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最基本和最可持續的單位,在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地位,家庭的和諧穩定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由家庭的文化生活而產生的、在滿足家庭成員生存和發展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和作用。它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規范人們的行為,引導家庭及其成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重視家庭文化建設,發揮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維護家庭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家庭;文化功能;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C91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544(2012)06-0144-04
作者簡介:陳旸(1970-),男,河南杞縣人,法學博士,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轉型加速,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人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在其影響下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家庭面臨著許多不可避免的困惑和挑戰,其健康發展也就遭受極大地影響。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最基本和最可持續的單位,在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地位,起著重要作用,家庭的和諧穩定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營造家庭正常運行的良好氛圍和基本條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文明進步,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重視家庭文化建設,發揮家庭的文化功能,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一、家庭文化功能的基本內涵
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由家庭的文化生活而產生的、在滿足家庭成員生存和發展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和作用。從家庭這一層面來看,家庭文化建設,能營造和諧、輕松、健康的家庭氛圍,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促進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倡導生活方式的科學文明,構建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維護家庭的安定團結。從社會這一層面來看,家庭文化建設,能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代的先進文化,提高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從而為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概而言之,家庭的文化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滿足需要的功能
家庭文化,具有滿足家庭成員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功能。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講究文化的價值與作用。家庭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性情、愉悅精神,得到美的享受,而且還能有效地幫助家庭成員和睦相處,抵制和反對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這對于提升家庭成員的文化品位,提高家庭生活質量,進而形成生態型生活方式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家庭忽視家庭文化建設,生活富有、文化貧困的現象依然存在,直接影響著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二)規范的功能
家庭文化,具有規范家庭成員行為的功能。家庭文化可以有效調控和抑制家庭成員的個人欲望,使人養成良好的公德意識、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這些現代化的觀念和意識以及人們的文明行為和舉止,具體表現在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處理上。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家庭文化可使個人行為符合社會規范,做到尊老愛幼、團結友善、明禮守信、助人為樂、克己奉公、遵紀守法。懂得做人的道理;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上,家庭文化還能夠抑制個人行為,使其順應自然規律,自覺擺正與自然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這對于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穩定和諧發展都將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三)導向的功能
家庭文化,體現著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風、家庭道德規范和為人處世之道,因此也就明顯地表現著一個家庭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具有明顯的導向功能。先進文化可以提高家庭成員的文化素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特別對未成年人來說,先進文化能激勵他們奮發向上,早日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而不良文化則會使人消極、頹廢,喪失進取心。不僅危害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還有可能引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危及社會安定。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一些腐朽墮落的文化觀念也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無形中腐蝕著人們的觀念。如果家庭文化建設能提高人們的認識,充實人們的閑暇時間,并對其成員的不健康行為和心理進行調節,及時調整人們錯誤的思想和觀念,就會使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的不穩定因素成為社會的推動力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現代化的實現,最終取決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而家庭的文化功能表明,家庭文化能優化家庭成員的生活環境、提高家庭成員的思想道德境界,培養其遠大的理想追求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因此,重視家庭文化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
二、家庭文化功能的實現路徑
建設家庭文化,在發揮家庭文化功能的實踐中,要以一系列中央文件精神為指導,從多個方面進行激發,為家庭的健康發展進而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
(一)構建家庭文化的內容
重視家庭文化的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從中央文獻多次提及這個主題就能看出。諸如《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扎實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等。這些指導性文獻不僅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而且也明確了家庭文化建設的方向和內容。
第一,倡導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這種以民主平等為核心的新型家庭關系家庭內部的關系和家庭外部的關系。家庭內部的關系,一是夫妻平等,互敬互愛。這是家庭關系的核心,是男女平等的一個重要體現,這樣夫妻之間平等關系的確立。才能為家庭和睦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二是代際關系。包括父母對老人的尊敬和贍養,也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撫養與教育。贍養與尊敬老人,是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所要求的行為,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基本尺度。撫養和教育子女,也是父母應當履行的基本的責任和義務。家庭外部的關系,主要是鄰里關系。團結和睦是處理家庭與鄰里關系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構成家庭生活和睦的重要的外部環境。無論是家庭內部關系的處理,還是鄰里關系的營造,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在平等基礎上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嚴。這樣才能使家庭和睦穩定,為家庭成員的發展創造良好氛圍和必需環境。這就需要在家庭文化建設中,灌輸民主、平等、和睦的基本理念,為家庭的文化功能的實現奠定思想基礎。
