會可能就經濟社會交流中產生的政治問題進行協商,并取得突破,比如兩會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等,兩岸也有可能以二軌、三軌對話形式,研討兩岸政治對話進程的可行性。但受諸多因素牽制,尤其是馬英九選舉期間拋出“和平協議公投”,未來四年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存在復雜變數。

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第二任內可能繼續要求大陸給予臺灣更大國際空間,臺參與國際組織、拓展國際經濟空間的力度將不斷加大,大陸在國際社會維護“一中框架”工作面臨新的形勢。

四、以藍綠對抗、國民兩黨競爭為主軸的兩黨政治格局進一步深化,親民黨、臺聯黨以及第三勢力發展空間相當有限

“藍、綠對決”、“國、民兩黨對決”特征強化了兩黨政治格局。國、民兩黨占“立院”113席的92%,其他政黨席次比率不足8%。國民黨“立院”席次穩定過半,足以主導議事大局,“立院”表決時在野黨難以實質阻擋國民黨提出的預算案或法案。臺聯黨、親民黨雖跨過5%的政黨門檻,各自成立“立院黨團”,但扮演“關鍵性少數”角色的難度較大。《聯合報》社論認為,“藍綠形成涇渭分明的楚河漢界,新興政治力量若不能開拓新的價值,注定只能成為國、民兩大黨的附庸”,“充其量只能在藍綠兩營扮演側翼”。

解讀3

各界審慎解讀臺灣“大選”結果

“二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后,島內各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臺灣政局調整、尤其是兩岸關系走勢,普遍認為選舉結果有利臺灣政局穩定和兩岸關系發展,未來兩岸經濟合作將不斷深化,但政治談判仍面臨諸多變數。國民黨、民進黨分別圍繞選舉勝敗原因、未來發展方向展開檢討,加強內部團結,鼓舞支持者士氣,瞄準2016年“大選”。

一、馬英九將勝選定調為“追求清廉與和平路線的勝利”,聲稱未來將大刀闊斧改革,深化兩岸合作,追求“臺灣脫胎換骨”、國民黨長期執政和個人歷史定位

馬英九在新春團拜、中常會等場合表示,國民黨勝選不是他個人的成就,而是政策符合人民需要,未來要“持續推動繁榮、公義、和平與清廉的政策”。馬英九從當前臺灣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和國民黨發展的薄弱環節著手,以重組“內閣”和國民黨高層人事為起點,推行第二任施政和改革新舉措。

人事改組方面,馬英九組成“財經內閣”,展現振興島內經濟、落實社會公義、深化兩岸合作和推動清廉執政的決心。其中,“行政院正、副院長”分別由陳沖、江宜樺擔任。陳沖曾協助馬英九成功應對2008年金融海嘯,有“金融王子”美譽。而江宜樺在“內政部長”任內大力推動“居住正義”相關法案,擴大中低收入戶照顧等。媒體、工商界、政界肯定馬英九“用對了人”,“大力改革已經有了好的起步”。

黨務改革方面,馬英九強調國民黨要認真檢討得票率下降的原因,加強自我改造,“朝永續執政目標努力”。改革大方向是擺脫黨產、地方派系、黑金勢力羈絆,重視世代交替,加強人才培育,使國民黨朝“本土化”、清廉化、“現代化”政黨方向發展。在“立委”選戰中表現亮麗、年僅35歲的前“新聞局長”蘇俊賓接掌組發會主委,成為國民黨最年輕的組發會主委。

兩岸關系方面,馬英九認為“九二共識”是臺灣真正主流民意,未來兩岸必須加強交流合作。1月30日,臺“經濟部投審會”一次通過4件陸資赴臺投資案,金額達9322萬美元,遠高于2011年全年4373萬美元。同日,臺當局決定盡快在3月完成第三波陸資松綁清單,幅度遠大于前兩波。但馬認為,“兩岸政治協商時機未到,不必忙著立刻開啟政治性協商,目前也沒有與大陸商談文化ECFA的必要”,強調“不可能以‘中華民國總統以外的身份與大陸領導人碰面,不會在任內訪問大陸”。

