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江
現代會計教學中,實訓教學對于提升學生職業性與崗位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等都有這相對重要的現實意義,其在會計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結合實際來看,會計實訓教學有何必要性?目前我國會計教育工作中,會計實訓教學的開展現狀是怎樣的?而各高校又應如何在完善實訓教學組織的基礎上,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呢?
一、會計實訓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現代會計教學體系中,會計實訓教學在會計專業教學活動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結合新會計準則實施對會計人才的高標準要求來看,實訓教學作為一項兼具實踐性、崗位性和職業性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會計行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必要途徑,是培養會計專業學生會計才做技能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提升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和培養會計人員良好職業道德的重要方法。
可以說,在現有的會計教育體制當中,教育部門在實訓教學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方面已經形成共識,積極推進會計實訓教學的有效組織與開展成為各高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任務。那么立足于實踐來看,目前我國會計實訓教學的組織及開展現狀是怎樣的呢?
二、我國會計實訓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會計行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會計崗位對于會計人才在專業知識、操作技能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會計實訓教學的重要地位也因此而不斷突出。盡管教育部門及各級高校對于實訓教學的重要性已經形成共識,但目前我國會計實訓教學的組織與開展依然存在以下幾點亟待解決的不足之處:
1.實訓教學的課程設置脫離實際。
目前,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的課程設置基本都處于脫離實際的狀態,實訓課程與會計實際操作缺乏必要的關聯,因此,學生在參與實訓教學的時候,往往只能夠接觸到某一部分的會計工作,無法對完整的會計流程進行充分且足夠的認知,自然也無法通過實訓教學來對所學的會計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舉例來看,實訓教學中,對于《會計基礎》及《財務會計》的學生,往往使學生在進行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填寫的時候,無法對相關稅務條例、法規制度等進行綜合考慮,會計實務能力無法在實踐中逐步養成。
2.實訓教學的教學組織脫離情境。
一般來講,真正的會計崗位工作會以相應的規范和制度為標準,比方說,一般企業的會計崗位基本都設有兩名會計工作者,使其能夠在工作中形成相互依賴、相互監督以及相互牽制的狀態。但在會計實訓教學中,所追求的往往是一種大而全的教學模式,忽視了會計崗位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規范,因此與實際的工作情境相脫離。這樣的實訓教學實難讓學生對真實的會計工作進行切實體會,也無法使學生更好地去適應畢業之后所要面臨的會計工作環境。
3.實訓教學的團隊建設存在不足。
通過以上的分析來看,會計實訓強調的是以真實的會計崗位工作為基礎,讓學生在一種高度相似的會計環境中對所學的會計知識和會計技能進行整體性的梳理和應用。因此,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參與實訓教學的會計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工作經驗,能夠對會計崗位工作有準確的把握和了解。但基于會計專業教學的特殊性,多數在職的會計教師無法參與到一線的會計實務當中,而擁有豐富會計從業經驗的會計人員也不能直接參與到會計教學工作中。基于這種實訓教學團隊建設的不足,我國會計實訓教學的質量也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由此看來,目前我國會計實訓教學活動在組織開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制約了實訓教學作用的發揮,不僅無法實現會計教學的整體目標,同時也無法為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針對這種基本現狀來看,在我國新會計準則全面實施的會計環境下,會計實訓教學應從哪些方面進行優化與完善呢?
三、新會計準則下會計實訓教學的優化與完善
結合以上對我國會計實訓現狀的分析來看,要在轉變會計實訓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會計實訓教學進行有效的優化與完善,以下幾點意見與策略可供參考、選擇:
1.對實訓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與更新。
目前,實訓教學內容的設置一方面脫離了會計工作的實際,另一方面也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脫節。因此,在組織會計實訓教學的過程中,各級高校必須對實訓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將課堂教學內容與會計崗位工作進行必要的分解和穿插,通過相互交融、相互貫通的方式進行實訓教學。同時,會計實訓教學還必須根據我國會計政策、會計準則的調整以及會計技能的發展等,對實訓教學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更新與調整,在強調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對實訓教材進行修訂和編制,以便于突出教材的科學性、實踐性和及時性,為實訓教學的有序開展提供高質量的參考依據。
2.對實訓教學課程進行科學規劃與設置。
實訓教學的課程設置應該注重科學體系和教學層次的設計。結合實踐來看,會計實訓教學課程設置可參照以下方式進行安排:
第一,在會計基礎課程完成4~6個課時的教學之后,可以開始進行相應的實訓聯系,采用一些相對簡單的企業模擬賬套讓學生進行處理,加深學生對會計憑證登記的整體性認識。
第二,在進行中級財會課程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可安排必要的實物性操作訓練,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進行有效結合,使教學質量與教學進度都得到保障。
第三,安排會計模擬實訓,以校內實訓或者是校企合作的定崗實訓兩種方式進行會計實訓教學,讓學生可以切實對會計崗位的會計實務處理進行體驗,形成對會計工作的整體性認知,使學生會計知識應用能力和會計技能的應用水平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3.以有效的師生溝通形成教學的互動。
當然,即便是實訓教學作為一項特殊的教學活動,也是一個整體性的交流過程,其需要學生自身的學習與感知,同時也需要教師的必要輔導和幫助。實訓教學中,應當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較為親密的溝通和交流關系,形成一種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具體來看,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穿插部分教材中尚未涉及的會計實務的內容,讓學生在對會計實務有所感知的基礎上參與到實訓教學中,進而為實訓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4.以社會需求為基礎注重技能實訓。
目前,會計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型的會計專業人才,因此,僅僅對會計的理論知識進行掌握并不能使學生適應會計崗位的基本需要。所以在實訓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將社會需求作為基本出發點,注重對學生會計技能進行強化訓練。比如說,在實訓教學中,可以將教學活動與職業資格考試進行掛靠,將資格考試的相關內容穿插到教學內容當中,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考試的相關練習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一定的實務能力。
結論:
總之,在現有的會計環境和制度環境下,會計實訓教學必須注重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強化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如此才能夠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培養出更多滿足會計崗位需求的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作者單位:日照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