第二,強調家庭倫理道德規范。家庭倫理道德規范,是指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的原則與規范。社會主義社會中,對家庭倫理道德規范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夫妻相愛,志同道合;二是尊敬和贍養老人;三是撫養和教育子女等等。我國目前正處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轉型時期。這種過渡轉型反映在家庭上,也就使家庭領域也出現了一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諸如血緣和親緣的紐帶越來越松弛;家庭責任感日趨淡化;婚外情、一夜情、“第三者插足”等現象的相繼出現;離婚迅速增多,離婚率上升;夫妻忠誠、長慈幼孝、家庭和睦等倫理道德觀念淡漠等等。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強調家庭倫理道德規范。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重視包括家庭倫理道德建設在內的社會道德建設。同時追求家庭的和諧。無論是家庭美德具體規范的提出。還是一系列不同主題的實現家庭和諧的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都致力于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
(二)強調家庭文化的社會責任
倡導和諧家庭文化建設,培養家庭成員樹立愛心和責任心為基本內涵的新型家庭和諧觀,不僅只是強調家庭成員的家庭責任,為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諧家庭文化氛圍和良好的家庭風尚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個過程中。還特別強調社會責任,從家庭的和諧出發,向社會延伸,進而影響、感染整個社會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講家庭道德不單單是個人的私事,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每個家庭都能遵守家庭道德的規范,做到夫妻和睦,尊老愛幼,那么,人們在從事社會主義建設中就可以免除后顧之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堅實的基礎,相反就會影響家庭領域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同時,講究家庭美德,也是培養好下一代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中共十七大的報告中,明確地指出了在家庭倫理道德規菏的建設和家庭文化建設中,一定要注意把家庭責任文化與社會責任文化有機結合和統一。“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從這一闡述中我們可以明確地感受兩點。一是家庭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諧家庭建設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家庭的絕大部分行為都既擔負家庭責任,又擔負社會責任。就科學的家庭教育觀而言,強調的就是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家庭不僅只是生育孩子,還要撫養孩子,更要教育好孩子,這是關系國家命運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因此,一定要堅持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的統一。這種責任意識就是不僅對家庭負責,更要對社會負責。在著眼于家庭利益和需要的同時,更要考慮社會的需要。
(三)明確家庭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注意發揮家庭文化的社會作用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為此,構建和諧家庭必須著力建設和諧家庭文化。因為家庭和諧的實現,不僅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法律保障,而且還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條件。
和諧家庭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家庭成員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諧家庭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家庭的重要內容。正是家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諧社會建設中就應重視家庭文化建設,而且特別要注重發揮家庭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庭的和諧要求每個家庭成員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家庭文化建設的指導中,要自覺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諧家庭文化是家庭追求和諧的共同理想信念的文化體現,是維系家庭和諧的精神紐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家庭文化的核心內容。就是引導家庭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士氣、激發活力,同時,引導家庭成員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和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家庭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礎。目前,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造成了人們的價值觀念的混亂,也出現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的現象,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發展。為此,家庭文化建設中,著力引導家庭成員樹立和諧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著力培育追求和諧的道德觀念,以誠信友愛為重點,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讓家庭成員明榮知恥,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創建和諧家庭提供強大的道德力量。
在社會轉型期,由于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變化迅速的社會,所以,社會個體的職業、地位、經濟狀況和交往范圍都處在流動的過程中,物質生活迅速豐富,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在這一特定的背景下,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自覺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文化修養,給家庭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從功能上看,良好的家庭文化建設,會極大地改善和促進家庭生活的質量,提高每個家庭成員的綜合素質。而家庭成員的良好的文化素質、高尚的精神追求。積極的生活態度,健康的消費取向,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將有助于我們抵制一切愚昧、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凈化社會的文化環境,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家庭文化功能的培育和發揮。
三、和諧社會構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會意義
家庭文化屬于社會科學范疇,是家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因此,重視家庭文化建設,發揮家庭的文化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家庭文化功能的發揮有利于塑造社會發展所必須的高素質的個體
對于社會發展,恩格斯明確提出了人類“意志合力”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思想。恩格斯認為,社會活動是由無數個有目的、有動機的個人的活動構成的。每個人的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合力里面的”。
充分發揮家庭的文化功能,能培養高素質的個體,從而強化了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家庭的文化功能在這個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明確了政策導向,利于提高個體的政治素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就得有規定,有使命,有任務。這個任務是由于個體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因此,在家庭的文化建設中,要注意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主流價值觀。既要重視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個人價值、利益的實現,更要提倡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服從集體,強調國家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確保國家集體利益真正成為人們的共同利益。在我們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人們思想活躍,各種觀念大量涌現,正確的思想與錯誤的思想相互交織,進步的觀念與落后的觀念相互影響,這是難以避免的。家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家庭成員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確與謬誤。自覺抵制錯誤的、落后的思想觀念。