二、民進黨內“蔡英文再戰”和世代交替聲浪并存,要求務實調整兩岸政策的聲音持續增強

民進黨敗選后的首要任務是療傷止痛、凝聚士氣,但黨內圍繞蔡英文是否再戰2016年暗中較勁。蔡英文敗選當晚辭去黨主席職務,謝長廷、柯建銘等親蔡人士及地方黨部主委以“得票成長、立委席次增加”、“雖敗猶榮”定調,對蔡表示慰留。臺聯黨精神領袖李登輝甚至呼吁蔡英文“再戰2016年”。而蔡緊鑼密鼓網羅政策型幕僚成立新智庫,擬通過持續對重大議題展開論述和蔡系人馬的支持,延續影響力。但黨內也有一些重量級人士認為蔡沒有帶領民進黨轉型,與她有關的“宇昌案”還未了結,新北市和“大選”兩選皆敗, 2016年再戰難獲選民青睞。

民進黨臨時中常會確定蔡2月底正式卸任后,黨內實力派圍繞黨主席一職展開激烈攻防。被外界認為最有聲望接任黨主席的蘇貞昌,暫未公開表態。而實力雄厚的謝長廷公開支持中生代接班,并暗中聯合中生代與蔡系人馬,防堵蘇參選黨主席之路。前“立委”林濁水、郭正亮等人希望盡快世代交替,由中生代接班。但被點名勸進的高雄市長陳菊、臺南市長賴清德擔心“槍打出頭鳥”,以市政為重為由低調推辭。

是否調整兩岸政策是民進黨內激烈爭論的焦點。一部分人認為兩岸政策無法得到多數選民認同是民進黨“大選”落敗的重要原因,未來必須正視“九二共識”,務實轉型。民進黨“立院黨團干事長”蔡煌瑯、前“立委”莊碩漢等人認為,民進黨雖不承認“九二共識”,但可朝“九二精神,一中各表”方向檢討。謝長廷公開表示,如果不修改“臺獨黨綱”,民進黨未來空間有限,這一觀點得到前主席許信良、前新系中常委段宜康等人支持。但“急獨”分子和獨派媒體反對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堵摵蠄蟆贩治?,選后“臺獨派”將更堅持“一邊一國”,兩岸派主張“西進中國”,民進黨內兩岸路線的論戰將更加激烈,但能否實質調整卻有待觀察。

三、美、日等國官方聲稱“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強化與臺實質關系”,但多數媒體和學者對兩岸關系密切發展感到焦慮不安,鼓吹加大“以臺制華”力度的意涵極其濃厚

美、日等國在第一時間祝賀馬英九連任,強調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未來要進一步強化美臺關系。美國務院聲明稱,“臺海兩岸關系繼續維持和平穩定是美臺共同的重大利益,美方期望與馬英九及臺灣兩黨領導人合作,以確保美臺堅強的經濟及人民交流維持不變”。日本外務大臣玄葉光一郎聲明稱,“期待臺灣相關問題能借由當事者間的直接對話來和平解決,期待兩岸間的對話今后能持續進行”,“日本政府將本著與臺灣繼續維持非官方實質關系的立場,期待日臺之間的實質合作關系能持續發展”。

美、日等國媒體、學者普遍認為未來4年兩岸開展政治談判的難度較大。

與官方制式表態不同,美、日等國前政府官員、智庫、輿論界對兩岸關系密切發展表示擔憂與焦慮,對兩岸關系進一步深化的可能作為妄加評論。前“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認為,兩岸政治協商以及和平協議還未到順利進行的時刻,大陸推動兩岸政治談判的腳步不應太急。前“日本交流協會駐臺代表”池田維稱,“馬雖然連任成功,但不表示臺灣人民可以讓他在處理兩岸議題上隨心所欲”,“大陸如果想要臺灣人民在維持現狀上做更大的讓步,那是不可能的”。日本《每日新聞》等媒體稱,如果馬加速向中國靠攏,整個東亞安全保障的平衡可能會出現些許失衡。美《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認為,“大陸可能會尋求兩岸推動政治對話,并逼馬在比較棘手的政治和安全問題上表態”,美國需考慮如何“幫助臺灣”,應對中國不斷崛起。

