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波
北汽集團一直都有著做大做強的夢想,但礙于自主乘用車的羸弱,這一夢想始終略顯遺憾。此次車展的集中展示,反映出北汽集團并未放棄打造國際化自主品牌的雄心。
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汽車博覽會上,北汽集團全面發揮主場優勢,以“融世界 創未來”為主題,攜旗下北汽股份、北汽福田、北汽有限、北京奔馳、北京現代等多家企業重裝上陣。參展車型涵蓋各檔明星級轎車、SUV、新能源汽車、輕重型卡車、核心零部件等,陣容龐大。其中僅室內展臺參展面積已超過2300平米。不論是對新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北京牌產品,還是做為正式上市前集中“秀實力”的舉動,本屆車展都將是北汽進一步宣傳推廣的重要舞臺。
做高自主
作為集中展示的亮點,北汽自主品牌除宣布C70G全球首發外,同是出自“M”平臺下的其他車型也在北京車展悉數亮相,其中C60F,C50E,C51X(SUV車型)均為首次曝光。而才上市不久的北京汽車E系列,借助此次車展繼續造勢。此外,“越野世家”B40、B70、域勝007等車型繼續坐鎮。在新能源方面,除北汽福田迷迪電動車外,重新改造家族臉譜并命名的原C301車型——E系列EV也在車展上進行了展示。
在上屆北京車展已經推出了近十款北京牌自主轎車,但這些新車只是其急功近利的推出一堆山寨車,并沒有充分利用和吸收已買斷的薩博技術和生產平臺,與此次車展北汽集團在自主技術、產品等方面展示出的綜合實力相去甚遠。這種實力的變化不僅體現在產品上,并且開始深入到北汽自主制車的理念里。
車展期間,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接受記者采訪時重申,北京牌要做高端,“第一高技術,第二高品質,第三高品牌,這三步構成北京牌的高端化”。在筆者看來,前期北汽正是在做走高端的基礎,手段是通過收購薩博技術等;而高品質則是把消化吸收的外來技術運用到自身的產品中;高品牌則需要耐得住寂寞,用徐和誼的話說,“做品牌要慢慢積累,想一蹴而就是不可以的”。
北汽自主品牌取得轎車生產資質后,無疑增強了北汽打造國際化自主品牌的雄心。但作為后來者,也注定了其追趕的艱辛。
合資發力
在合資品牌方面,北京奔馳和北京現代兩大合資企業也一并攜重點車型齊齊亮相。包括北京奔馳E300L、已經國產的SUV車型GLK;而北京現代方面,則有在國內首發的朗動,以及SUV車型IX35和索納塔八代等。
北京奔馳作為奔馳在華與寶馬、奧迪爭搶市場份額的重要一環,地位顯得越發重要。這也不難理解,奔馳將會在2015年之前向中國市場投放30億歐元,其中將著重提升自身本土化水平。具體到發展規劃的細則,將包括提升國產化比重、建立發動機工廠、4年推4款國產新車型規劃以及進口奔馳與北京奔馳公司建立統一的銷售合作機構等事宜。
對于北汽來說,北京奔馳作為豪華車生產廠,對北汽整體實力的提升以及形象上無形的升華,都意義重大。但鮮有盈利的北京奔馳,是未來中外雙方必須協調解決的問題。
北京現代并非豪華車生產企業,但其對于北汽的意義絕不低于北京奔馳。目前,北汽集團乘用車的銷量主要是由北京現代貢獻,今年一季度北汽集團乘用車銷售20.8 萬輛,其中北京現代完成18.5萬輛,占比接近90%。而未來,北京現代也將是北汽做大做強的重要支柱之一。
2012年是北京現代新舊十年的轉承之年,不僅是里程碑的一年,更是其開啟新十年發展的關鍵一年。無論是2012款IX35等多款改款車的上市,以及即將上市的全新中級車朗動和DM(現代SUV車型全新勝達內部代號)兩款重量級新車,都體現了北京現代對于今年的重視。而今年即將投產的北京現代第三工廠將令北京現代的產能上升到百萬輛級。其在解決產能瓶頸的同時,也將為新產品的投放提供產能保障。另外,隨著北京現代自主品牌”首望”概念車的發布,其也在向其他主流合資企業靠攏。
不愿偏安
除去乘用車版塊外,商用車業務也是北汽集團突破150萬輛銷量的重要支撐。作為北汽集團商用車的全權代表,北汽福田未來的發展也將是北汽集團整體崛起的重要一環。目前北汽福田與東風繼續著商用車老大的爭奪,二者差距僅萬輛余,因此雙方任何一家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地位不保或差距拉大。北汽福田未來的一舉一動都必須謹小慎微。
對此,北汽福田未來五年經營方針的關鍵詞是:商業模式、管理創新、科技創新、人才開發、全球化等五個方面。具體計劃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十二五”確定商用車在中國的轉移,也就是在做強做大商用車的同時突破乘用車領域;第二步是到2020年,達到年產銷400萬輛汽車,銷售5000億,利潤300億,進入世界前十。不難發現,自主乘用車是北汽集團的最大短板,但也是北汽未來做大做強的重要一環。這也不難理解北汽集團急于整體上市的迫切心情。這里暫不論北汽整體上市的最終結果,但其發展自主品牌的思路已然十分明晰。
此外,北汽集團已開始著手由一個地方性企業,向成為影響力輻射全國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轉變的準備。北汽集團在過去五年間通過兼并重組,加快了在全國實施戰略布局的步伐,在北京、華中、華南、西南建立四個乘用車生產基地,并在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湖
南、廣東、青海、新疆等10個省市區建立了商用車整車和零部件基地,逐漸形成全國產業布局。
而依托于北汽自主品牌商用車和乘用車產品上的優勢,實施海外戰略也是北汽集團“十二五”中完成產業布局的另一重要舉措。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福田的商用車出口一直名列前茅。2010年,北汽福田出口汽車31894輛,同比增長30.5%,出口數量在中國出口汽車企業總排名第五位,市場占有率為5.9%,商用車出口排名第二位。此外,北汽集團與俄羅斯AMS合資興建的卡車與“騎士”越野車系列產品工廠,有望于明年年底前投產。