第二,強調規范引導,利于提升個體的道德素質。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培養,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規范調控行為,即對個體的思想、行為的規范性。由于現代社會的多樣、多層、開放、多變和復雜,明確的規范制約,對于把家庭及其成員的思想行為引向一個基本一致的方向更為必要。和諧社會構建中,家庭文化建設要作為評價標準和價值導向,塑造和培育個體的品格品質、思想境界、情操格調,道德水平等。
從根本意義上看,無論家庭或社會都是由人構成的:家庭是否和諧,是由人決定的;社會是否和諧,最終也是由人決定的。人的綜合素質的狀況是決定家庭和諧和社會和諧發展的根本因素。建設家庭文化,發揮家庭功能,就是為了提高個體的基本素質,營造個體良好的成長環境,滿足個體各方面的發展需求,保障個體的基本權益,力求個體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二)家庭文化功能的發揮能夯實社會穩定的基礎領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構成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家庭是否和諧及其和諧的程度,是衡量社會是否和諧及其和諧程度的一個重要維度。在一定意義上說,和諧社會是由和諧家庭發端的,需要由家庭和諧推廣發展為社會和諧。沒有家庭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就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由于我國目前在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以及社會價值觀念等社會環境方面的變化,在家庭中也產生了諸如男女不平等、婚外戀、家庭暴力乃至家庭犯罪、家庭離散等家庭不和諧問題,這些家庭問題與社會問題相互交織、互相作用,產生了不少隱患,不僅破壞了家庭的平安,也威脅著社會的穩定,無形中妨礙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
因此,加強家庭文化建設,除了加強家庭倫理道德建設,提高個人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以外,更要注意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養成。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有力的家庭方面的法律保障體系,先后制定或修訂了《婚姻法》、《婦女權益保護法》、《母嬰保健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等等。頒布和實施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這些表明我國黨和政府已將家庭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采取行動和措施保護家庭、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在社會和家庭中享有平等權益,在推進家庭教育、消除家庭暴力、促進兩性平等、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等方面取得了成就。同時,黨和政府還鼓勵包括婦聯組織在內的群眾團體,發揮自身優勢,在全國城鄉廣泛開展家庭文明建設和家庭維權實踐活動,努力使每個家庭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取得了好的社會效果。
總之,從家庭入手,深化家庭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家庭的文化功能,保障家庭的健康發展,建立家庭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是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有效途徑。
(三)家庭的文化功能提供了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
為保證家庭的健康發展,家庭文化建設可以從多個方面對家庭成員進行規范和引導。例如法律制度方面、道德建設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家庭美德的弘揚方面等等。這些無疑有利于營造家庭發展的和諧氛圍,創造了家庭成員生活成長的良好空間。為社會發展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這里有兩點值得強調。
第一,家庭的文化功能的充分發揮,對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家庭制度起積極作用。我國社會主義家庭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一夫一妻制度、婚姻自由制度、男女平等制度、教育和撫養子女制度、贍養老人制度等,這些制度體現在國家法律的具體規定中,只有積極地維護和鞏固這些體現社會主義性質的家庭制度,才能夠為保持家庭穩定、家庭和諧提供制度的基礎和基本的保證。
第二,發揮家庭的文化功能,要重視家庭道德建設。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其中的家庭道德具有特殊重要性。首先家庭道德能夠帶動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家庭道德教育經常成為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第一所學校。兒童的社會化首先從家庭開始,而且伴隨人的一生。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強調家庭的文化功能的充分發揮,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著良好家庭文化氛圍的和諧家庭能夠培養、造就出具有道德責任感的社會成員。
為了給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在家庭文化建設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培養家庭成員的法律意識。提供家庭文化建設過程中法律意識的培養,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家庭制度,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法律制度的功能,在社會上批判、譴責、制止、懲罰那些弱化或破壞社會主義家庭制度的思想和行為。這是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對于家庭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二是提高家庭成員的道德素質。家庭是一所特殊的學校,也是一所對其家庭成員進行終身教育的學校。人在家庭中受到最基本的道德素質教育和道德塑造。“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可見,家庭成員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在家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形成家庭成員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奠定家庭和諧的重要思想基礎,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加強家庭美德建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家庭的文化功能,能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更能教育和引導家庭及其成員進行良好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一個家庭能否和諧健康,一個家庭的成員能否得以自由、健康、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力,一個主要方面就是看其家庭文化能否與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相吻合。建設家庭文化,發揮家庭文化功能,就是灌輸和諧理念,營造良好家庭氛圍,促進家庭的民主平等,維護家庭成員的權益,為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環境。同時,發揮家庭文化功能,就是培養家庭成員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強化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意識,發揮家庭潛能,提高家庭的整體素質,為社會的穩定、和諧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6]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cpc.people.com.cn/90nian/GB/224164/15052968.html.
[7]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8]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_3.htm.
責任編輯:楊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