四、島內主流輿論認為馬英九連任有利政局穩定、兩岸緩和,希望民進黨務實調整兩岸政策

多數輿論對“大選”結果滿意,對馬繼續執政有信心?!堵摵蠄蟆贰ⅰ吨袊鴷r報》1月16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分別有高達77%、66%的民眾對馬連任滿意,56%、63%的民眾對馬未來執政有信心?!督洕請蟆飞缯撜J為,馬團隊有多數民意支持,有完整的執政經驗,馬英九沒有連任壓力,馬有能力有責任啟動全面改革,讓臺灣脫胎換骨。但也有輿論認為,馬未來執政仍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

主流媒體普遍認為“馬勝蔡敗”的原因很多,但關鍵是“九二共識”,認為民進黨一味“反中”只會離執政之路更遠。《中國時報》、《聯合報》指出,“九二共識打敗了臺灣共識”,臺灣選民選擇了兩岸穩定?!堵摵蠄蟆?月16日公布的民調顯示,馬英九勝選原因(可以復選)前四項分別是:兩岸政策(21%)、清廉形象(18%)、民心求安定(15%)、執政成績亮眼(15%)。多數媒體認為,民進黨基本盤約40%,突破50%的關鍵在兩岸關系,如果認識不到兩岸利益的不斷結合已成為一種客觀發展趨勢,即使有再好的領導人、再優秀的“總統”候選人,民進黨都會被“臺獨”罩門拖累,而被臺灣社會邊緣化。

主流媒體普遍認為兩岸經濟合作將不斷深化,但兩岸政治談判難有大突破?!吨袊鴷r報》、《聯合報》等認為,兩岸政策經過民意檢驗后,馬將在兩岸關系上邁開大步。但馬選舉期間提出“和平協議公投”,選后繼續強調“不統、不獨、不武”政策,馬第二任期內兩岸政治談判的前景不容樂觀,“和平協議”難以達成。

但馬英九大陸政策核心智庫、臺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發表《擴大九二共識,和解制度化》專文,對未來兩岸關系發展進程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文章認為,兩岸應思考如何就“可操之在我”的部分,“先穩后進”地為選后的兩岸關系努力開創新局面;應研究如何擴大“九二共識”的適用范圍,使其發揮“解決爭議、化異存同”的功能;以ECFA“研究先行、協商在后”的模式,研討兩岸對話進程的可行性問題,研究的課題包括兩岸在國際社會的相處之道、對于處理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合作、推動兩岸商簽和平協議和互設辦事機構等政見的可行性問題。

猜你喜歡
英文
英文摘要
國際展望(2017年2期)2017-03-21 18:34:18
英文摘要
鄱陽湖學刊(2016年6期)2017-01-16 13:05:41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財經(2016年19期)2016-08-11 08:17:03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國際展望(2015年5期)2015-09-15 05:41:45
英文摘要
國際展望(2015年4期)2015-07-13 05:30:56
英文摘要
能源(2014年9期)2014-09-15 13:18: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AV熟女乱|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www网站|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色偷偷综合网| 97se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白浆在线|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色悠久久综合|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97国产在线视频| 人妻21p大胆| 国产99精品久久|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久草视频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亚洲va在线观看| 伊人色在线视频|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欧美一级片在线| 最新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欧美不卡二区|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88av在线|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九九香蕉视频|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超碰免费91|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色吧|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嫩草国产在线|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 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