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奇
這曾經是一個偉大航道
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是如此的厚重,不管是徐聞古港——海上絲路最早始發港口蕩漾的海浪,還是用來祭海神的南海神廟上搖曳的香煙,以及“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屈大均《廣州竹枝詞》)的商貿繁盛之地十三行,或是“西來初地”,或是不久前重見天日的“南海一號”沉船,仿佛都在述說曾經的輝煌。
這個偉大的航道,是根植于廣東海洋文化的產物,它帶上了廣東有別于內陸的海洋文明特質,萬頃波濤,開風氣之先,驚濤駭浪,匯百商于斯。這里有160年歷史的黃埔船廠,有中國船舶第一股的廣船國際,有成功地制造出中國第一臺柴油機的廣州柴油機廠(前身是協同和柴油機廠)……
毫不夸張的說,這個兩千多年的航道,從根本上影響了廣東乃至中國的歷史進程。
偉大復興
對于海事船舶行業而言,華南區域沉淀得太久了,這不僅與華南的經濟規模不成比例,更加與日益繁榮的東南亞貿易不成比例,東盟在行動,跨邊境的鐵路、陸路甚至空中交通都在飛速發展——我們要怎么做,才能跟上經濟飛速發展的腳步?
我們太需要一些利好因素的刺激了,可是,在今年,全國航運造船行業遇冷,中國造船行業面臨產業嚴重過剩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應對?
抱團取暖?還是抱冰取暖?本刊在今年第一期中,便表達了鮮明的觀點:此路不通,請君繞道。
收縮經營,等待復蘇?這無疑于是在北風中呼嘯的寒號鳥,總會冰凍在哪一輪的寒潮中。
我們該何去何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
——習近平
全球最繁忙的航線在東南亞,粵港澳是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的一個重要的航運船舶集散地。——這是天時。
海洋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批復已經過去一年的時間,這里已經吹響了南海海域開發的號角,光是石油氣開采所需要的設備及相關配套的制造維護,就是一個近乎于天文數字的份額,漁船、游艇、海監等等還不在此列。——這是地利。
這里還有屬于整個世界的廣州國際海事展,不分地域的人們在這里自由的交流、合作,眾多的訂單、技術、資金在這里匯集。——這是人和。
如同年初第一期所做出的判斷一樣,我同樣在這里斷言:偉大航道必將由這里復蘇,海事船舶行業的偉大復興必定在這里得以實現。企業必須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爭取在洗牌之前獲得好的位子,贏得無比燦爛的未來!
因為這個,我尤其感謝2012廣州國際海事展!感謝為了這個偉大復興而做出努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